重能加无电变极增能自行车,包括减震器、助力功能和中轴惯轮;设磁体的内外两圈体构成一个内外径非接触式同心轮;内圈磁体各自以一轴棒和两轴承连接内圈体,各轴棒固定齿轮共同咬合中轴上一内圈齿轮;内圈体以车架的销棒插入防转,外圈体经链条带动后轮;自行车中轴兼同心轮中轴于一体,该自行车、同心轮、骑轴箱、脚踏件共同以该中轴连接;挡链壳固定在中轴上。它有路面震能、惯轮惯力,无须耗力而以双腿自重力蹬踩使内圈磁体在各自的轴棒和轴承上旋转不断变极产生强大斥力和轴承惯力、轴棒杠杆力共同推动外圈磁体而使外圈体旋转产生能量增长效益、增骑行少开车而缓解城市拥堵、利于健康和环保的优点、避免电动自行车行程短和充电耗时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自行车。
技术介绍
现有磁力自行车具备人力瞪踩使有磁体的内圈体转动带动有磁体的外圈体转动、有以外圈体产生惯性力而骑行省力的优点,但有不具备以内圈永磁体不断变极产生强大斥力推动外圈永磁体而使外圈体加速旋转产生更大惯性力的不足;电动自行车虽有以电磁不断变极的强大斥力推动外圈永磁体而使外圈体加速旋转产生更大惯性力的优点,但有必须配设电瓶、电瓶又有容电量少而行程短、充电耗时、使用寿命短、重量太大增加机械负荷而 减少载量等不知觉间增大运营成本、废电瓶污染环境的多项不足;中国专利局申请的“有多项免能自动助力功能的自行车(申请号201010244923. 3)”,虽有以减震器加助力系统使路面震能和人体自重力自动转为行驶能的优点,但有不具备上述其它任何优点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所有不足而提供一种重能加无电变极增能自行车。该技术方案如下重能加无电变极增能自行车,包括减震器、助力功能和中轴惯轮;链盘经链条带动后轴飞轮;有多个内圈磁体的内圈体与有多个外圈磁体的外圈体构成一个内外径之间非接触式同心轮;内圈磁体各自经一轴棒和两轴承单独活动连接在内圈体外径上,各轴棒一端固定齿轮共同咬合两圈体之间中轴上设置的一内圈齿轮;内圈体以侧壁孔洞经车架的销棒插入防转;该链盘固定在同心轮外圈体侧壁上;自行车中轴兼同心轮中轴于一体,该中轴上卡放骑轴箱,该自行车、同心轮、骑轴箱、脚踏部件共同以该中轴经螺帽、轴承连接;挡链壳固定在一脚踏部件内侧中轴上,尾段经螺钉、弯件与车架连接。从上述设计可见,减震器、助力功能起将路面震能和人体自重力自动转为行驶能的作用。中轴惯轮起以该惯力弥补脚踏部件上下两端蹬踩死端人力无法做功的作用。直I个内圈磁体的内圈体与有多个外圈磁体的外圈体构成一个内外径之间非接触式同心轮;内圈磁体各自经一轴棒和两轴承单独活动连接在内圈体外径上,各轴棒一端固定齿轮共同咬合两圈体之间中轴上设置的一内圈齿轮;内圈体以侧壁孔洞经车架的销棒插入防转;起既不用电能又无须耗力而以双腿自重力蹬踩使内圈磁体在各自的轴棒和轴承上旋转不断瞬间变极、产生强大斥力和轴承惯力、轴棒杠杆力共同推动外圈磁体而使外圈体旋转产生能量增长效益、增骑行少开车而缓解城市拥堵、利于健康和环保的作用、避免电动自行车行程短和充电耗时的不足。该链盘固定在同心轮外圈体侧壁上;自行车中轴兼同心轮中轴于一体,该中轴上卡放骑轴箱,该自行车、同心轮、骑轴箱、脚踏部件共同以该中轴经螺帽、轴承连接;挡链壳固定在一脚踏部件内侧中轴上,尾段经螺钉、弯件与车架连接;是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其中骑轴箱起填塞同心轮对应端空缺、盛放微型物件、平衡车体重量的作用。有益效果它有路面震能、惯轮惯力,无须耗力而以双腿自重力蹬踩使内圈磁体在各自的轴棒和轴承上旋转不断瞬间变极、产生强大斥力和轴承惯力、轴棒杠杆力共同推动外圈磁体而使外圈体旋转产生能量增长效益、增骑行少开车而缓解城市拥堵、利于健康和环保的优点、避免电动自行车行程短和充电耗时的不足。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主要部件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中轴惯轮平面放大图。标记名称中轴惯轮(I);链 盘(2);内圈磁体(3);内圈体(4);外圈磁体(5);外圈体(6);中轴(7);内圈齿轮(8);拐角孔(9、9A);车架(10);销棒(11);骑轴箱(12);脚踏部件(13、13A);螺帽(14、14A、14B、14C、14D、14E、14R、14T、14Y);轴承(15、15A、15B、15C、15D、15EU5R);挡链壳(16)。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示出重能加无电变极增能自行车,包括减震器、助力功能和中轴惯轮(I);链盘(2)经链条带动后轴飞轮;有多个内圈磁体(3)的内圈体(4)与有多个外圈磁体(5)的外圈体(6)构成一个内外径之间非接触式同心轮;内圈磁体(3)各自经一轴棒和两轴承单独活动连接在内圈体(4)外径上,各轴棒一端固定齿轮共同咬合两圈体之间中轴(7)上设置的一内圈齿轮(8);内圈体(4)外端设两个拐角孔(9、9A)作为拔出内圈体的勾夹工具抓握孔;内圈体(4)以侧壁孔洞经车架(10)的销棒(11)插入防转;为便于装配各部件,各轴承(15、15A、15B、15C、15D、15E、15R)其外径与其他部件紧配,内径与中轴滑配;该链盘(2)固定在同心轮外圈体(6 )侧壁上;自行车中轴(7 )兼同心轮中轴于一体,该中轴上卡放骑轴箱(12),该自行车、同心轮、骑轴箱(12)、脚踏部件(13、13A)共同以该中轴(7)经螺帽(14、14A、14B、14C、14D、14E、14R、14T、14Y)、轴承(15、15A、15B、15C、15D、15E、15R)连接;挡链壳(16)固定在一脚踏部件内侧中轴上,尾段经螺钉、弯件与车架连接。骑轴箱(12)腰部下端设卡夹中轴轴承的夹槽,箱体上端以侧壁经螺钉、弯件与车架固定(10);该自行车磁体之外的部件或者说该磁体磁场范围的部件,为非吸磁部件。权利要求1.重能加无电变极增能自行车,包括减震器、助力功能和中轴惯轮(I);链盘(2)经链条带动后轴飞轮;有多个内圈磁体(3)的内圈体(4)与有多个外圈磁体(5)的外圈体(6)构成一个内外径之间非接触式同心轮;内圈磁体(3)各自经一轴棒和两轴承单独活动连接在内圈体(4)外径上,各轴棒一端固定齿轮共同咬合两圈体之间中轴(7)上设置的一内圈齿轮(8);内圈体(4)以侧壁孔洞经车架(10)的销棒(11)插入防转;特征是该链盘(2)固定在同心轮外圈体(6)侧壁上;自行车中轴(7)兼同心轮中轴于一体,该中轴上卡放骑轴箱(12),该自行车、同心轮、骑轴箱(12)、脚踏部件(13、13A)共同以该中轴(7)经螺帽(14、14A、14B、14C、14D、14E、14R、14T、14Y)、轴承(15、15A、15B、15C、15D、15E、15R)连接;挡链壳(16)固定在一脚踏部件内侧中轴上,尾段经螺钉、弯件与车架连接。2.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重能加无电变极增能自行车,特征是骑轴箱(12)腰部下端设卡夹中轴轴承的夹槽,箱体上端以侧壁经螺钉、弯件与车架(10)固定。全文摘要重能加无电变极增能自行车,包括减震器、助力功能和中轴惯轮;设磁体的内外两圈体构成一个内外径非接触式同心轮;内圈磁体各自以一轴棒和两轴承连接内圈体,各轴棒固定齿轮共同咬合中轴上一内圈齿轮;内圈体以车架的销棒插入防转,外圈体经链条带动后轮;自行车中轴兼同心轮中轴于一体,该自行车、同心轮、骑轴箱、脚踏件共同以该中轴连接;挡链壳固定在中轴上。它有路面震能、惯轮惯力,无须耗力而以双腿自重力蹬踩使内圈磁体在各自的轴棒和轴承上旋转不断变极产生强大斥力和轴承惯力、轴棒杠杆力共同推动外圈磁体而使外圈体旋转产生能量增长效益、增骑行少开车而缓解城市拥堵、利于健康和环保的优点、避免电动自行车行程短和充电耗时的不足。文档编号B62M1/10GK102897273SQ20121038625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2日专利技术者张俊岭 申请人:张俊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重能加无电变极增能自行车,包括减震器、助力功能和中轴惯轮(1);链盘(2)经链条带动后轴飞轮;有多个内圈磁体(3)的内圈体(4)与有多个外圈磁体(5)的外圈体(6)构成一个内外径之间非接触式同心轮;内圈磁体(3)各自经一轴棒和两轴承单独活动连接在内圈体(4)外径上,各轴棒一端固定齿轮共同咬合两圈体之间中轴(7)上设置的一内圈齿轮(8);内圈体(4)以侧壁孔洞经车架(10)的销棒(11)插入防转;特征是:该链盘(2)固定在同心轮外圈体(6)侧壁上;自行车中轴(7)兼同心轮中轴于一体,该中轴上卡放骑轴箱(12),该自行车、同心轮、骑轴箱(12)、脚踏部件(13、13A)共同以该中轴(7)经螺帽(14、14A、14B、14C、14D、14E、14R、14T、14Y)、轴承(15、15A、15B、15C、15D、15E、15R)连接;挡链壳(16)固定在一脚踏部件内侧中轴上,尾段经螺钉、弯件与车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岭,
申请(专利权)人:张俊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