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驱动轮组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5965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驱动轮组合机构是一种以多个轮子相互组合,共同作用驱动系统的装置。该机构包括机体和机体两侧安装的驱动轮。驱动轮在机体的两侧采用单侧双列布置形式,同侧的两列的驱动轮相互交错排列,而机体两侧的驱动轮则对称布置。也可以采用单侧单列布置形式,机体两侧的驱动轮相互交错排列。该组合驱动机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效率高、地面适应能力强、驱动效果明显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动力驱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动轮组合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探险救援、消防排爆、核能工业、军事侦察等众多领域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种能在野外环境和复杂地形(如矿难现场、地震废墟)中自由行走和越障的移动机器人。现有移动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大致可分为轮式、履带式、多足式、混合式(如轮履混合式、轮腿混合式)和特殊形式(如蛇形滑动式、多边形翻滚式)。其中多足式和特殊形式大多属于仿生类行走机构,具有很强的越障能力与地形适应性,但这两类行走机构的机械结构复杂、控制难度极大、机动性相对较差,目前正处于研究与开发应用的初级阶段。履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己经被证明是一种能适应复杂地形与恶劣环境的行走机 构,不过它的缺点也很明显笨重、需要大功率驱动器,因此,对于便携式或对功率有严格限制的移动机器人来说履带并不合适。轮子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己经出现,被认为是能量轮换效率最高的行走机构,轮子具有轻便简洁、高速度、高效率和控制简单等优势使得它经久不衰,近年来出现的各种越障轮以及轮子与其它形式混合的行走机构使得轮子开始脱离硬质平坦地面而走进复杂地形。对于现在的轮子,绝大部分采用的单侧单列且两侧对称的布置形式,这就造成了对于复杂地形通过性差,不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轮子在越障方面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洁可靠、效率高、地表适应性好、越障能力较好的轮子组合机构,可供移动机器人、越障车等需要在非规整地面行走的移动设备使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驱动轮组合机构一种形式是包括机体和机体两侧安装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在机体的两侧采用单侧双列布置形式,所有驱动轮的大小相同,安装高度一致,每一列有N个驱动轮,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同侧的两列的驱动轮分别为内侧轮、外侧轮,内侧轮和外侧轮相互交错排列,而机体两侧的驱动轮则对称布置;使用时采用双列同时使用,或单列使用。进一步,所述单侧的两列驱动轮均安装在机体外侧,或者分别安装在机体内侧和外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驱动轮组合机构另一种形式是包括机体和机体两侧安装的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在机体的两侧采用单侧单列布置形式,所有驱动轮的大小相同,安装高度一致,每一列有N个驱动轮,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机体两侧的驱动轮相互交错排列。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轮都固定在动力轴上并随动力轴一起转动,所使用的动力类型不限,机体所使用的类型不限,可以是硬性连接也可以是柔性连接。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轮交错安装,交错距离越近,负重能力越强。在非规整地面上行走,交错的轮子可以最大限度地不受障碍的影响,可靠性与稳定性增强;在规整地面上行走,其效率就是轮子行走时的效率;这样可以使机器人或越障车的控制系统简洁高效,地面适应性强。本组合机构中的驱动轮子的数量越多,相应的负载能力越强,行走效果越好。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强,效率高,地面适应性强的优点。附图说明 图I是一种新型轮子组合机构类型示意 图2是另一种新型轮子组合机构类型示意 图3是另一种新型轮子组合机构类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该驱动轮组合机构包括机体3和机体两侧安装的驱动轮。驱动轮在机体的两侧采用单侧双列布置形式,所有驱动轮的大小相同,安装高度一致,均布置在机体3外侧。同侧的两列驱动轮分别为内侧轮I和外侧轮2,内侧轮I有三个,外侧轮2有两个,它们相互交错排列。而两列驱动轮在机体3两侧又成对称布置。安装时要保证交错的驱动轮之间不能相互影响。机体上的动力装置驱动轴和驱动轮之间的固定可以使用联轴器、螺钉锁死等方式,驱动轮之间的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用。使用时,针对路面情况,可以采用双列同时驱动,也可以采用单列驱动。参见图2,该驱动轮组合机构包括机体3和机体两侧安装的驱动轮,其不同点在于驱动轮在机体3的两侧采用单侧单列布置形式,每一列有三个驱动轮4,两列的驱动轮也是交错布置的。参见图3,该驱动轮组合机构包括机体3和机体两侧安装的驱动轮,驱动轮在机体的两侧采用单侧双列布置形式,不同的是,同侧的两列驱动轮即内侧轮I和外侧轮2分别布置在机体3同侧的内侧和外侧。对于负重要求较大的系统,可以选用更多的驱动轮数量。权利要求1.一种驱动轮组合机构,其包括机体(3)和机体两侧安装的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在机体的两侧采用单侧双列布置形式,所有驱动轮的大小相同,安装高度一致,每一列有N个驱动轮,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同侧的两列驱动轮分别为内侧轮(I)、外侧轮(2),内侧轮(I)和外侧轮(2)相互交错排列,而机体两侧的驱动轮则对称布置;使用时采用双列同时使用,或单列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驱动轮组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侧的两列驱动轮均安装在机体外侧,或者分别安装在机体内侧和外侧。3.—种驱动轮组合机构,其包括机体(3)和机体两侧安装的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在机体的两侧采用单侧单列布置形式,所有驱动轮的大小相同,安装高度一致,每一列有N个驱动轮,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机体两侧的驱动轮相互交错排列。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驱动轮组合机构是一种以多个轮子相互组合,共同作用驱动系统的装置。该机构包括机体和机体两侧安装的驱动轮。驱动轮在机体的两侧采用单侧双列布置形式,同侧的两列的驱动轮相互交错排列,而机体两侧的驱动轮则对称布置。也可以采用单侧单列布置形式,机体两侧的驱动轮相互交错排列。该组合驱动机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效率高、地面适应能力强、驱动效果明显等特点。文档编号B62D57/02GK102897240SQ20121044603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9日专利技术者王宇俊, 方灿, 李君科, 万婷, 葛耿育, 李飞龙, 谭艳, 万能清, 胡翔, 韩强, 孙亚芹 申请人:西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轮组合机构,其包括机体(3)和机体两侧安装的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在机体的两侧采用单侧双列布置形式,所有驱动轮的大小相同,安装高度一致,每一列有N个驱动轮,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同侧的两列驱动轮分别为内侧轮(1)、外侧轮(2),内侧轮(1)和外侧轮(2)相互交错排列,而机体两侧的驱动轮则对称布置;使用时采用双列同时使用,或单列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俊方灿李君科万婷葛耿育李飞龙谭艳万能清胡翔韩强孙亚芹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