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炙甘草2份、桂心2份、当归2份、人参2份、石膏2份、干姜2份、麻黄3份、芎1份、杏仁40份。其生产过程包括:超音速气流粉碎、醇水提取、超声波粉碎提取、水煎浓缩、超音速喷雾干燥、纳米研磨、高压乳匀、纳米粒制备等。本发明专利技术注重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所体现出的多协同、多靶向等优点。规模化生产后,可大幅减少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可使药物的靶向性、缓控释性更强。可内外给药并举,可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在四个时间段服用。还可以制备成膜剂、透皮剂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贴在人体不同部位,可通过皮肤直接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本专利技术还涉及。
技术介绍
中药水煎液复方药效化学反应因化学成分太多,暂时还未被揭示其神秘面纱,但中药方剂中一些神秘黑箱药效作用就藏在中药水煎液中,不能一味最求中药西化、中药现代化而只用单体和有效部位。中药水煎浓缩液不能弃之不用!中药方剂用水煎煮时,由于方剂合煎时的高温以及溶液中复杂的化学环境,可能在溶液中发生固有物质间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生成溶液中原来没有的某些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对全方产生增效、减毒或改性等药效作用。加强中药方剂水煎液中新成分形成机制、稳定性及其药效的研究,对提高中药复方和新药水平,逐步缩小中药复方和中药新药与国际间的差距,有着十分 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开发中药新药增加了新途径和新来源。我国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规定,改变剂型作为新药研究来管理。制剂水平的落后不仅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而且导致药品附加值低,直接影响市场竞争和产业经济效益,是造成我国医药工业产品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而产值仅相当于一两个跨国制药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 O新药、新剂型开发水平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医药工业的经济与技术实力。我国口服制剂约占各种全身给药制剂的2/3,加快研制和推广口服缓控释制剂是当前急需要做的工作。续命汤处方来源于《外台》卷十四弓丨《古今录验》。该方的药物组成为甘草(炙)2两,桂心2两,当归2两,人参2两,石膏(碎,绵裹)2两,干姜2两,麻黄3两(去节),芎I两,杏仁40枚(去皮尖两仁)。用法用量“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续命汤,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篇后附方“《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主治大痹,一身不随,或半身一手一臂,口不能言,冒昧不知人,不知痛处,不觉痛痒;并疗上气咳逆,面目大肿,但得伏,不得卧,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或拘急不得转侧;兼疗产妇大去血者及老人小儿;咳逆上气,面目洪肿。现代临床主治脑血栓。方解麻黄桂枝石膏甘草干姜人参当归(各三两)川芎(一两五钱)杏仁(四十枚)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复脊,凭几坐,(坐则升发阳气,足以敌邪外散。)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此亦唐人校订《金匮》附方,非仲景方也。然其方颇合仲景之旨,故选之。)《录验》续命(汤)麻桂姜,芎归杏草石参。中风拘急(风邪入络)成风痱,(“痱”,废而不用也。)今古相传此法良。(方名“续命”者,有却病延年之功也。)中风一证,从病因学来说,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故《金匮》、《千金》、《夕卜台》等均主续命汤为治。金元以后突出以“内风”为主,为病因学说上的一大转折点,如刘、李、朱三子,一主“心火暴甚”,一主“正气自虚”,一主“湿痰生热”。至明代王履提出应分“真中” “类中”,张景岳更倡导“非风”之说。应该注意刘、李、朱三子,虽给有所主,但仍不敢轻率否定续命汤治中风的实践,所以倡导“非风”的张景岳为了证明自己的立说正确,批评他们说“独怪乎三子者,既于中风门皆言此病非风,而何于本门皆首列小续命汤? ”自此,续命汤便逐渐退出治中风的行列。当代经方派大师胡希恕也说“临床中风用此方当慎”,“本方难以治此病。”近世仅见有零散之医案报导,如赵锡武、赵守真、王占玺、吕秉仁,曹华勋等治案,均效速而灵验,又据《日本汉方医学》载曲直濑玄朔于1583年用此方治愈天皇的脑中风。而使我注意此方是通过余国俊著的《中医师承录》(2006年4月第一版)和《我的中医之路》(2007年6月第一版)。此两本书记述了他师徒三代运用此方治疗急性脊髓炎、脑干脑炎、格林-巴利综合症和氯化钡中毒的多例验案。效如桴鼓,言之凿凿,一反千载之冤案。早在1984年《中医药学报》第四期,余氏之师傅乐山地区医院老中医江尔逊已撰文讨论过此方,却未引起世人重视而已。田原著的《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2008年3月第 一版)书中李可老先生一反他在《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治疗中风用镇肝熄风汤之类的观点,却大力推崇续命汤,并且说“镇肝熄风的办法,没有治愈过一例中风病人,一个都没有,急性的他们也就不过来”,并且说自己两夫妇近患中风,一齐服用小续命汤好了,作者田原说“要不是您慧眼把它使用出来,也许更没有人知道它了,精华往往就这样错过了。”现在较少人知道此方是事实,但不是李老先生“慧眼”把它使用出来的,而李老先生恐怕也是在余国俊推荐之后,才留意此方罢了。从古方书以“续命”为名的方(大、小、西州)有二十多首,大致为几类药物组成一、辛温类麻黄、桂枝(桂心)细辛、独活、干姜、附子、防风、生姜;二、养血活血类当归、芎藭、芍药;三、补气类人参、白术、甘草、茯苓;四、寒凉类石膏、黄芩、葛根、荆浙;此外还有杏仁、防杞等,但要注意,所有续命汤都有麻黄、桂枝(桂心)、芎藭、生姜或干姜。后世把纯用温药称为热续命,加入寒凉药的称为凉续命。从唐代以前的方书,可以看出续命汤是一首非常通行的治中风风痱的主方,《外台秘要》说“诸风服之皆验……此方为诸汤之最要。”翻开《千金》、《外台》可以看到治风的方齐U,即使不称“续命”,但方中药物,多是类同续命。续命汤的组成,后世看之,奇特难明,诚如余氏之师祖陈鼎三说“此方有不可思议之妙,非阅历深者不可明也。”此方既有辛温发散,又有补益气血,既有寒凉清热,又有温里扶阳。最令后世誉之者,引经据典,多方诠解,为了证明此方之妙,从《内经》、《难经》寻找依据,对有利自己意者铺陈发挥,于经理不合者则弃而不论。大多认为发散风寒,调和营卫。余氏师徒的解释则曰“本方重在以石膏、干姜并用,而调脾胃之阴阳,盖因风痱以四肢突然瘫痪为特征,而主四肢者何?曰脾胃也。”本方证曰“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受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侦牝……并治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实与今之脊髓神经病变等相似,如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硬化、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等。有类后世之“痿证”,不等同于脑血管病,可见古人是经过细微的观察和反复实践验证总结出来的,非后世的推理,忆度可比。各家论述I.《医门法律》:痱即痹之别名也,风入而痹其荣卫,即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能转侧也。然营卫有虚有实,虚者自内伤得之,实者自外感得之。此方则治外感之痹其荣卫者,故以得小汗为贵。然已变越婢之制,而加芎、归养血,人参益气矣。其内伤而致荣卫之痹者,于补气血药中,略加散风药为制,更可知矣。2.《金鉴》赵良曰,痱病者,荣卫气血不养于内外,故身体不用,机关不利,精神不治,然是证有虚有实,虚者自饮食房劳七情感之。如《内经》所谓内夺而厥则为瘡痱之类是也。实者自风寒暑湿感之。虚者不可以实治,治则愈散于气血。今此方明言中风,痱是属荣卫之实邪也,故用续命汤,乃麻黄汤之变者,加干姜以开血受寒邪,石膏以解肌受风邪,当归和血;人参益气,川芎行血散风也。其并治咳逆上气面浮肿者亦为风寒所致也。临床应用中风此方治疗中风疗效极为神奇。笔者曾遇一农民工在我诊所边的中学做木工,半夜起床小便匆然四肢瘘较无力倒地,急往我前往急珍,见神志语言均正常,似为是一过性瘫痪,急送市大医院急珍,因无法交五仟元而出来,准备送回四川老家,其老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续命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新剂型有效成分的原料及重量配比——炙甘草2份、桂心2份、当归2份、人参2份、石膏2份、干姜2份、麻黄3份、芎1份、杏仁40份。其中,所述各中药富含有机锌、硒等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洪舒,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洪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