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蓝根提取液与纳米银抑菌组合物,属于中药领域。抑菌组合物中板蓝根提取液与水溶性纳米银以比例混合,两种药物的合用对抑制大肠杆菌O157:H7、藤黄微球菌起到协同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板蓝根提取物与纳米银抑菌组合物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解决了常规抑菌方法中板蓝根抑菌剂用量较大的问题,同时采用两种低剂量的抑菌物质减少了微生物耐药的发生机率、降低了其对人体的毒性,更加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药抑菌组合物。
技术介绍
板蓝根又称靛青根、蓝靛根和大青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板蓝根具有抗菌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枯草杆菌和伤寒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靛玉红等生物碱类化合物为其主要的抑菌成分。除此之外,还具有抗病毒、抗内毒素、抗炎、抗癌、活血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板蓝根因其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广泛引起了人们关注。 中药制剂浓缩液制成口服液或抑菌组合物、涂覆剂等一次用剂量大,且长期使用影响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板蓝根抑菌剂一次性使用量大和长期使用影响人体健康问题,本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实验,发现纳米银能有效增强板蓝根提取液抑菌性能,减少板蓝根抑菌剂的用量,且采用两种低剂量的抑菌组合物,更加的安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蓝根纳米银抑菌齐U,减少板蓝根抑菌剂一次的用剂量和降低药品对人体的毒性。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抑菌组合物,含有板蓝根提取液、水溶性纳米银; 板蓝根提取液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加水量为板蓝根重量的9倍,在95 °C下提取4 h,再经过减压浓缩得到提取液。所得的提取液经过O. 22 μ m滤膜过滤。最后提取液经高压液相色谱法对提取液中的靛玉红进行标准定量。水溶性纳米银颗粒粒径为3 10 nm,纳米银外表包覆两性聚合物。水溶性纳米银粒径为3 10 nm,外表为羧基,依照下列方法制备取22. 8 g十四烷酸溶于140 mL按2:5比例混合的甲醇和水中,向溶液中加入4 g的氢氧化钠析出沉淀,过滤,将沉淀加入到100 mL浓度为10 mol/L水溶性的硝酸银溶液中得到十四烷酸银;称取6. 7 g浓度为20 mmoL/L十四烧酸银于100 mL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58 mL浓度为40mmoL/L的三乙胺,80°C下电磁搅拌2 h,白色的十四烷酸银粉末逐渐变成棕色,不溶的前体消失,加入20 mL丙酮沉淀析出,抽滤,用丙酮洗涤沉淀数次后,真空干燥,即得到纳米银粒子粉末。依照本方法制备的水溶性纳米银颗粒与板蓝根提取液具有良好的协同抗菌作用。抑制大肠杆菌0157:H7时板蓝根提取液、水溶性纳米银的体积比为75 100: I。抑制藤黄微球菌时板蓝根提取液、水溶性纳米银的体积比为12. 5 20: I。在算体积比时所用的板蓝根提取液中靛玉红含量为I. 28 μ g/g,所用的水溶性纳米银浓度为10 mg/mL。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上述的抑菌组合物在抑制大肠杆菌0157:H7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上述的抑菌组合物在抑制藤黄微球菌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水溶性纳米银的应用能有效增强板蓝根抑菌性能,降低板蓝根抑菌剂的用量,更令人意向不到的是两种药物的合用对抑制大肠杆菌0157:H7和藤黄微球菌起到协同作用,同时本抑菌组合物采用两种低剂量的抑菌物质,相对于使用高剂量的板蓝根或者水溶性纳米银,更加的安全,可以作为安全可靠地外用涂覆剂等。附图说明图I板蓝根提取液与纳米银之比为100:1对大肠杆菌0157 :H7协同抑菌作用 图Ia 200 μ L板蓝根提取液对大肠杆菌0157 :Η7的抑制作用,图Ib 2 μ L的纳米银对大肠杆菌0157: Η7的抑制作用,图Ic 100 μ L板蓝根提取液与I μ L纳米银对大肠杆菌0157 :Η7的协同抑菌作用。图2板蓝根提取液与纳米银之比为75:1对大肠杆菌0157 :Η7协同抑菌作用 图2a 150 μ L板蓝根提取液对大肠杆菌0157 :Η7的抑制作用,图2b 2 μ L的纳米银对大肠杆菌0157 :Η7的抑制作用,图2c 75 μ L板蓝根提取液与I μ L纳米银对大肠杆菌0157 :Η7的协同抑菌作用。图3板蓝根提取液与纳米银之比为20:1对藤黄微球菌协同抑菌作用 图3a 320 μ L板蓝根提取液对藤黄微球菌的抑制作用,图3b 16 μ L的纳米银对藤黄微球菌的抑制作用,图3c 160 μ L板蓝根提取液和8 μ L纳米银对藤黄微球菌的协同抑菌作用。图4板蓝根提取液与纳米银之比为12. 5:1对藤黄微球菌协同抑菌作用 图4a 200 μ L板蓝根提取液对藤黄微球菌的抑制作用,图4b 16 μ L的纳米银对藤黄微球菌的抑制作用,图4c 100 μ L板蓝根提取液和8 μ L纳米银对藤黄微球菌的协同抑菌作用。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中所用试剂均为常规试剂,依照常规方式配制即可。实施例I I、板蓝根提取液的制备过程 称取板蓝根50 g,加水量为450 mL,在95 °C下提取4 h,经过真空旋转浓缩仪后,用O.22 μπι滤膜除去提取液中的杂质和细菌,最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提取液中靛玉红含量为 I. 28 μ g/g O2、水溶性银纳米颗粒制备 取22. 8 g十四烷酸溶于140 mL按2:5比例混合的甲醇和水中,向溶液中加入4 g的氢氧化钠析出沉淀,过滤,将沉淀加入到100 mL浓度为10 mol/L水溶性的硝酸银溶液中得到十四烷酸银;称取6. 7 g浓度为20 mmoL/L十四烷酸银于100 mL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58 mL浓度为40 mmoL/L的三乙胺,80°C下电磁搅拌2 h,白色的十四烷酸银粉末逐渐变成棕色,不溶的前体消失,加入20 mL丙酮沉淀析出,抽滤,用丙酮洗涤沉淀数次后,真空干燥,即得到纳米银粒子粉末。3、板蓝根提取液与水溶性纳米银协同抑菌作用。a、细菌的培养挑取LB琼脂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0157:H7的单菌落于10 mL LB肉汤培养基中,置于37 °C培养箱中培养16 h,再按I %的接种量接种于5 mL的LB肉汤培养基中,37 °C培养4h后。取I mL上述菌液用O. 1%的蛋白胨水连续稀释三个梯度,最终的菌液大约为IO6 CFU/Π Τ, ηb、水溶性纳米银与板蓝根提取液在抑菌性能上的协同作用 分别取I mL上述已稀释好的菌液于I. 5 mL灭菌的离心管中,向I号离心管中分别加入200 μ L板蓝根提取液(靛玉红含量为I. 28 4 8/^,下同),向2号离心管中加入2 μ L浓度为10 mg/mL水溶性纳米银,向3号离心管中加入100 μ L板蓝根提取液和I μ L水溶性纳米银,4号离心管作为空白对照,不加入任何上述抑菌剂。为保证每管液体最终体积相等,差量用O. 1%的蛋白胨水补齐,置于37°C摇床培养箱培养2 h。每组实验平行三次。 c、平板计数 将实验组待测液用PBS连续稀释两个梯度,10°、10'10_2各取出200 μ L分别均匀涂布在 LB固体平板上;空白组连续稀释四个梯度,从10_2、10_3、10_4三个梯度分别均涂布在LB固体平板上。平板吹干后,37°C倒置培养12 h,长出菌落后计数,以30-300个菌落形成单位(CFU)为有效的计数范围。每毫升原菌液活菌数=平板计数*稀释倍数*5实验结果如下权利要求1.一种板蓝根提取液与纳米银抑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板蓝根提取液、水溶性纳米银;所述的板蓝根提取液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加水量为板蓝根重量的9倍,经95 °C水浴提取4 h,再减压浓缩浓缩仪得到提取液;所述水溶性纳米银依照下列方法制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蓝根提取液与纳米银抑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板蓝根提取液、水溶性纳米银;所述的板蓝根提取液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加水量为板蓝根重量的9倍,经95?℃水浴提取4?h,再减压浓缩浓缩仪得到提取液;所述水溶性纳米银依照下列方法制备:取22.8?g十四烷酸溶于140?mL按2:5比例混合的甲醇和水中,向溶液中加入4?g的氢氧化钠析出沉淀,过滤,将沉淀加入到100?mL浓度为10?mol/L水溶性的硝酸银溶液中得到十四烷酸银;称取6.7?g?浓度为20?mmoL/L?十四烷酸银于100?mL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58?mL浓度为40?mmoL/L的三乙胺,80℃下电磁搅拌2?h,白色的十四烷酸银粉末逐渐变成棕色,不溶的前体消失,加入20?mL丙酮沉淀析出,抽滤,用丙酮洗涤沉淀数次后,真空干燥,即得到纳米银粒子粉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恒毅,王力均,赖卫华,万翠香,郭亮,徐锋,熊勇华,魏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