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流模块的导电散热架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1778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6 14:22
一种整流模块的导电散热架构,包含一主电路板,一设置于该主电路板上的辅助电路板,及导电散热件,该主电路板取得输入电力转换为转换电力。该辅助电路板包含一取得该转换电力的电力输入部及一电性连接该电力输入部的整流元件,该整流元件包含一将该转换电力整流转换为一输出电力并产生转换热能的工作状态。该导电散热件包含一电性连接该整流元件并引导该输出电力输出至该主电路板的导电部,一覆盖该整流元件的绝缘导热部,及延伸自该导电部与该绝缘导热部接触的散热部,该散热部通过该绝缘导热部接收并发散该整流元件的转换热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习用大电流导体无法发散辅助电路板上整流元件所产生的热能,导致温度上升,整体效率下降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电散热架构,尤指一种整流模块的导电散热架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体积越来越小,目前的电子产品皆朝向 轻、薄、短、小为诉求进行设计,而供应电源小型化以及高效率产品需求,功率密度是电源发展指针之一。为能有效利用空间,目前已有将整流模块设置于一辅助电路板上的设计,并将该辅助电路板设置于一主电路板上,而该辅助的电路板与该主电路板的连结通常是依靠飞线或大电流导体,如铜线或铜片。如中国台湾公开第201106145号专利,其披露一种电源模块及其电路板组合,其中该电源模块设置于一系统电路板上且包括设有一初级绕线结构的一第一绕线基座、一电路板组合及一第一磁芯组,该电路板组合包括一电路板及设置于其上的一次级绕线结构、一电流感测元件、一整流电路及一连接器,该次级绕线结构具有一输出端,该电流感测兀件包括一第一导电结构,其为一导电板材且以一第一端部与该次级绕线结构的该输出端直接接触,并以一第二端部耦接于该整流电路,其中该初级绕线结构及该电路板组合的该连接器与该系统电路板电性连接,形成一电性通路。该整流电路主要将一自该次级绕线结构输出的一转换电力进行整流转换为一输出电力时,利用该整流电路中的一开关元件重复进行开关的动作而转换该转换电力,而在该开关元件进行开关时,会因开关损耗产生转换热能,而该连接器(大电流导体)仅能引导该整流电路整流转换完的输出电力至该系统电路板上,但却无法发散该整流电路所产生的转换热能,导致该转换热能累积在该开关元件上,根据开关元件的耐热程度不同,有可能会因累积过多的热能而导致开关失效,造成整体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习用大电流导体无法发散设置于辅助电路板上整流元件因开关动作所产生的热能,导致热能累积而导致该整流元件失效,而导致整体效率下降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整流模块的导电散热架构,该整流模块的导电散热架构包含有一主电路板,一设置于该主电路板上的辅助电路板,以及一导电散热件,该主电路板包含有一取得外部电力源的输入电力以转换为一转换电力的输入电路,以及一设置于该输入电路的后端的输出电路。该辅助电路板设置于该主电路板的输入电路与该输出电路之间,该辅助电路板包含有至少一取得该转换电力的电力输入部,以及一电性连接于该电力输入部的整流元件,该整流元件包含有一将该转换电力整流转换为一输出电力并产生转换热能的工作状态。该导电散热件包含有至少一电性连接于该整流元件并引导该输出电力输出至该主电路板的输出电路的导电部,一至少覆盖该整流元件的绝缘导热部,以及一自该导电部延伸并与该绝缘导热部接触的散热部,该散热部通过该绝缘导热部接收并发散该整流元件的转换热能。进一步地,该主电路板的输入电路包含至少一供该电力输入部插设以取得该转换电力的电力输出插槽。进一步地,该辅助电路板包含有至少一电性连接该整流元件并引导接入该输出电力的组装槽,该主电路板的该输出电路包含有一电力输入插槽,该导电部包含一与该组装槽接合并自该组装槽取得该输出电力的凸接部,以及一插设于该电力输入插槽并引导来自于该凸接部所取得的该输出电力输出至该电力输入插槽的电力输出部。进一步地,该导电散热件还包含有一自该散热部延伸并协助发散该转换热能的第一辅助散热部。进一步地,该第一辅助散热部具有至少一通孔。进一步地,整流模块的导电散热架构还包含一装设于该第一辅助散热部上的第二辅助散热部。 进一步地,该第二辅助散热部具有至少一通孔。进一步地,该第一辅助散热部与该第二辅助散热部分别具有相互接触的一第一接触面与一第二接触面,该第一接触面导引该转换热能至该第二接触面,该转换热能经该第二辅助散热部发散。进一步地,该整流元件选自由场效应晶体管、双极性结型晶体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及二极管所组成的群组。进一步地,该整流元件为贴附式的整流元件。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I.主电路板上的电力输出插槽的转换电力,经该电力输入部导接至该整流元件,并经该整流元件整流转换为一输出电力,之后经由该组装槽输出该输出电力至该导电散热组件的凸接部,该输出电力经该散热部与该电力输出部导接至该电力输入插槽形成一通路,而其中该输出电力因传导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可经由该散热部发散。2.该整流元件转换该转换电力为一输出电力产生的转换热能通过该导热部传导至该散热部发散,并通过该散热部传递该转换热能至该第一辅助散热部与该第二辅助散热部发散,故该辅助电路板的温度可以有效控制,不会累积因整流元件产生的热能,而能有效维持整体效能。3.该导电散热件与该第二辅助散热部的材质分别可为高导电性的铜以及散热效果佳的铝,如此既能有效的电性连结该主电路板与该辅助电路板,又可有效帮助发散该整流元件产生的转换热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整流模块的导电散热架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流模块的导电散热架构的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整流模块的导电散热架构另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就配合图式说明如下请参阅图I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整流模块的导电散热架构的结构分解及外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整流模块的导电散热架构,包含有一主电路板1,一设置于该主电路板I上的辅助电路板2,以及一导电散热件3,该主电路板I包含有一取得外部电力源输入电力以转换为一转换电力的输入电路11,以及一设置于该输入电路11后端的输出电路12。该辅助电路板2设置于该主电路板I的输入电路11与该输出电路12之间,该辅助电路板2包含有至少一取得该转换电力的电力输入部21,以及一电性连接于该电力输入部21的整流元件22,该整流元件22包含有一将该转换电力整流转换为一输出电力并产生转换热能的工作状态。该导电散热件3包含有至少一电性连接于该整流元件22并引导该输出电力输出至该主电路板I的输出电路12的导电部31,一至少覆盖该整流元件22的绝缘导热部31,以及一延伸自该导电部31并与该绝缘导热部32接触的散热部33,该散热部33通过该绝缘导热部31接收并发散该整流元件22的转换热能。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该主电路板I的该输入电路11包含至少一供该电 力输入部21插设以取得该转换电力的电力输出插槽111,该主电路板I的输出电路12包含有至少一电力输入插槽121。该辅助电路板2包含有至少一电性连接该整流元件22并导接该输出电力的组装槽23,该导电部31包含一与该组装槽23接合并自该组装槽23取得该输出电力的凸接部311,以及一插设于该电力输入插槽121并引导来自于该凸接部311所取得的该输出电力输出至该电力输入插槽121的电力输出部312。该主电路板I的该输入电路11取得外部电源的输入电力,并将该输入电力转换为一转换电力,该转换电力通过该电力输出插槽111引导至该辅助电路板2的该电力输入部21,该电力输入部21将该转换电力输出至该整流元件22,该整流元件22整流转换该转换电力为一输出电力,并同时产生一转换热能。该整流元件22输出该输出电力于该组装槽23,该导电部31的该凸接部311自该组装槽23取得该输出电力,并将该输出电力依序经由该凸接部311、该散热部33与该电力输出部312导接至该电力输入插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流模块的导电散热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的导电散热架构包含有:一主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包含有一取得外部电力源的输入电力以转换为一转换电力的输入电路,以及一设置于所述输入电路的后端的输出电路;一辅助电路板,所述辅助电路板设置于所述主电路板的所述输入电路与所述输出电路之间,所述辅助电路板包含有至少一取得所述转换电力的电力输入部,以及一电性连接于所述电力输入部的整流元件,所述整流元件包含有一将所述转换电力整流转换为一输出电力并产生转换热能的工作状态;以及一导电散热件,所述导电散热件包含有至少一电性连接于所述整流元件并引导所述输出电力输出至所述主电路板的所述输出电路的导电部,一至少覆盖所述整流元件的绝缘导热部,以及一自所述导电部延伸并与所述绝缘导热部接触的散热部,所述散热部通过所述绝缘导热部接收并发散所述整流元件的转换热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政瀚
申请(专利权)人:海韵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