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固定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1248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6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固定座,包括套筒,套筒包括轴向贯穿的容置孔、位于容置孔二端的顶盖及底板,支撑柱间隔设置于套筒的外缘面并连接顶盖及底板,加强板分别延伸于各支撑柱的一侧边,凸块分别位于加强板的外壁面并呈间隔地设置于支撑柱之间,各凸块与顶盖之间保持有间距,挡掣块分别成型于底板的内壁,各挡掣块朝容置孔的内部方向突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发光二极管固定座,将发光二极管容置在固定座,并稳固地夹掣于板面上;而且其二端稳固地连接于顶盖及底板,可提供较佳的支撑力,防止在组设发光二极管或夹掣于板面的过程中,因外力作用而造成固定座的毁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固定座结构,尤指一种可将发光二极管固定在壳板上的发光二极管固定座
技术介绍
传统上,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大多是直接将发光二极管的接脚焊固于电路板上;由于发光二极管的体积小,较不易焊接及定位,为使发光二极管能够快速地结合于产品,现今发光二极管通常会组装在一定位座内,以利于将发光二极管固定在壳板或电路板上预设的板孔内。有关发光二极管定位座结构,如第M384280号中国台湾专利,其揭示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座,其灯座本体内部形成有灯孔,并在灯座本体顶部形成突出于灯座本体外侧的定·位部,另有突出于灯座本体内侧的卡榫及由灯座本体外侧延伸形成的弹性臂,弹性臂位于定位部下方间隔处,弹性臂一端连接于灯座本体,另一端向上及向外倾斜延伸,弹性臂与灯座本体之间形成有活动空间;因此利于组装定位发光二极管。上述发光二极管灯座虽可将发光二极管定位在发光二极管内,然而,其弹性臂的夹掣力稍嫌不足,致使灯座本体容易自装配板脱离,另一不足之处在于发光二极管无法确实定位灯座本体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固定座,其将发光二极管容置在固定座,并稳固地夹掣于板面上;而且,其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块及挡掣块,且挡掣块分别成型在底板的内壁面,据此将发光二极管的灯座定位于固定座内;其支撑柱及加强板自顶盖延伸至底板,故可增加固定座的强度,减少安装时因外力作用而造成损毁的情况;其在支撑柱的外壁面突伸有卡块,卡块的顶面与凸块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通过卡块的增置而增加顶盖及凸块之间的夹掣力。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固定座,其固定一发光二极管及一板面,所述发光二极管固定座包括—套筒,其包括轴向贯穿所述套筒的一容置孔、位于所述容置孔二端的一顶盖及一底板;多个支撑柱,其间隔设置于所述套筒的外缘面并连接所述顶盖及底板;多个加强板,其分别延伸于所述支撑柱的一侧边;多个凸块,其分别位于所述加强板的外壁面并呈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之间,所述凸块与顶盖之间保持有一间距;以及多个挡掣块,其分别成型于所述底板的内壁,所述挡掣块朝容置孔的内部方向突伸;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容置于所述容置孔中,所述板面夹掣于所述间距中。较佳地,其中所述套筒呈上宽下窄。较佳地,其中所述顶盖具有一帽缘,所述板面夹掣于帽缘的底缘及凸块的顶面之间。较佳地,其中所述凸块紧邻支撑柱的一侧边,所述支撑柱的二侧边皆具有凸块及挡掣块。较佳地,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固定座更包括多个挡肋,所述挡肋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凸块之间,并连接相邻的所述凸块。较佳地,其中所述支撑柱的内壁具有一段差面,所述段差面与所述挡肋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较佳地,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固定座更包括多个开槽,所述开槽间隔设置于所述凸块之间。较佳地,其中所述支撑柱的外壁面突伸有一卡块,所述卡块的顶面与所述凸块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较佳地,其中所述加强板自所述顶盖延伸至所述底板,且加强板位于所述顶盖的底面,并沿着所述顶盖的底缘而延伸。较佳地,其中所述凸块与支撑柱的一侧边保持有一间隙,所述挡掣块连接支撑柱。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提供的发光二极管固定座的凸块位于加强板的外壁面,此外,挡掣块是成型于底板的内壁,故相对于发光二极管的灯座具有较佳的定位效果;再者,本技术的二端稳固地连接于顶盖及底板,可提供较佳的支撑力,防止在组设发光二极管或夹掣于板面的过程中,因外力作用而造成固定座的毁损。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固定座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固定座另一侧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固定座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固定座另一侧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固定座及发光二极管的组设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固定座及发光二极管组设后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固定座的使用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固定座的另一使用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固定座第二实施状态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固定座第二实施状态另一侧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固定座第三实施状态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固定座第三实施状态另一侧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固定座第四实施状态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固定座第四实施状态另一侧的立体外观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l、la、lb、lc_ 发光二极管固定座;10、10a、10b、IOc-套筒;100_ 容置孔;ll、lla、lib、Ilc _顶盖;111-帽缘;12-底板;2-发光二极管;20、20a、20b、20c-支撑柱;200a、200b-间隙;201_ 内壁;201a_ 夕卜壁面;202_段差面;21a_卡块;211a_顶面;3-灯头;30、30a、30b、30c-加强板;30c’ -第二加强板;4-接脚;40、40a、40b、40c-凸块;400-间距;401a_ 顶面; 5-灯座;50、50a、50b、50c-挡掣块;6-板面;60-挡肋;601-底面;7-穿孔;70-开槽;d-厚度。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照图I及图2,为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固定座的二立体外观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固定座1,发光二极管固定座I主要包括一套筒10,套筒10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柱20、多个加强板30、多个凸块40及多个挡掣块50。本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固定座I为一体成型的一塑料座,所述支撑柱20、加强板30、凸块40及挡掣块50自套筒10—体成型。套筒10为上宽下窄的一柱体。套筒10包括轴向贯穿套筒10的一容置孔100、位于容置孔100 二端的一顶盖11及一底板12。本实施例中,顶盖11具有一帽缘111。所述支撑柱20间隔设置于套筒10的外缘面并连接顶盖11及底板12。较佳地,所述支撑柱20对称设置于套筒10上。所述加强板30分别延伸于各支撑柱20的一侧边,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支撑柱20的二侧边分别成型有一个加强板30,加强板30自顶盖11延伸至底板12。所述凸块40位于加强板30的外壁面并呈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柱20之间。本实施例中,各凸块40的截面大致呈三角形,且各凸块40紧邻支撑柱20的一侧边。各挡掣块50成型于底板12的内壁,各挡掣块50朝容置孔100的内部方向突伸。在本技术的至少一实施例中,支撑柱20的二侧边皆具有凸块40及挡掣块50。再者,发光二极管固定座I更包括多个挡肋60及多个开槽70,各挡肋60设置于相邻的凸块40之间,并连接相邻的凸块40,所述开槽70间隔设置于所述凸块40之间,所述开槽70的开设有利于减少固定座I的材料使用及散热;在本实施例中,挡肋60位于上、下相邻的二开槽70之间。请续参照图3及图4,分别为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固定座的二剖视图;从图3中可看出,各凸块40与顶盖11的帽缘111之间保持有一间距400。另从图4中可看出,各支撑柱20的内壁201具有一段差面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固定座,其固定一发光二极管及一板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固定座包括:一套筒,其包括轴向贯穿所述套筒的一容置孔、位于所述容置孔二端的一顶盖及一底板;多个支撑柱,其间隔设置于所述套筒的外缘面并连接所述顶盖及底板;多个加强板,其分别延伸于所述支撑柱的一侧边;多个凸块,其分别位于所述加强板的外壁面并呈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之间,所述凸块与顶盖之间保持有一间距;以及多个挡掣块,其分别成型于所述底板的内壁,所述挡掣块朝容置孔的内部方向突伸;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容置于所述容置孔中,所述板面夹掣于所述间距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茂生
申请(专利权)人:品固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