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0635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6 13:19
一种继电器,包括底座(1)、骨架(2)、线圈、轭铁(3)、衔铁(4)、推杆(5)、动簧片(6)、动簧引出片(7)、静簧片(8)、卡簧(9)、引脚(10)、铁芯和外壳,骨架(2)、轭铁(3)、动簧片(6)和静簧片(8)均固定在底座(1)上,引脚(10)插在骨架(2)上,线圈绕在骨架(2)上,铁芯插在骨架(2)内,铁芯的一端与轭铁(3)固定连接,衔铁(4)一端穿过轭铁(3)尾端的缺口,衔铁(4)另一端与推杆(5)连接后放置在轭铁(3)上方,动簧引出片(7)与动簧片(6)固定连接并与推杆(5)的上端相抵,卡簧(9)一端与底座(1)相抵,另一端穿过衔铁(4)上的通孔伸入轭铁(3)和衔铁(4)之间,所述的底座(1)伸入推杆(5)与轭铁(3)之间的部分上设有第一凸起(11)。在底座伸入推杆与轭铁之间的部分上设置凸起,增加动簧片跟轭铁间的爬电距离,使耐压增大,提高继电器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继电器,包括底座、骨架、线圈、轭铁、衔铁、推杆、动簧片、动簧引出片、静簧片、卡簧、引脚、铁芯和外壳,骨架、轭铁、动簧片和静簧片均固定在底座上,引脚插在骨架上,线圈绕在骨架上,铁芯插在骨架内,铁芯的一端与轭铁固定连接,衔铁一端穿过轭铁尾端的缺口,另一端与推杆固定连接后放置在轭铁上方,动簧引出片与动簧片固定连接并与推杆相抵,卡簧一端与底座相抵,另一端穿过衔铁上的通孔伸入轭铁和衔铁之间。该种继电器存在以下问题一、动簧片跟轭铁间的爬电距离较短,耐压小,安全性上稍有不足;二、弓丨脚上插入骨架内的连接部的横截面呈外边长小于内边长的等腰梯形状,由于骨架上的插槽呈方孔状且方孔的孔径略大于连接部的内边长,引脚的连接部插入插槽后,插槽内仍有较 大的空隙,使得引脚在插入后容易晃;三、衔铁与推杆通常通过两种方法连接,一种为整体注塑法,但整体注塑的效率较低,且注塑模具易损坏,成本高;另一种为热铆法,但热铆的工艺并不成熟,通过热铆法连接的衔铁与推杆结构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继电器。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继电器,包括底座、骨架、线圈、辄铁、衔铁、推杆、动黃片、动黃引出片、静黃片、卡黃、弓I脚、铁芯和外壳,骨架、辄铁、动簧片和静簧片均固定在底座上,引脚插在骨架上,线圈绕在骨架上,铁芯插在骨架内,铁芯的一端与轭铁固定连接,衔铁一端穿过轭铁尾端的缺口,衔铁另一端与推杆连接后放置在轭铁上方,动簧引出片与动簧片固定连接并与推杆的上端相抵,卡簧一端与底座相抵,卡簧另一端穿过衔铁上的通孔伸入轭铁和衔铁之间,所述的底座伸入推杆与轭铁之间的部分上设有第一凸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底座伸入推杆与轭铁之间的部分上设置凸起,增加动簧片跟轭铁间的爬电距离,使耐压增大,提高继电器的安全性。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一凸起呈钩状,可与推杆上的钩状凸起配合以对衔铁进行限位,进一步确保衔铁不会因为震动等原因移位。作为改进,所述的引脚上插入骨架内的连接部的横截面呈方形,可与骨架内的插槽更好的配合,引脚插入骨架后,插槽内剩余空间小,引脚不易晃动。作为改进,所述的衔铁与推杆连接是指,衔铁上与推杆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凸起,推杆上相应位置设有与第二凸起相配合的开口,衔铁与推杆通过第二凸起和开口卡接,连接方便、连接结构稳定且成本低。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二凸起呈倒刺状,使连接结构更稳定。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略去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引脚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衔铁与推杆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衔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底座,2、骨架,3、辄铁,4、衔铁,5、推杆,6、动黃片,7、动黃引出片,8、静黃片,9、卡簧,10、引脚,11、第一凸起,12、连接部,13、第二凸起,14、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I、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继电器,包括底座I、骨架2、线圈、轭铁3、衔铁4、推杆5、动黃片6、动黃引出片7、静黃片8、卡黃9、引脚10、铁芯和外壳,动黃引出片7上设有动触点,静簧片8上设有静触点,骨架2、轭铁3、动簧片6和静簧片8均固定在底座I上,引脚10插在骨架2上,线圈绕在骨架2上,铁芯插在骨架2内,铁芯的一端与轭铁3固定连接,衔铁4 一端穿过轭铁3尾端的缺口,衔铁4另一端与推杆5连接后放置在轭铁3上方,动簧引出片7与动簧片6固定连接并与推杆5的上端相抵,在推杆5的作用下,动簧引出片7上的动触点可与静簧片8上的静触点接触,卡簧9 一端与底座I相抵,卡簧9另一端穿过衔铁4上的通孔伸入轭铁3和衔铁4之间,所述的底座I伸入推杆5与轭铁3之间的部分上设有第一凸起11。其中,所述的第一凸起11呈钩状。所述的引脚10上插入骨架2内的连接部12的横截面呈方形。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与骨架2上的插槽相配,其横截面呈长方形。所述的衔铁4与推杆5连接是指,衔铁4上与推杆5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凸起13,推杆5上相应位置设有与第二凸起13相配合的开口 14,衔铁4与推杆5通过第二凸起13和开口 14卡接。所述的第二凸起13呈倒刺状。权利要求1.一种继电器,包括底座(I)、骨架(2)、线圈、轭铁(3)、衔铁(4)、推杆(5)、动簧片(6)、动簧引出片(7)、静簧片(8)、卡簧(9)、引脚(10)、铁芯和外壳,骨架(2)、轭铁(3)、动簧片(6)和静簧片(8)均固定在底座(I)上,引脚(10)插在骨架(2)上,线圈绕在骨架(2)上,铁芯插在骨架(2)内,铁芯的一端与轭铁(3)固定连接,衔铁(4) 一端穿过轭铁(3)尾端的缺口,衔铁(4)另一端与推杆(5)连接后放置在轭铁(3)上方,动簧引出片(7)与动簧片(6)固定连接并与推杆(5)的上端相抵,卡簧(9) 一端与底座(I)相抵,另一端穿过衔铁(4)上的通孔伸入轭铁(3 )和衔铁(4 )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I)伸入推杆(5 )与轭铁(3)之间的部分上设有第一凸起(1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凸起(11)呈钩状。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脚(10)上插入骨架(2)内的连接部(12)的横截面呈方形。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衔铁(4)与推杆(5)连接是指,衔铁(4 )上与推杆(5 )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凸起(13 ),推杆(5 )上相应位置设有与第二凸起(13)相配合的开口(14),衔铁(4)与推杆(5)通过第二凸起(13)和开口(14)卡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凸起(13)呈倒刺状。专利摘要一种继电器,包括底座(1)、骨架(2)、线圈、轭铁(3)、衔铁(4)、推杆(5)、动簧片(6)、动簧引出片(7)、静簧片(8)、卡簧(9)、引脚(10)、铁芯和外壳,骨架(2)、轭铁(3)、动簧片(6)和静簧片(8)均固定在底座(1)上,引脚(10)插在骨架(2)上,线圈绕在骨架(2)上,铁芯插在骨架(2)内,铁芯的一端与轭铁(3)固定连接,衔铁(4)一端穿过轭铁(3)尾端的缺口,衔铁(4)另一端与推杆(5)连接后放置在轭铁(3)上方,动簧引出片(7)与动簧片(6)固定连接并与推杆(5)的上端相抵,卡簧(9)一端与底座(1)相抵,另一端穿过衔铁(4)上的通孔伸入轭铁(3)和衔铁(4)之间,所述的底座(1)伸入推杆(5)与轭铁(3)之间的部分上设有第一凸起(11)。在底座伸入推杆与轭铁之间的部分上设置凸起,增加动簧片跟轭铁间的爬电距离,使耐压增大,提高继电器的安全性。文档编号H01H50/14GK202695307SQ20122030272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7日专利技术者王铁伟, 王坚敏, 陈云 申请人:宁波天波港联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继电器,包括底座(1)、骨架(2)、线圈、轭铁(3)、衔铁(4)、推杆(5)、动簧片(6)、动簧引出片(7)、静簧片(8)、卡簧(9)、引脚(10)、铁芯和外壳,骨架(2)、轭铁(3)、动簧片(6)和静簧片(8)均固定在底座(1)上,引脚(10)插在骨架(2)上,线圈绕在骨架(2)上,铁芯插在骨架(2)内,铁芯的一端与轭铁(3)固定连接,衔铁(4)一端穿过轭铁(3)尾端的缺口,衔铁(4)另一端与推杆(5)连接后放置在轭铁(3)上方,动簧引出片(7)与动簧片(6)固定连接并与推杆(5)的上端相抵,卡簧(9)一端与底座(1)相抵,另一端穿过衔铁(4)上的通孔伸入轭铁(3)和衔铁(4)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伸入推杆(5)与轭铁(3)之间的部分上设有第一凸起(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铁伟王坚敏陈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天波港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