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联接器(21)设有一对联接器凸缘(50,51),所述联接器凸缘具有铆钉接收孔眼(30,32),所述铆钉接收孔眼用于接收从水平的搁板支撑梁延伸的铆钉(45,46),以便于搁板在货架单元(10)中的垂直放置,而不受柱联接器(21)的垂直布置的影响。联接器(21)中的孔眼与邻接的拐角柱区段中的孔眼对正,以允许铆钉穿过。联接器(21)的反弯凸缘(52,53)具有短于联接器(21)的总长度的长度,且从内侧到外侧绕着待联接的柱区段(25,26)的边缘包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货架装置和用于端对端联接搁板支撑桩以及接收水平搁板支撑梁的柱联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柱联接器已经用于将柱端部联接在一起来形成长条形的整体式拐角柱或桩,所述拐角柱或桩与其他拐角柱一起用来支撑安装在长条形托架或梁上的多个搁板,所述梁连接到拐角柱且在拐角柱之间水平延伸。通常,柱为角形结构,所述角形结构由彼此之间成90°的凸缘限定,且柱设有锁眼型槽口,以用于接收从长条形搁板梁延伸的铆钉,所述长条形搁板梁在柱之间水平地定向。铆钉将梁互锁到柱,以限定其上支撑着搁板的梯状货架。因此,这些梁可沿着柱上、下垂直地调节,以在由梁支撑的搁板件之间提供期望的垂直间距。然而,垂直调节范围受柱联接器限制,所述柱联接器用于垂直对齐地互连柱件,以形成用作桩的整体式柱。可以理解,在由通过这种联接器端对端联接的两个或更多个柱区段限定的组合柱形成的货架装置中,联接器的长度通常长到足以使联接器覆盖两个相邻的柱件中的每个柱件中的至少两个水平高度处的锁眼型铆钉接收槽口。现有联接器此时覆盖、遮挡或妨碍组装柱中的四个水平高度处的槽口。这阻碍将搁板支撑托架定位在柱件通过联接器结合的垂直高度处,这是因为梁支撑铆钉不可穿过垂直柱件的端部处的被联接器覆盖的柱的槽口。从而,在现有的货架单元中,具有由有用但遮挡了槽口的柱联接器的垂直尺度限定的垂直定向的无效区域。在一相关申请中,提供了一种外包裹结构形式的柱联接器,其中,联接器从外侧绕着柱区段边缘包裹,联接器的反弯凸缘位于内侧,且联接器设有铆钉接收孔眼,所述铆钉接·收孔眼与柱区段中的类似孔眼对正,从而使得即使在联接器位置处也可适应通用梁安装。在从内侧绕着柱边缘包裹而反弯凸缘位于外侧的可选联接器的情况下,期望提供这种结构形式的改进的联接器,所述联接器使得即使在联接器位置处也能实现通用或不受限制的梁安装。因此,希望提供一种使搁板具有不受限的垂直间距设定能力的货架单元,其中,拐角柱分别由至少两个端对端柱件限定,所述柱件通过设置在柱件的内侧的联接器结合,且联接器从内侧绕着柱边缘包裹,而反弯凸缘沿着柱件的外侧设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在货架单元中提供与拐角柱件组合的柱联接器,其中,联接器可与搁板支撑梁组成一体,以使得搁板沿着货架单元拐角柱的长度不受限地垂直定位,不管搁板支撑梁安装在联接的柱件的内侧还是外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柱联接器与货架单元拐角柱的接合部处接收水平搁板支撑梁的内侧到外侧包裹的柱联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货架单元,所述货架单元具有拐角柱和经由固定件联接到拐角柱的多个搁板支撑梁,每个拐角柱包括至少两个拐角柱件,所述至少两个拐角柱件通过柱联接器端对端联接,所述柱联接器具有与相应的拐角柱件中的固定件接收孔眼对齐的孔眼,以接收这种固定件,其中,梁可在所选的位置、包括被拐角柱的柱联接器覆盖的位置沿着拐角柱连接。柱联接器中的孔眼与相邻的拐角柱件中的孔眼对正或对齐,因此,联接器中的孔眼间距与连接在一起的拐角柱件中的孔眼间距适配。而且,在一个优选的联接器的实施例中,联接器具有两个主凸缘和两个向外指向的反弯凸缘,所述反弯凸缘用于从内侧绕到外侧绕着柱区段的边缘部署。这些反弯凸缘具有有限的宽度而使得它们不会覆盖联接器或柱区段中的孔眼的任何部分。通过这种方式,这种内包裹联接器使得从梁延伸的铆钉不受阻碍地通过联接器和柱。为了该申请的目的,术语“内包裹”在应用于柱联接器时是指这样的柱联接器该柱联接器具有主联接器凸缘和从主凸缘延伸的附加的反弯凸缘,且从柱区段的内侧到柱区段的内侧绕着柱边缘包裹。具体地讲,反弯凸缘邻近相应的柱区段的外表面定向,如图所示。在设有这种联接器的货架单元的一个实施例中,梁设置成与柱接合或联接在柱的内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梁设置在联接柱的一个外侧。从下面所作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将更容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他特征以及优点。附图说明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货架单元的等轴测视图; 图2是从货架单元的内部区域观看的位于柱区段和联接器的接合处的图I的一部分2的放大的等轴测视图;图3是图2的构件的分解的等轴测视图,但除了搁板以外;图4是从货架单元的内部观看的图2的构件的正视图;图5是从货架单元的外部观看的图2的构件的正视图;图6是沿着图5的线6-6所作的剖视图;图6A是与图6类似的视图,但为了清楚起见省去了柱区段;图7是沿着图5的线7-7所作的剖视图;图8是与图4类似的局部剖切正视图,但示出了优选安装在内侧的梁和位于梁中的搁板与图4的元件的组合;以及图9是图8的圈选区域9的放大的局部剖切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请参看附图、特别是参看图1-7,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包括货架单元10,所述货架单元10具有多个搁板11-16。四个组合拐角柱或桩17-20限定单元10的拐角。每个柱17-20包括由以附图标记21表示的联接器结合的至少两个柱区段(可以为更多个)。每个搁板11-16由四个水平定向的搁板支撑托架或作为侧梁22、前梁和后梁23示出的梁支撑,其中,前、后梁23长于侧梁22。图I中未示出的后梁和侧梁分别与图I中示出的前梁(23)和侧梁(22)相同。侧梁22和前/后梁23仅在长度方面明显不同,其他方面相同。为了该申请的目的,术语“内”、“内侧”或“内部”是相对于从货架单元内观看柱或联接器而言的,“外”、“外侧”或“外部”是相对于从货架单元外观看柱或联接器而言的。参看图2,该图从单元10的内部的观看角度示出了柱17处的代表性的拐角结构,该柱由下柱区段25和上柱区段26构成,所述下柱区段25和上柱区段26经由联接件或联接器21以端对端邻接关系联接,以形成整体的柱17。单元10的每个拐角处的柱17-20、柱区段25-26、联接件21和梁的端部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将仅描述图2和3中所示的一个拐角结构、联接器、柱区段和梁相交部。每个下、上柱区段25、26均成角的形式,且设有一系列如图所示的锁眼型孔眼32,在各个柱区段的每个凸缘中,孔眼彼此之间优选间隔开相同距离。优选地,每个柱区段25、26中的最靠近端部的孔眼32与区段端部间隔开一半的间距,使得当区段25、26在接合部27处邻接时,两个最靠近端部的孔眼32之间的间距与同一柱区段25、26中的孔眼32之间的间距相同。孔眼30和32具有宽部分和窄部分,如图所示。每个柱区段25、26优选成由两个柱凸缘34、35形成的角形,所述两个柱凸缘34、35彼此之间优选形成大约90°的夹角A。每个柱凸缘具有长条形边缘34a、35a,如图所示。每个柱区段25、26具有相应的柱区段端部25a、26a,如图3所示。柱区段25、26优选在限定出接合部27的区段端部25a、26a处彼此端对端邻接。如所指出的,在该实施例中,梁22、23除了长度以外大致相同;这种梁的长度是可变的,以适应期望的货架单元10的宽度和深度。最好如图8和9所示,梁22、23均包括梁腹板40、附图标记41处的上反弯部、上垂直凸缘42、下垂直凸缘44以及从凸缘42弯曲 90°限定的搁板支撑凸缘43,它们均清楚地示于图8-9中。搁板支撑凸缘43沿远离梁端部的方向以一个角度斜切或成锥形,以便不干扰任何邻近的梁端部,如图8所示。每个梁22、23邻近于其端部均设有两个上下布置的梁支撑突起或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货架单元中的柱联接器,所述货架单元具有由两个角形柱区段构成的组合拐角柱,所述柱区段具有外表面,且包括预定厚度的柱凸缘,柱凸缘具有侧边缘,且一个柱区段位于另一个柱区段之上,每个柱区段以相应的邻接端部与另一柱区段邻接,且每个柱区段中具有铆钉接收孔眼,所述铆钉接收孔眼与所述侧边缘间隔开第一距离,且用于接收从水平的搁板支撑梁的端部部分延伸的铆钉,所述柱联接器包括:一对整体式柱联接器凸缘,所述柱联接器凸缘彼此之间以一夹角设置,且具有外表面;反弯凸缘,所述反弯凸缘从每个柱联接器凸缘向外延伸且用于沿着柱凸缘的外表面定向,每个反弯凸缘具有比所述第一距离小的宽度,每个反弯凸缘和相应的一个柱联接器凸缘之间形成一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预定厚度一样宽,用于在其中接收柱凸缘;以及位于所述柱联接器凸缘中的多个孔眼,当所述联接器将所述柱区段联接在一起时,所述位于所述柱联接器凸缘中的孔眼与所述柱区段中的孔眼对正。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J·武伊托维奇,M·莉斯,T·圣杰曼,A·杜纳伊,
申请(专利权)人:埃兹尔制造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