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棒检测系统的取样发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57323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滤棒检测系统的取样发射装置,包括固定在滤棒成型机上的支撑板,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依次转送滤棒的取样臂、摆送臂、上推臂和发射管,其中所述取样臂位于滤棒成型机的传动带正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滤棒检测系统的取样发射装置,自动化程度高,通过上取样方式可方便快捷的取样,提高了取样效率,还可以避免取样时滤棒的脱落或损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系统,尤其涉及卷烟制造业的一种滤棒自动取样集中检测系统的取样发射装置。技术背景滤棒是以过滤材料为原料,加工卷制而成的具有过滤性能的一定长度的圆形棒。将滤棒分切后装接在卷烟烟支的抽吸端,对卷烟烟气中的某些物质(如焦油、烟碱等)起过滤作用即为滤嘴。卷烟滤嘴对烟气中有害物质的过滤作用,可以缓解吸烟与健康的矛盾。滤棒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滤棒的重量、圆周、圆度和吸阻等物理参数进行检测,控制滤棒的生产品质。一般可以利用QTM综合测试台(英国CERULEAN(斯茹林)公司),进行卷烟/滤棒重量、圆周、圆度和吸阻等物理参数的检测。检测时,需从滤棒成型机传送带上取样,放入QTM综合测试台,进行各项物理参数的检测。中国技术专利200920014915. 2公开了一种卷烟成型机上无损提取抽检成形产品的装置,包括取料手、摆台、支撑架、电动直线引动器及拨杆,电动直线引动器可升降地安装于卷烟机测试台,支撑架设置在电动直线引动器上、与电动直线引动器连动,取料手的一端与支撑架相铰接,另一端为取样的自由端,在取料手内设有真空管路;支撑架上安装有摆台,拨杆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摆台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两端之间通过位于取料手下方的横杆连接。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卷烟、滤棒自动取样机构,它由样品贮存斗、取样滚轮、电机组成,所述样品贮存斗底部为V型斜面,在V型斜面的尖角处设有一通槽,取样滚轮通过电机驱动并设置于样品贮存斗底部且其外圆周恰可与V型斜面尖角处的通槽两侧椽相接触,在取样滚轮上沿轴向上布有I个U型槽。现有的自动取样装置可以实现滤棒的自动取样,但QTM综合测试台仍需放置在滤棒成型机的旁边,不能实现集中检测。另外现有的自动取样装置各运动部件设计不合理,太容易造成试样的脱落或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滤棒检测系统的取样发射装置,不仅能够实现自动在线取样,还可以避免取样时滤棒的脱落或损坏。一种滤棒检测系统的取样发射装置,包括固定在滤棒成型机上的支撑板,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依次转送滤棒的取样臂、摆送臂、上推臂和发射管,其中所述取样臂位于滤棒成型机的传动带正上方。位于滤棒成型机的传动带正上方的取样臂取样后依次通过摆送臂、上推臂和发射管将滤棒发射至QTM综合测试台的试样入口。作为优选,所述取样臂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取样气缸;安装在所述取样气缸的活塞杆上的取样板,该取样板位于所述传动带正上方;位于所述取样板斜下侧具有与滤棒形状相应的第一吸附槽,该吸附槽的槽壁设有与真空管路连通的第一样品吸附孔。本技术改变了现有的下取样或侧取样方式,采用在传送带的正上方取样,取样时取样板下行,使第一吸附槽贴近行进中的滤棒,而后利用真空的方式将滤棒吸附贴合在第一样品吸附孔处,第一样品吸附孔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完成吸附后,取样板在取样气缸以及活塞杆带动下上行复位。作为优选,所述摆送臂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的横推气缸;安装在所述横推气缸的活塞杆上的第一旋转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一旋转气缸输出转轴上的摆杆;固定在所述摆杆上的转动板;位于所述转动板上用于承接第一吸附槽上滤棒的第二吸附槽,该第二吸附槽的槽壁设有与真空管路连通的第二样品吸附孔。摆送臂与取样臂配合工作时,首先是横推气缸在水平方向上整体拉动第一旋转气缸,使转动板的第二吸附槽部位恰好与第一吸附槽上的滤棒贴合,此时第一样品吸附孔解除真空,而第二样品吸附孔抽真空,这样就将滤棒转移至第二吸附槽,为了避免摆杆摆动时与取样臂发生干涉,需要利用横推气缸在水平方向上整体推动第一旋转气缸,使取样板与转动板错开,而后第一旋转气缸带动转动板摆动度,此时滤棒由最初的水平状态变换至垂直状态。而后横推气缸在水平方向上再次整体拉动第一旋转气缸,由于转动板已经摆动度,因此不再会与取样板配合,而是恰好将滤棒转移至上推臂中滤棒顶杆的上方。其中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气缸安装板,所述横推气缸的缸体固定所述气缸安装板上。所述上推臂包括竖直的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导轨;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的滑动座;驱动所述滑动座运动的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滑动座上,用于将所述转动板传递来的滤棒顶入发射管的滤棒顶杆;位于所述滤棒顶杆顶面且与正压气源连通的喷气孔,所述发射管的入口位于该喷气孔正上方。所述上推臂与摆送臂配合使用时,首先等待摆送臂将滤棒转移至上推臂中滤棒顶杆的上方,而后驱动气缸带动滑动座以及滤棒顶杆上行,此时第二样品吸附孔解除真空,滤棒上行直接进入发射管的入口,喷气孔接通正压气体将滤棒沿传送管发送至QTM综合测试台的试样入口。所有气缸的通气管路、与样品吸附孔连通的真空管路、与喷气孔连通的正压气体管路中均带有电控阀门,为便于安装和维护,所有电控阀门采用阀岛集中控制,阀岛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从正压气源至用气元件(气缸、喷气孔)之间为了保证气体的稳定供应,优选管路上设置气源处理组件和气体过滤组件,气源处理组件主要用于稳压、调压,并根据需要外接压力表。气源处理组件和气体过滤组件均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本技术取样发射装置采用依次配合的取样臂、摆送臂、上推臂和发射管取样,不仅实现了上取样而且相互配合时可避免干涉,利用实现自动化控制。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吊臂安装座,该吊臂安装座上设有旋转吊臂,所述旋转吊臂的自由端设有用于显示所述QTM综合测试台输出信号的触摸屏。所述旋转吊臂带有活动关节且能够水平旋转180°,便于触摸屏调整角度,更加方便的操作和监控数据。为了保护取样发射装置,还设有相互扣合的前罩壳和后罩壳,除取样板、旋转吊臂、发射管、支撑架以及必要的外延管路、电线以外,其余部件均封装在前罩壳和后罩壳中。所述传送管为尺寸精度高和内表面光洁度好的冷拔无缝钢管,以防止滤棒的堵塞。作为优选为了便于自动控制,本技术取样发射装置中的第一吸附槽、第二吸附槽、滤棒顶杆、发射管均设有用于检测滤棒是否到位的传感器,只有滤棒到位才会触发下一个动作。所有气缸均带有两个行程开关,用于检测和定位各气缸动力输出部件的运行位置。为了实现自动控制,所有电控阀门、传感器、行程开关以及显示屏等电控元件均接入PLC主控电路,集中控制,可提高自动化程度。本技术滤棒检测系统的取样发射装置,自动化程度高,通过上取样方式可方便快捷的取样,提高了取样效率,还可以避免取样时滤棒的脱落或损坏。附图说明图I为滤棒成型机(局部)以及取样发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取样发射装置爆炸图;图3为取样发射装置中部分器件安装到支撑板上后的反面示意图;图4为取样发射装置中部分器件安装到支撑板上后的正面示意图(斜视)。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本技术一种滤棒检测系统的取样发射装置2,包括固定在滤棒成型机I上的支撑板7,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7上依次转送滤棒的取样臂16、摆送臂14、上推臂13和发射管11,其中取样臂16位于滤棒成型机I的传动带正上方,发射管11与传送管3的入口端相连通。传送管3为尺寸精度高和内表面光洁度好的冷拔无缝钢管,以防止滤棒的堵塞。支撑板7上设有吊臂安装座71,该吊臂安装座71上设有旋转吊臂91,所述旋转吊臂91的自由端设有用于显示QTM综合测试台输出信号的触摸屏9。旋转吊臂91有活动关节且能够水平旋转360°,便于触摸屏9调整角度,更加方便的监控数据。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滤棒检测系统的取样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滤棒成型机上的支撑板,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依次转送滤棒的取样臂、摆送臂、上推臂和发射管,其中所述取样臂位于滤棒成型机的传动带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文良应伟熊月宏金春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