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冉流刚专利>正文

取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5238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取样器,包括筒状外壳,筒状外壳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外壳内设置有可沿外壳的长度方向滑动的取样棒,取样棒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部配合使用的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一限位部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能够快速、多点取样;另一方面,对取的样品可以实现精确定量,有效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再一方面,取样后的标本可以很容易的打散开来,并能充分混匀。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定量取样和充分混匀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取样器。
技术介绍
为了给临床医学提供有效的数据,会通过取便器取出大便样本,然后再将大便样本放置在容器中进行搅拌,随后在对大便稀释后的溶液进行检测,从而判定粪便中的某些物质性质,目前对于采集大便样本虽有专用的工具,但存在以下缺陷:1)不便于快速、多点取样;2)粪便取样存在不能定量的问题,不能实现粪便的定量检测;3)一般的取样器在混匀时,容易有粪便粘结,不能充分打散并混匀。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实现定量多点取样、易于充分搅拌混匀的取样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定量多点取样的取样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取样器,包括筒状外壳,筒状外壳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外壳内设置有可沿外壳的长度方向滑动的取样棒,取样棒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部配合使用的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一限位部的下方。为了使结构紧凑的同时方便取样,第一限位部设置在筒状外壳的中部,第一限位部与取样棒外壁间隙设置;第二限位部设置在取样棒的下部,第二限位部与筒状外壳内壁间隙设置。为了能够有效防止取样棒在取样时滑出外壳,第一限位部绕筒状外壳内壁一圈设置;第二限位部绕取样棒的外壁一圈设置。为了在方便携带的同时,有效的防止取样棒脱离外壳,筒状外壳上部内壁设置有限位槽,取样棒的上部设置有与限位槽配合使用的塑胶限位块。为了方便取样,提高取样效率,取样棒的上部设置有操作件,操作件包括第三限位部;塑胶限位块设置在第三限位部的外壁,第三限位部的内壁与取样棒的外壁固定,第三限位部的外壁与筒状外壳内壁间隙设置;第三限位部的上端设置捏持部,捏持部的外径大于筒状外壳的内径。一方面,为了提高样本的精确性,另一方面,将将搅拌与取样相结合,有效提高效率,取样棒的下端设置有搅拌装置。为了提高搅拌效果,搅拌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爪头,爪头包括连接块;连接块与取样棒的下端固定;连接块下端设置有柔性材料。最为优选,为了在节省材料的同时使搅拌效果达到最佳,爪头的个数为四个,四个爪头呈圆形整列的设置在取样棒的底部。为了在搅拌时方便注水,沿取样棒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通孔,捏持部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贯穿。为了方便搅拌,提高搅拌效率,捏持部的顶部设置有转动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能够快速、多点取样;另一方面,对取的样品可以实现精确定量,有效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再一方面,取样后的标本可以很容易的打散开来,并能充分混匀。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定量取样和充分混匀等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B向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去掉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C-C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中的D-D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取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搅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取样器,包括筒状外壳1,筒状外壳1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c;该第一限位部1c绕筒状外壳1内壁一圈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c设置在筒状外壳1的中部。外壳1内设置有可沿外壳1的长度方向滑动的取样棒2,第一限位部1c与取样棒2外壁间隙设置。取样棒2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部1c配合使用的第二限位部2a;第二限位部2a绕取样棒2的外壁一圈设置。第二限位部2a与第一限位部1c之间的距离为取样的定量空间,在生产制作取样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一限位部1c进行上下调整,以满足不同定量的要求。本实施例中,筒状外壳1与取样棒2均为圆柱形,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只局限于圆柱形。第二限位部2a位于第一限位部1c的下方。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2a设置在取样棒2的下部,第二限位部2a与筒状外壳1内壁间隙设置。筒状外壳1上部内壁设置有限位槽1d,取样棒2的上部设置有与限位槽1d配合使用的塑胶限位块5。取样棒2的上部设置有操作件3,操作件3包括第三限位部3a。塑胶限位块5设置在第三限位部3a的外壁,第三限位部3a的内壁与取样棒2的外壁固定,第三限位部3a的外壁与筒状外壳1内壁间隙设置。第三限位部3a的上端设置捏持部3b,捏持部3b的外径大于筒状外壳1的内径。取样棒2的下端设置有搅拌装置6。本实施例中,搅拌装置6包括至少一个爪头7,爪头7包括连接块8;连接块8与取样棒2的下端固定;连接块8下端设置有柔性材料9,本实施例中,柔性材料9为橡胶制成。本实施例中,爪头7的个数为四个,四个爪头7呈圆形整列的设置在取样棒2的底部,但是,本技术爪头7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四个,可以适当的增加或减少,本实施例中,四个爪头7为最佳方案。沿取样棒2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通孔10,捏持部3b设置有第二通孔11;第一通孔10与第二通孔11贯穿。捏持部3b的顶部设置有转动槽30,本实施例中,转动槽30为呈十字形的凹槽,第二通孔11位于转动槽30的中心位置。在使用时,人手握住外壳1,此时搅拌装置6位于外壳1中(参见图1),随后用外壳1的下端对准待取样本,人手握住外壳1向下移动进行取样,随着样本进入外壳1的内部,取样棒2慢慢往上移动(参见图7),取样时,当第一限位部1c对第二限位部2a进行限位时,第二限位部2a不在往上移动,从而完成取样。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c对第二限位部2a进行限位,从而达到定量取样的效果。待取样完成后,将外壳1放入套管(图中未示出)中,人手握住捏持部3b,通过捏持部3b将取样棒2往下挤压,样本随着取样棒2的下压而落入套管中,随着取样棒2下移的过程中,塑胶限位块5通过自身的弹性进入限位槽1d,此时柔性材料9延伸出外壳1并位于套管中(参见图8),将与转动槽30相配合使用的十字形转动棒(图中未示出)插入转动槽30,为了能够进行注水,十字形转动棒为空心结构。本实施例中,柔性材料9为橡胶制成,当柔性材料9延伸出外壳1时,柔性材料9不在受到壳体1内壁的挤压,呈打开状态,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搅拌效果,使样本充分混匀。人手捏住转动棒进行旋转,带动搅拌装置6的四个爪头7转动,从而完成取样和搅拌的整个流程,在搅拌时可以通过空心的转动棒完成注水。在搅拌时,塑胶限位块5位于限位槽1d中,有效的对取样棒2纵向位移进行了限制,有效的防止搅拌装置6在搅动时进入外壳1内,提高了搅拌效率。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取样器,其特征是:包括筒状外壳(1),所述筒状外壳(1)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c);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可沿所述外壳(1)的长度方向滑动的取样棒(2),所述取样棒(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c)配合使用的第二限位部(2a);所述第二限位部(2a)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c)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样器,其特征是:包括筒状外壳(1),所述筒状外壳(1)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c);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可沿所述外壳(1)的长度方向滑动的取样棒(2),所述取样棒(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c)配合使用的第二限位部(2a);所述第二限位部(2a)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c)的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样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限位部(1c)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壳(1)的中部,所述第一限位部(1c)与所述取样棒(2)外壁间隙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2a)设置在所述取样棒(2)的下部,所述第二限位部(2a)与所述筒状外壳(1)内壁间隙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样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限位部(1c)绕所述筒状外壳(1)内壁一圈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2a)绕所述取样棒(2)的外壁一圈设置。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取样器,其特征是:所述筒状外壳(1)上部内壁设置有限位槽(1d),所述取样棒(2)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1d)配合使用的塑胶限位块(5)。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样器,其特征是:所述取样棒(2)的上部设置有操作件(3),所述操作件(3)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流刚
申请(专利权)人:冉流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