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回收节能大锅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56140 阅读:3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节能大锅灶,在灶台上安装有下潜式灶膛,在灶膛底部设置有炉头,灶台内还安装有余热回收节能装置,该余热回收节能装置由盆体与烟囱构成,盆体的结构为:盆体的盆壁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之间为第一水夹套;烟囱内设置有与第一水夹套连通的第二水夹套,第二水夹套内设置有多根第二导流板,烟囱的竖直段上部设置有一个出水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热回收节能大锅灶充分利用了灶膛内散失的热量,在燃气灶正常使用情况下,通过检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余热回收节能装置每小时加热的水量能够超过1m3,加热3.5分钟出水温度不小于40℃。(*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节能灶具。
技术介绍
燃气灶能源被浪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燃烧不充分,亦称“化学热损失”,未被烧尽的燃气热能被白白浪费了 ;二是大气炉是靠火焰通过对流传热给锅底,但火焰与锅底的接触只是一瞬间,大量的热量未被利用就散发至空间,这被称为“物理热损失”。目前,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都凸显得十分重要,在每一个领域都应当争取做到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的灶具。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余热回收节能大锅灶,包括灶台,在灶台上安装有下潜式灶膛,在灶膛底部设置有炉头,灶台内还安装有余热回收节能装置,该余热回收节能装置由盆体与烟囱构成,盆体的结构为盆体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之间形成第一水夹套,第一水夹套内设置有一个隔水板和多根第一导流板,盆体底部中心设置有一供炉头伸入的炉孔,盆壁下部设置有一个进水孔;盆体的盆壁上设置有排烟孔,排烟孔连接L形烟 ,烟 内设置有与第一水夹套连通的第二水夹套,第二水夹套内设置有多根第二导流板,烟 的竖直段上部设置有一个出水管。第一导流板使水的流动路径变为Z字形路径,以增加水在第一水夹套内流动的时长,也就增加了水受热的时间,使单位体积的水受热更快。第二导流板同样是起到延长水的流动路径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盆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进一步地,所述烟囱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板为直条,同时连接盆体的内壁和外壁,相邻的第一导流板交错连接盆壁上沿或下沿。进一步地,所述炉头连接进燃气管,进燃气管中部与进空气管连接,进空气管与风机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灶台前板面设置有控制炉头点火的电开关,以及与进燃气管连接的燃气阀门开关。进一步地,所述灶台前板面设置有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的温度报警器和数码温度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孔上安装有与数码温度控制器连接的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灶台前板面上设置有观火口,同时,盆体盆壁上设置有与观火口对应的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余热回收节能大锅灶充分利用了灶膛内散失的热量,在燃气灶正常使用情况下,通过检测,本新型所述余热回收节能大锅灶每小时加热的水量能够超过lm3,加热3. 5分钟出水温度不小于40°C。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所述余热回收节能大锅灶的主视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图I的仰视图。图4是图I的A-A剖视图。图5是图I的第一轴测示意图。图6是图I的第二轴测示意图。图7是余热回收节能装置透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参见图I至图7。本技术描述的余热回收节能大锅灶,包括灶台1,在灶台I上安装有下潜式灶膛,在灶膛底部设置有炉头2,灶台内还安装有余热回收节能装置,该余热回收节能装置由盆体31与烟囱32构成,盆腔即为灶膛。盆体31的结构为盆体31盆壁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之间为第一水夹套311,第一水夹套311内设置有一个隔水板312和多根第一导流板313,盆体31底部中心设置有一供炉头伸入的炉孔,盆壁下部设置有一个进水孔314,进水孔314上安装有控制冷水进入第一水夹套311的单向电磁阀;盆体31的盆壁上设置有排烟孔321。第一导流板313成条状,同时连接盆体31的内壁和外壁,相邻的第一导流板313交错连接盆壁上沿或下沿,也即是,第一导流板313与碰壁的内壁、外部和上沿在第一水夹套311的上部构成一个过水口,与之相邻的另一第一导流板313与碰壁的内壁、外部和下沿在第一水夹套311的下部构成一个过水口。这样的设置使水在第一水夹套内成Z字形流动,增加了水在水夹套内受热的时间。盆体31的底部即盆壁下沿设置有排污口 315。上述排烟孔321连接L形烟囱32,具体地说是连接L形烟囱32的水平段的端面,烟囱32的出烟口 322高于排烟孔321。烟囱32内设置有与第一水夹套311连通的第二水夹套323,第二水夹套323内设置有多根第二导流板324,烟 32的竖直段上部设置有一个出水管325。烟囱32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326。本实施例附图示出的烟囱截面为矩形,故第二导流板324为一边开口的矩形。相邻两个第二导流板324的开口分别在烟囱的两个对边上,以使水在第二水夹套323内流动路程延长。烟 32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326。显然地,烟囱的截面形状不限于矩形,也可以是圆形,当选择圆形时,第二导流板324为开口的圆环。上述炉头2连接进燃气管21,进燃气管21中部与进空气管22连接,进空气管22与风机23连接。在灶台前板面设置有控制炉头2点火的电开关11,与温度传感器326连接的温度报警器12,与进燃气管21连接的燃气阀门开关13,以及数码温度控制器14。通过调节进燃气阀门开关13控制进燃气量,通过控制风机23控制送风量,使燃气和空气混合比例适宜,燃气燃烧更加充分,降低化学热损失。数码温度控制器14与温度传感器326连接,同时还与电磁阀连接。温度传感器326将温度反馈给数码温度控制器14,数码温度控制器14进一步控制电磁阀工作。在灶台前板面上选择性设置有观火口 15,同时,盆体31盆壁上设置有与观火口 15对应的通孔。观火口 15除了能够让人观察到灶膛内燃气燃烧情况,还可以为燃气燃烧提供氧气。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 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余热回收节能大锅灶,包括灶台(1),在灶台(I)上安装有下潜式灶膛,在灶膛底部设置有炉头(2),其特征在于,灶台内还安装有余热回收节能装置,该余热回收节能装置由盆体(31)与烟囱(32)构成,盆体(31)的结构为盆体(31)的盆壁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之间为第一水夹套(311),第一水夹套(311)内设置有一个隔水板(312)和多根第一导流板(313),盆体(31)底部中心设置有一供炉头伸入的炉孔,盆壁下部设置有一个进水孔(314);盆体(31)的盆壁上设置有排烟孔(321),排烟孔(321)连接L形烟囱(32),烟囱(32)内设置有与第一水夹套(311)连通的第二水夹套(323),第二水夹套(323)内设置有多根第二导流板(324),烟囱(32)的竖直段上部设置有一个出水管(325)。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余热回收节能大锅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31)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315)。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余热回收节能大锅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32)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326)。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余热回收节能大锅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313)为条状结构,同时连接盆体(31)的内壁和外壁,相邻的第一导流板(313)交错连接盆壁上沿或下沿。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余热回收节能大锅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2)连接进燃气管(21),进燃气管(21)中部与进空气管(22)连接,进空气管(22)与风机(23)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余热回收节能大锅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台前板面设置有控制炉头(2)点火的电开关(11),以及与进燃气管(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余热回收节能大锅灶,包括灶台(1),在灶台(1)上安装有下潜式灶膛,在灶膛底部设置有炉头(2),其特征在于,灶台内还安装有余热回收节能装置,该余热回收节能装置由盆体(31)与烟囱(32)构成,盆体(31)的结构为:盆体(31)的盆壁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之间为第一水夹套(311),第一水夹套(311)内设置有一个隔水板(312)和多根第一导流板(313),盆体(31)底部中心设置有一供炉头伸入的炉孔,盆壁下部设置有一个进水孔(314);盆体(31)的盆壁上设置有排烟孔(321),排烟孔(321)连接L形烟囱(32),烟囱(32)内设置有与第一水夹套(311)连通的第二水夹套(323),第二水夹套(323)内设置有多根第二导流板(324),烟囱(32)的竖直段上部设置有一个出水管(32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佳兴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钲强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