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鼎瑞专利>正文

套筒结构及其锁固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54608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1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锁固构件的套筒结构,其包含:套筒,其内具有第一止挡部、第二止挡部及连接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的通道,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之间具有止挡空间;及弹性限位组件,其活动设置于止挡空间,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止挡弹性限位组件,且弹性限位组件的上侧具有导引部,弹性限位组件的下侧具有第一限位部,其中,锁固构件的锁固组件由上而下穿设弹性限位组件及通道,导引部用于导引锁固组件,第一限位部用于限位锁固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锁固构件,其包含上述的套筒结构及一锁固组件。通过上述设计,让弹性限位组件不会被破坏,并能防止锁固组件与弹性限位组件分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锁固构件的套筒结构,尤指一种不会破坏弹性限位组件的套筒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I所示,现有技术锁固构件100包含螺丝110、限位组件120及套筒130,通常限位组件120完全卡合于套筒130的凹槽131中,由于没有足够的空间让限位组件120变形与移动,故当螺丝110穿过限位组件120时,容易导致限位组件120内缘坏损或破坏,从而降低弹性限位组件120的功效。此外,由于限位组件120与凹槽131的大小完全相同,故将限位组件120组装于凹·槽131时,即有可能让限位组件120外缘坏损或破坏,从而使限位组件120无法稳固地与螺丝110进行结合。再者,由于限位组件120通常为O型环,该O型环不但内缘坏损,而且具有弧面,因此,当使用者向上拉取螺丝Iio来进行操作时,螺丝110容易与限位组件120分离。因此,如何创作出一种不会破坏限位组件,且能防止限位组件与螺丝分离的套筒结构及其锁固构件,将是本技术所欲积极公开的特征。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用于锁固构件的限位组件通常完全卡合于套筒的凹槽中,当锁固组件穿过限位组件时,容易造成限位组件的坏损与破坏,从而让螺丝与限位组件分离,因此为了使限位组件不被破坏,并防止螺丝与限位组件分离,故本技术提供一种不会破坏限位组件的套筒结构及其锁固构件来解决上述问题。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锁固构件的套筒结构,其包含套筒,其内具有第一止挡部、第二止挡部及连接该第一止挡部与该第二止挡部的一通道,该第一止挡部与该第二止挡部之间具有一止挡空间;及一弹性限位组件,其活动设置于该止挡空间,该第一止挡部与该第二止挡部止挡该弹性限位组件,且该弹性限位组件的上侧具有导引部,该弹性限位组件的下侧具有第一限位部,其中,该锁固构件的锁固组件由上而下穿设该弹性限位组件及该通道,该导引部用于导引该锁固组件,该第一限位部用于限位于该锁固组件。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导引部为斜面结构,其由上往下渐缩,且该第一限位部为平面结构、凸缘结构或倒钩结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弹性限位组件为C型环或圆环。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止挡部之上还具有凸部。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套筒另包含一组接部,其设于该套筒的底部,用以组接一物体。其中该组接部为一倒L形状、平面、螺旋形状或阶梯形状。此外,本技术另提供一种锁固构件,其包含上述的套筒结构及一锁固组件,该锁固组件包含由上而下依序连接的操控部、杆部、第二限位部及锁固部,该杆部、该第二限位部及该锁固部穿设该通道,且该弹性限位组件活动套设于该杆部且限位于该第一止挡部与该第二限位部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锁固组件另包含帽套,其设置于该锁固组件的操控部。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锁固构件另包含弹性组件,其活动设置于该杆部,且其二端分别抵顶于该操控部与该套筒。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锁固部具有螺纹结构或钩扣体结构。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套筒结构通过上述的设计,让该弹性限位组件不会被破坏,并能有效地防止该锁固组件与该弹性限位组件分离。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锁固构件的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的套筒结构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图2B为本技术的套筒结构与锁固构件的结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套筒结构的第二具体实施例。图4为本技术的套筒结构的第三具体实施例。图5A为C型环的俯视图。图5B为圆环的俯视图。图6为图5A的立体图。图7A至图7C为本技术的弹性限位组件的各种具体实施例。图8A至图8D为本技术的锁固构件的组装流程。图9A至图9C为C型环的组装状态图。图IOA至图IOC为圆环的组装状态图。图11为本技术的锁固构件的第二具体实施例。图12为本技术的锁固构件的第三具体实施例。图13为本技术的锁固构件的第四具体实施例。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4 套筒结构5-8 锁固构件10 套筒11 第一止挡部12 第二止挡部13 通道14 止挡空间15 凸部16 组接部17 固定部20 弹性限位组件21导引部22第一限位部30锁固组件31操控部32杆部33第二限位部34锁固部35帽套40弹性组件100锁固构件110螺丝120限位组件130套筒131凹槽T物体具体实施方式为充分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式,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说明如后请参照图2A与图2B,其揭示本技术的用于锁固构件的套筒结构。图2A为本技术的套筒结构I,其包含套筒10与弹性限位组件20。该套筒10内具有第一止挡部11、第二止挡部12及连接该第一止挡部11与该第二止挡部12的通道13,该第一止挡部11与该第二止挡部12之间具有止挡空间14。该弹性限位组件20活动设置于该止挡空间14,且该第一止挡部11与该第二止挡部12止挡该弹性限位组件20。其中,该止挡空间14提供该弹性限位组件20足够的变形空间。此外,该弹性限位组件20的上侧具有导引部21,该弹性限位组件20的下侧具有第一限位部22。如图2B所示,当该套筒结构I与锁固组件30结合时,该锁固组件30由上而下穿设该弹性限位组件20及该通道13,其中,该导引部21用于导引该锁固组件30,从而让该锁固组件30易于穿过该弹性限位组件30,且该第一限位部22用于限位于该锁固组件30,以防止该弹性限位组件20与该锁固组件30分离。同时参照图5A与图5B,该弹性限位组件20可为C型环(如图5A所示)或圆环(如图5B所示),且该弹性限位组件20为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如图6所示,该导引部21为斜面结构,其由上往下渐缩,且该第一限位部22为平面结构(如图7A所示)。接着参照图3,其为本技术的套筒结构的第二具体实施例,该套筒结构2的设计大致上与该套筒结构I的设计相同,其中,该套筒10的第一止挡部11之上更具有凸部15,以利于与该锁固构件30结合。此外,该弹性限位组件20的第一限位部22为凸缘结构(如图7B所示)。继续参照图4,其为本技术的套筒结构的第三具体实施例,该套筒结构3的设计大致上与该套筒结构2的设计相同,其中,该弹性限位组件20的第一限位部22为一倒钩结构(如图7C所示),且该套筒10另包含组接部16,其设于该套筒10的底部,用以组接物体T,其中该物体T可为板体。请同时参照图8A至图8D,其为本技术的锁固构件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组装流程。如图SC所示,该锁固构件5包含套筒结构4与锁固组件30,该套筒结构4的设计大致上与该套筒结构3的设计相同,其中,该弹性限位组件20的第一限位部22为平面结构,且该组接部16为倒L形状;该锁固组件30包含依序相互连接的操控部31、杆部32、第二限位部33及锁固部34,该杆部32、该第二限位部33及该锁固部34穿设该通道13,且该弹性限位组件20活动设于该杆部32且限位于该第一止挡部11与该第二限位部33之间。此外,该锁固部34为螺纹结构。 在图8A的组装步骤时,使用者准备将该锁固组件30由上往下穿设于该通道13,其中,该弹性限位组件20通过该第一止挡部11与该第二止挡部12限位于该止挡空间14内,此时的弹性限位组件20尚未变形(如图9A或图IOA所示)。在图SB的组装步骤时,使用者施力将锁固组件30与该套筒10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筒结构,其用于锁固构件,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结构包含:套筒,其内具有第一止挡部、第二止挡部及连接该第一止挡部与该第二止挡部的通道,该第一止挡部与该第二止挡部之间具有一止挡空间;及弹性限位组件,其活动设置于该止挡空间,该第一止挡部与该第二止挡部止挡该弹性限位组件,且该弹性限位组件的上侧具有导引部,该弹性限位组件的下侧具有第一限位部,其中,该锁固构件的锁固组件由上而下穿设该弹性限位组件及该通道,该导引部用于导引该锁固组件,该第一限位部用于限位于该锁固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鼎瑞
申请(专利权)人:王鼎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