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快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54607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1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固定与锁固两物体的扭转快拆组件,其包含锁固组件、套筒及弹性组件;其中,锁固组件包含:具有第一卡合部的帽体,与具有杆部及第一锁固部的杆体,第一锁固部用于锁固一物体;套筒包含:第二卡合部及第一固定部,该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活动结合,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一物体;且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锁固组件与套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的设计,让使用者能快速组装且快速拆除两物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扭转快拆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可快速组装且可快速拆除两物体的扭转快拆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用于固定两板体的固定组件,通常采用螺纹锁合的方式来达成,该固定组件包含螺丝、套盖及套筒;其中该螺丝一端具有一受力部,受力部设有起子槽,另一端具有与受力部连接的螺杆;该套盖套合在螺丝的受力部周围的中空筒,用以包覆及保护该螺丝;而该套筒套合在螺丝的螺杆。因此,使固定组件可利用套盖结合在第一板体上,然后将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对齐,使该螺丝的螺杆对应在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锁孔,再以工具对螺丝受力部的起子槽施以旋转外力,进而使该螺杆锁固在第二板体的锁孔之中,从而完成连接两板体的组合结构。以上采用螺纹锁合的方式,故然得以结合两个板体,但是进行组装时,必须使用工具对螺丝受力部的起子槽施以旋转外力,导致组装程序较为繁锁。·因此,如何创作出一种固定组件,以使其得以快速组装且快速拆除两物体,将是本技术所欲积极公开的特征。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技术用于固定两物体的固定组件在组装时,必须使用工具才能完成,且组装程序繁琐,因此为了让使用者能快速组装且快速拆除两物体,故本技术提供一种扭转快拆组件来解决上述问题。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固定第一物体并用以锁固第二物体的扭转快拆组件,其包含锁固组件,其包含有帽体与杆体,该帽体具有第一卡合部,该第一卡合部为朝向该帽体内的凸缘,该杆体由上而下具有依序连接的杆部及第一锁固部,该杆部连接于该帽体,其中,该第一锁固部用于贯穿该第一物体及该第二物体以锁固该第二物体;套筒,其一端具有第二卡合部,另一端具有第一固定部,该第二卡合部为朝向该套筒外的凸缘,并与该第一卡合部活动结合,该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于该第一物体;以及弹性组件,其为扭转伸缩弹簧,该弹性组件的一端设置于该锁固组件,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设置于该套筒。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杆体还具有第一限位部,其设置于该杆部与该第一锁固部之间,该套筒内还具有至少一第二限位部,其设置于该第二卡合部与该第一固定部之间,该第一限位部活动限位于该第二限位部时,该第一限位部转动一角度。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套筒具有两个第二限位部,该第一限位部活动限位于该等第二限位部时,该第一限位部转动一角度。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锁固组件具有第一定位孔或第一定位槽,且该弹性组件的一端穿设于该第一定位孔或该第一定位槽。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套筒具有第二定位孔或第二定位槽,且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穿设于该第二定位孔或该第二定位槽。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固定部卡合、铆接、扩接、黏合或焊接于该第一物体。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锁固部具有勾扣体结构或螺纹结构。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扭转快拆组件通过上述的设计,让使用者能快速组装且快速拆除两物体,从而具有省时与省力等优点。附图说明图IA与图IB为本技术的扭转快拆组件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图2为本技术的扭转快拆组件与板体结合的仰视图。·图4A与4B为本技术的扭转快拆组件的第三具体实施例。图5A与5B为本技术的扭转快拆组件的第四具体实施例。图6A为图5A的部分剖视图。图6B为图5B的部分剖视图。图7A为图6A的剖面图。图7B为图6B的剖面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4扭转快拆组件10锁固组件11帽体111第一^^合部112第一定位孔12杆体121杆部122第一锁固部123第一限位部124凹槽20套筒21第二卡合部22第一固定部23第二定位孔24第二限位部25第三限位部30弹性组件100第一物体101第一贯孔200第二物体201第二贯孔具体实施方式为充分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式,对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参照图IA至图2所示,其为本技术的扭转快拆组件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的扭转快拆组件用于固定第一物体100,并用以锁固第二物体200,该第一物体100与该第二物体200皆可为板体。本技术的扭转快拆组件包含锁固组件10、套筒20及弹性组件30。该锁固组件10包含有帽体11与杆体12,该帽体11具有第一^^合部111,该第一卡合部111为朝向该帽体内的凸缘,该杆体12由上而下具有依序连 接的杆部121及第一锁固部122,且该杆部121连接于该帽体11 ;其中,该第一锁固部122为勾扣体结构,且该第一锁固部122用于贯穿该第一物体100的第一贯孔101及该第二物体200的第二贯孔201以锁固该第二物体200 ;此外,第一锁固部122也可为螺纹结构(如图3所示)。该套筒20的一端具有第二卡合部21,另一端具有第一固定部22,该第二卡合部21为朝向该套筒外的凸缘,并与该第一卡合部111活动结合,从而使该锁固组件10与该套筒20互相干涉,并防止该锁固组件10脱离该套筒20 ;其中,该第一固定部22为L型,且该第一固定部22用于固定该第一物体100 ;此外该第一固定部22也可为锯齿状(如图3、图4A与4B所示)或阶梯状(如图5A至图6B所示)。该弹性组件30可为扭转伸缩弹簧,该弹性组件30穿设于该杆部121,且该弹性组件30的一端设置于该锁固组件10,该弹性组件30的另一端设置于该套筒20,以使该弹性组件30被固定;其中,如图3所示,该锁固组件10还具有第一定位孔112或第一定位槽,以使该弹性组件30的一端穿设于该第一定位孔112或该第一定位槽。该套筒20内还具有第二定位孔23或第二定位槽,以使该弹性组件30的另一端穿设于该第二定位孔23或该第二定位槽。该弹性组件30借助该第一定位孔112与该第二定位孔23使其固定,并带动该锁固组件10与该套筒20的相互活动。首先如图IA所示,使用者借助卡合、铆接、扩接、黏合或焊接等方式将第一固定部22固定于该第一物体100,并对该锁固组件10扭转一角度(例如逆时针扭转90度)后施加一下压力量,使该第一锁固部122贯穿该第一物体100的第一贯孔101及该第二物体200的第二贯孔201,并让该弹性组件30储存一旋转能量与一压缩能量。接着如图IB所示,当使用者解除该下压力量时,该弹性组件30会释放该旋转能量与部分的压缩能量并产生扭转的反方向旋转(例如顺时针扭转90度),从而带动该第一锁固部122旋转向上反弹,此时,该第一锁固部122会止挡于该第二贯孔201外(如图2所示),从而使该扭转快拆组件I维持在锁固的状态。当该第一锁固部122已锁固该第二物体200时,用户可对该锁固组件10施加一下压力量后扭转一角度(例如逆时针扭转90度),让该第一锁固部122穿过该第二物体200的第二贯孔201及该第一物体100的第一贯孔101后,从而分离该第一锁固部122与该第二物体200。接着参照图4A与图4B,其为本技术的扭转快拆组件的第三具体实施例。该扭转快拆组件3的设计大致上与该扭转快拆组件1,2的设计相同,其中该杆体12还具有第一限位部123,其设置于该杆部121与该第一锁固部122之间,该套筒20内还具有第二限位部24,其设置于该第二卡合部21与该第一固定部22之间,该第一限位部123在使用者尚未施加力量时,事先将该第一限位部123转动一角度,并活动限位于该第二限位部24。此外,该弹性组件3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扭转快拆组件,用于固定于第一物体,并用以锁固第二物体,其特征在于,该扭转快拆组件包含:锁固组件,其包含有帽体与杆体,该帽体具有第一卡合部,该第一卡合部为朝向该帽体内的凸缘,该杆体由上而下具有依序连接的杆部及第一锁固部,该杆部连接于该帽体,其中,该第一锁固部用于贯穿该第一物体以锁固该第二物体;套筒,其一端具有第二卡合部,另一端具有第一固定部,该第二卡合部为朝向该套筒外的凸缘,并与该第一卡合部活动结合,该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于该第一物体;以及弹性组件,其为扭转伸缩弹簧,该弹性组件的一端设置于该锁固组件,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设置于该套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鼎瑞
申请(专利权)人:达霆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