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弯折角度的工具包含有一杆件、一双头接头与一承接件,其分别设有一虚拟的轴线,该双头接头能够相对该杆件枢转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该双头接头位于第一位置,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二轴线呈共线,该双头接头位于第二位置,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二轴线形成一第一弯折角度,该承接件相对该双头接头枢转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该承接件位于第一位置,该第二轴线与该第三轴线呈共线,该双头接头与该承接件皆位于第二位置,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三轴线形成一第二弯折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工具,具有弯折角度能够允许承接于承接件的工具头伸入更为狭小且弯折角度更大的空间内进行螺锁的工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具弯折角度的工具,尤其是指一种借助弯折角度而能够使用于狭小空间的工具。
技术介绍
接杆形态的手工具因为能够承接不同样式的起子头而赋予其多样化的使用性。参照图13,为一种现有的起子夹头。其包括有一套件与一杆件,套件套置杆件,杆件设有套接孔,套接孔能够套接起子头,套件一端卡设一磁性体,套件另一端滑设杆件,使杆件可于套件内滑移,借助杆件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移动,而可快速拆装起子头。前述的起子夹头使用方式为起子夹头套接起子头,以起子头驱动螺件或待驱动物件,起子头的中心轴线与起子夹头的中心轴线共线,这种传统式的起子夹头因为无法改变 握持与驱动角度,而无法伸入具有角度的狭小空间,而不适用于许多场合。以汽车的引擎室而言,引擎室的空间狭小,某些螺件被其它零件层层叠叠所遮蔽而无法以传统式的工具螺锁。现有技术有一种方式能够驱动被隐藏在内部的螺件,其采用一种缆线式的接头,缆线能够随意弯折成需要的角度,将缆线一端的接头伸入缝隙中,转动缆线而驱动接头同步转动,进一步能够螺锁或螺松螺件。缆线因为具有可饶性而能提供弯折的功效,但,也因为可饶性的特点让缆线无法提供足够的扭力,使得螺件的锁固力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这种缆线式的接头仅能使用于轻量的设计,对于需要合乎标准的锁固力的机台而言并不适用。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失极力寻求解决之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弯折角度的工具,能够使用于狭小空间。本技术主要改良的技术手段为,具有弯折角度能够允许承接于承接件的工具头伸入更为狭小且弯折角度更大的空间内进行螺锁的工作。本技术次要改良的技术手段为,借助双头接头提供两端的弯折功效,进一步达到符合弯折要求的角度。本技术又一要改良的技术手段为,借助双头接头的连接部能够面接触于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四结合部,该连接部提供该套部驱动工具头时具有较佳的驱动力。本技术的具弯折角度的工具,包含有一个杆件,其包括一个第一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呈多角孔状,该杆件设有一个虚拟的第一轴线,该第一轴线连接该杆件每一横截面的中心点;一个双头接头,其包括一个连接部、一个第一颈部、一个第二颈部、一个第二结合部与一个第三结合部,该第二结合部与该第三结合部位于该双头接头的两端,该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颈部与该第二颈部,该第一颈部相反于该连接部的一端连接该第二结合部,该第二颈部相反于该连接部的一端连接该第三结合部,该连接部的横截面呈多边形,该第二结合部与该第三结合部呈多角球状,该双头接头设有一个虚拟的第二轴线,该第二轴线连接该双头接头每一横截面的中心点,该双头接头能够相对该杆件枢转于一个第一位置与一个第二位置,该双头接头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二轴线呈共线,该双头接头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二轴线形成一个第一弯折角度;一个承接件,设有一个第四结合部与一个套部,该第四结合部呈多角孔状,该第三结合部位于该第四结合部,该套部承接工具头,该连接部能够面接触于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四结合部,该连接部提供该套部驱动工具头时的驱动力,该承接件设有一个虚拟的第三轴线,该第三轴线连接该承接件每一横截面的中心点,该承接件能够相对该双头接头枢转于一个第一位置与一个第二位置,该承接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二轴线与该第三轴线呈共线,该双头接头与该承接件都位于该第二位置,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三轴线形成一个第二弯折角度;该第一弯折角度介于135。至180。之间,该第二弯折角度介于90。至135。之间。·所述的具弯折角度的工具,还包括一个滑套,该滑套设有一个轴向的通孔,该通孔周缘设有一个限位滑槽,该限位滑槽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抵部与一个第二抵部,该承接件包括一个卡抵件,该卡抵件环设于该承接件外周缘的两端之间,该滑套与该承接件相对滑移,该卡抵件选择性卡抵于该第一抵部与该第二抵部,该卡抵件为C形扣件。所述的具弯折角度的工具,该第一结合部包括数个第一平面与数个第一角,该连接部包括数个第二平面与数个第二角,该第四结合部包括数个第三平面与数个第三角,该第二平面能够面接触于该第一平面与该第三平面,该第二角对应于该第一角与该第三角。所述的具弯折角度的工具,该杆件包括一个第一定位件,该承接件包括一个第二定位件,该第二结合部包括数个第一弧面,该第一弧面位于该第二结合部的侧面,该第三结合部包括数个第二弧面,该第二弧面位于该第三结合部的侧面,该第一定位件卡掣于该第二结合部的第一弧面,该第二定位件卡掣于该第三结合部的第二弧面。所述的具弯折角度的工具,该第一结合部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一限位槽,该第一限位槽设于该数个第一平面其中之一,该第一定位件近似U字形,其包括一个第一底壁与两个第一侧壁,该两个第一侧壁连接该第一底壁的两端,该第一侧壁凸设有一个第一定位部,该两个第一定位部呈相对,该第一定位件设于该第一结合部内,该第一底壁抵设于该第一封闭端,该第一侧壁设于该第一限位槽,该第一定位部卡掣于该第二结合部的第一弧面;该第四结合部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二限位槽,该第二限位槽设于该数个第三平面其中之一,该第二限位槽设有该第二定位件,该第二定位件近似U字形,其包括一个第二底壁与两个第二侧壁,该两个第二侧壁连接该第二底壁的两端,该第二侧壁凸设有一个第二定位部,该两个第二定位部呈相对,该第二定位件设于该第四结合部内,该第二底壁抵设于该第二封闭端,该第二侧壁设于该第二限位槽,该第二定位部卡掣于该第三结合部的第二弧面;该第一定位件与该第二定位件设为弹片。所述的具弯折角度的工具,该杆件设有一个第一限位槽,其穿设于该第一结合部,且该第一限位槽连通该杆件的外壁面与该第一结合部;该承接件设有一个第二限位槽,其穿设于该第四结合部,且该第二限位槽连通该承接件的外壁面与该第四结合部;该杆件的外周缘形成一个凹环部,该凹环部设有一个环套,该环套顶设于该第一定位件,使该第一定位件卡掣于该第二结合部的第一弧面;该承接件的外周缘形成一个凹环部,该凹环部设有一个环套,该环套顶设于该第二定位件,使该第二定位件卡掣于该第三结合部的第二弧面;该第一定位件与该第二定位件设为钢珠。所述的具弯折角度的工具,该杆件设有一个第一限位槽,其环设于该第一结合部,该承接件设有一个第二限位槽,其环设于该第四结合部,该第一定位件设于该第一限位槽,使该第一定位件卡掣于该第二结合部的第一弧面,该第二定位件设于该第二限位槽,使该第二定位件卡掣于该第三结合部的第二弧面。所述的具弯折角度的工具,该杆件包括一第一阻挡件,该第一结合部包括一个第一开放端,该第一结合部邻近该第一开放端设有一个第一环沟,该第一环沟设有该第一阻挡件,该第一阻挡件防止该第二结合部自动脱出该第一结合部;该承接件包括一个第二阻挡件,该第四结合部包括一个第二开放端,该第四结合部邻近该第二开放端设有一个第二环沟,该第二环沟设有该第二阻挡件,该第二阻挡件防止该第三结合部自动脱出该第四结合部;该第一阻挡件与该第二阻挡件为C形扣件。 所述的具弯折角度的工具,所述多角球状的角的数量相同于所述多角孔状的角的数量。所述的具弯折角度的工具,该杆件相反于该第一结合部的一端接设握柄或动力工具,该套部内设有一个能够磁吸工具头的磁性件。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工具,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弯折角度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个杆件,其包括一个第一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呈多角孔状,该杆件设有一个虚拟的第一轴线,该第一轴线连接该杆件每一横截面的中心点;一个双头接头,其包括一个连接部、一个第一颈部、一个第二颈部、一个第二结合部与一个第三结合部,该第二结合部与该第三结合部位于该双头接头的两端,该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颈部与该第二颈部,该第一颈部相反于该连接部的一端连接该第二结合部,该第二颈部相反于该连接部的一端连接该第三结合部,该连接部的横截面呈多边形,该第二结合部与该第三结合部呈多角球状,该双头接头设有一个虚拟的第二轴线,该第二轴线连接该双头接头每一横截面的中心点,该双头接头能够相对该杆件枢转于一个第一位置与一个第二位置,该双头接头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二轴线呈共线,该双头接头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二轴线形成一个第一弯折角度;一个承接件,设有一个第四结合部与一个套部,该第四结合部呈多角孔状,该第三结合部位于该第四结合部,该套部承接工具头,该连接部能够面接触于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四结合部,该连接部提供该套部驱动工具头时的驱动力,该承接件设有一个虚拟的第三轴线,该第三轴线连接该承接件每一横截面的中心点,该承接件能够相对该双头接头枢转于一个第一位置与一个第二位置,该承接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二轴线与该第三轴线呈共线,该双头接头与该承接件都位于该第二位置,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三轴线形成一个第二弯折角度;该第一弯折角度介于135至180之间,该第二弯折角度介于90至13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财庆,
申请(专利权)人:陈财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