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线无损伤折弯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42325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0:53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引线处理工具,具体涉及引线无损伤折弯工具。引线无损伤折弯工具,包括上压模与下底模,所述下底模上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端固定在下底模上,支撑柱上端设有导轮,所述上压模的侧壁上至少安装有两个压制轮;相邻压制轮之间为上压区间,相邻支撑柱之间为下压区间,所述支撑柱处于所述上压区间的正下方,所述压制轮处于所述下压区间的正上方。本专利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引线线芯易受损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不易复位回弹的引线无损伤折弯工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引线处理工具,具体涉及引线无损伤折弯工具
技术介绍
电子封装用的金属外壳上的引线需要折弯加工,现有的引线折弯模具为,在胶木上加工比引线直径大0.1mm的沉孔,将引线下部分放入沉孔内,在引线折弯处嵌入一根金属锲块控制引线折弯角度,人工对引线上部分进行推压,使得引线折弯。这种模具,效率比较低,并且引线折弯后容易出现反弹,折弯角度难以精确控制,引线折弯处也不一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CN204052709提供了一种引线折弯工具,包括一对固定块,所述的每个固定块分别连接有手柄,在固定块与手柄连接处有一通孔,一对固定块相对贴合,两个通孔形成一个完整的直线形的引线安置空间,所述的引线安置空间用于放置引线,引线的折弯处位于两块固定块的贴合处;转动手柄,两块固定块分别以连接处为支点相对翻转,两个通孔形成一定夹角,放置在引线安置空间内的引线随之被折弯。然则中国专利CN204052709所提供的引线折弯工具,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弯折处的应力集中,容易损伤引线线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引线无损伤折弯工具。本方案中的引线无损伤折弯工具,包括上压模与下底模,所述下底模上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端固定在下底模上,支撑柱上端设有导轮,所述上压模的侧壁上至少安装有两个压制轮;相邻压制轮之间为上压区间,相邻支撑柱之间为下压区间,所述支撑柱处于所述上压区间的正下方,所述压制轮处于所述下压区间的正上方。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采用上压模与下底模配合的压制成型工艺,对引线进行定型;其中所述下底模上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上端设有导轮,所述上压模的侧壁上至少安装有两个压制轮,而且压制轮与支撑柱相互错开(即上述的相邻压制轮之间为上压区间,相邻支撑柱之间为下压区间,所述支撑柱处于所述上压区间的正下方,所述压制轮处于所述下压区间的正上方)。使用时,将引线放置在上压模与下底模之间,无论是上压模下行,还是下底模上行,只要上压模与下底模之间间隙变小,所述导轮与压制轮就能对所述引线进行压制,由于导轮与压制轮的轮面较为平滑,折弯处的接触面也较大(与现有技术中的单点折弯相比),可以避免应力集中所导致的线芯受损。进一步,所述下压区间设有安装在下底模上的竖向穿销,所述竖向穿销与下底模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竖向穿销起到对压制轮进行下行限位的作用,避免压制轮下行过度。如果竖向穿销是固定在下底模上,则压制轮会直接与竖向穿销刚性碰撞,影响整个引线无损伤折弯工具的机械稳定性,而且还会损伤处于压制轮与竖向穿销之间的引线。为此,在竖向穿销与下底模之间设置复位弹簧,使压制轮会与竖向穿销弹性接触(接触应力随形变逐渐变大,而不是碰撞性地突然增大),有利于保护引线。进一步,所述上压模的侧壁上安装有四个压制轮,所述下底模上共设有三个支撑柱以及两个竖向穿销。如果仅设置三个压制轮,那位置对应的支撑柱就只有两个,两支撑柱之间仅有一段引线被下压变形,这样不能保证引线不再复位。设四个压制轮、三个支撑柱及两个竖向穿销后,按照前面提及的位置关系,能够形成两段的下压变形,相比之下,引线更不易复位。进一步,所述下底模上设有用于安装定位竖向穿销的安装孔,所述复位弹簧设于安装孔内,所述竖向穿销的下端与复位弹簧的上端相抵。通过安装孔对竖向穿销进行定位,与额外增加定位座相比,此处改进更有利于节省制作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在未弯折引线时,本技术引线无损伤折弯工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在弯折引线时,本技术引线无损伤折弯工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弯折引线后,本技术引线无损伤折弯工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压模2、压制轮2a、引线W、导轮2b、竖向穿销P。图2、3中空心箭头方向表示上压模的移动方向。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引线无损伤折弯工具,包括上压模2与下底模,其中下底模作为固定件,上压模受油压杆驱动而作上下往复运动。所述上压模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四个压制轮2a,引线W处于上压模与下底模之间。本实施例引线无损伤折弯工具的上压模与下底模并不是上下正对的关系。上压模错开(垂直于纸面方向错开)下底模一段距离,使得所述压制轮处于下底模的正上方。所述下底模上设有三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端固定在下底模上,支撑柱上端设有导轮2b,相邻压制轮之间为上压区间,相邻支撑柱之间为下压区间,所述支撑柱处于所述上压区间的正下方,所述压制轮处于所述下压区间的正上方。从图1?3中看,就是将压轮轮与支撑柱左右错开一段距离。出于受力平衡的考虑,压制轮与支撑柱均等间分布,而且相邻压制轮之间的间距与相邻支撑柱之间的间距相等。上述错开的一段距离是相邻压制轮之间的间距的一半。值得说明的是,四个压制轮中最外侧的两个其尺寸不一定要与中间的两个一致。优选方案是将最外侧的两个压制轮制成规格较小的压制轮,用以节省材料。另外作为实施例的一种变形选择,四个压制轮底部可以处在一条水平线上(如图2所示),也可以将最外侧的两个压制轮安装在更低的位置,使最外侧的两个压制轮提前压制引线,使引线先保持一定的张紧力,再进行压制。在下压区间内设有竖向穿销P,所述下底模上设有用于安装定位竖向穿销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竖向穿销的下端与复位弹簧的上端相抵。如图3所示,采用本实施例引线无损伤折弯工具所处理的引线,具有多段弯折段,不易复位回弹。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主权项】1.引线无损伤折弯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压模与下底模,所述下底模上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端固定在下底模上,支撑柱上端设有导轮,所述上压模的侧壁上至少安装有两个压制轮;相邻压制轮之间为上压区间,相邻支撑柱之间为下压区间,所述支撑柱处于所述上压区间的正下方,所述压制轮处于所述下压区间的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无损伤折弯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区间设有安装在下底模上的竖向穿销,所述竖向穿销与下底模之间设有复位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线无损伤折弯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模的侧壁上安装有四个压制轮,所述下底模上共设有三个支撑柱以及两个竖向穿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线无损伤折弯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模上设有用于安装定位竖向穿销的安装孔,所述复位弹簧设于安装孔内,所述竖向穿销的下端与复位弹黄的上端相抵ο【专利摘要】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引线处理工具,具体涉及引线无损伤折弯工具。引线无损伤折弯工具,包括上压模与下底模,所述下底模上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端固定在下底模上,支撑柱上端设有导轮,所述上压模的侧壁上至少安装有两个压制轮;相邻压制轮之间为上压区间,相邻支撑柱之间为下压区间,所述支撑柱处于所述上压区间的正下方,所述压制轮处于所述下压区间的正上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引线无损伤折弯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压模与下底模,所述下底模上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端固定在下底模上,支撑柱上端设有导轮,所述上压模的侧壁上至少安装有两个压制轮;相邻压制轮之间为上压区间,相邻支撑柱之间为下压区间,所述支撑柱处于所述上压区间的正下方,所述压制轮处于所述下压区间的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必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