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解道德专利>正文

双向车削工具主轴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9260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车削工具主轴夹具,包括主轴箱,主轴箱的后端设置有主驱动同步带轮,主轴箱的前端设置有缸体;主驱动同步带轮和转轴做径向同步旋转;转轴和推体及筒体做径向同步旋转;筒体和双筒接杆做径向同步旋转;双筒接杆和筒夹做径向同步旋转;筒夹用于夹持工件;缸体带动右筒体及推体左右移动,实现对工件的夹持或释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降低运转中的温度,密封性和防漏效果好;并且能够改变工件的夹紧方式,提高加工性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向车床加工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双向车削工具主轴夹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双向车床用主轴夹具的工作原理是在轴座与转轴间产生缝隙,实现二者之间的相对高速运转。这种结构的夹具在注油时会在缝隙产生浐流且在缝隙中形成油膜。虽然在轴座与转轴间多开设了回流槽,但是在转轴相对于轴座作相对高速运转时,存在于缝隙中的油膜会发热,使夹具温度过高,加上材料膨胀等因素会使主轴被抱死,油膜还会使液压泵施予的压力阻泻和流失,使工件的夹持力不稳定;同时气液通过主轴轴承,还会对轴承产生很高的温升,这样势必造成对轴承的寿命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使得机床无法长期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向车削工具主轴夹具,它可以用于双向车床双向车削同时夹紧工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双向车削工具主轴夹具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包括主轴箱1,主轴箱I的后端设置有主驱动同步带轮19,主轴箱I的前端设置有缸体3 ;主驱动同步带轮19固定连接转轴12,主驱动同步带轮19和转轴12做径向同步旋转;转轴12设置于主轴箱I内,转轴12通过两套轴承13活动连接轴座14 ;轴座14与主轴箱I固定连接;转轴12的内孔沿轴向设置有轴承内压盖21和推体10 ;轴承内压盖21与转轴12固定连接;推体10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盘24,推体10的另一端与右筒体6固定连接;推体10与转轴12的轴向通过弹性件11连接;在弹性件11的作用下,推体10能够相对于转轴12的轴向移动;轴承内压盖21与左筒体6固定连接;左右筒体6的内孔为锥形,在主轴箱I内形成内小外大的锥形孔;转轴12和推体10及筒体6做径向同步旋转;两个筒体6用于连接筒夹9,筒夹9用于夹持工件;所述缸体3通过缸盖2压入主轴箱I内,缸体3能够在主轴箱I内沿左右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推体10及右筒体6左右移动,使筒夹9内缩或松开,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夹持或释放;主轴箱I上设置有夹紧注油口 18,夹紧注油口 18与缸体3左侧的间隙连通;主轴箱I上还设置有释放注油口 17,释放注油口 17与缸体3右侧的间隙连通。所述两个筒体6分别连接有筒夹9 ;筒夹9的锥形外圆与筒体6的内孔相配合;筒夹9通过筒夹防转螺钉8固定连接双筒接杆23,双筒接杆23和筒夹9做径向同步旋转;所述双筒接杆23设置于两个筒体6之间,双筒接杆23的两端通过双筒接杆防转销7分别连接筒体6,双筒接杆23和筒体6做径向同步旋转;双筒接杆23与推体10在径向相互接触,双筒接杆23和推体10做径向同步旋转。所述两个筒体6中的一个连接有筒夹9 ;筒夹9的锥形外圆与筒体6的内孔相配合;所述两个筒体6中的另一个与筒夹9固定连接。所述主轴箱I与缸体3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5。所述轴座14对应于轴承13的外环处设置有轴承拆卸螺钉4。所述轴承内压盖21沿轴向固定所述轴承13的内环;所述轴承13的外环通过轴承外压盖20实现固定。所述轴承外压盖20与轴座14固定连接。所述两套轴承13的内环之间设置有轴承内隔圈25,两套轴承13的外环之间设置有轴承外隔圈26。所述主驱动同步带轮19与编码器同步带轮22固定连接。所述释放注油口 17的出口处设置有封堵螺钉16。 本技术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的作用缸与回转部位单独动作,能够解决主轴温度过高和抱死的问题,同时能够提高密封效果。本技术的主驱动同步带轮和转轴为径向同步旋转,转轴和推体为径向同步旋转,推体和筒体为径向同步旋转,筒体和双筒接杆为径向同步旋转,双筒接杆和筒夹为径向同步旋转,从而实现筒夹和主驱动同步带轮的防扭转径向同步功能。本技术利用压力油使缸体推动推体压缩弹性件,从而达到防松的目的,解决了气液控制夹紧的双向工具主轴压力源造成阻泻和流失,工件夹持力不稳定的问题。本技术能够降低运转中的温度,密封性和防漏效果好;并且能够改变工件的夹紧方式,提高加工性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是本技术双向车削工具主轴夹具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通过双筒夹夹持主轴工件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仅安装一个筒夹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通过单筒夹夹持工件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I为主轴箱,2为缸盖,3为缸体,4为轴承拆卸螺钉,5为防尘环,6为筒体(包括左、右筒体),7为双筒接杆防转销,8为筒夹防转螺钉,9为筒夹(包括左、右筒夹),10为推体,11为弹性件,12为转轴,13为轴承,14为轴座,15为复位弹簧,16为封堵螺钉,17为释放注油口,18为夹紧注油口,19为主驱动同步带轮,20为轴承外压盖,21为轴承内压盖,22为编码器同步带轮,23为双筒接杆,24为限位盘,25为轴承内隔圈,26为轴承外隔圈,27为防护盖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至图5所示,本技术双向车削工具主轴夹具,包括一主轴箱1,主轴箱I内固定设置有轴座14 ;轴座14通过螺钉与主轴箱I固定连接;轴座14的端面和外圆分别与主轴箱I的内左端面和内孔连接;轴座14的外侧设置有缸体3 ;缸体3设置于主轴箱I的前端;缸盖2将缸体3压入主轴箱I内,缸体3能够在主轴箱I内沿左右方向移动;缸盖2与主轴箱I之间通过螺钉 实现固定连接;主轴箱I与缸体3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5,复位弹簧15能够保证在液压源没有动力的时候,始终保证缸体3的前内端面与推体10分离;主轴箱I上设置有夹紧注油口 18,夹紧注油口 18与复位弹簧15所在的间隙(即主轴箱I的内右端面与缸体3左侧之间的间隙)连通;主轴箱I上还设置有释放注油口 17,释放注油口 17与缸体3右侧的间隙连通;释放注油口 17的出口处设置有封堵螺钉16 ;轴座14内设置有两套轴承13 ;轴座14通过轴承13活动连接转轴12 ;两套轴承13的内环之间设置有轴承内隔圈25,两套轴承13的外环之间设置有轴承外隔圈26 ;轴座14对应于轴承13的外环处设置有轴承拆卸螺钉4 ;轴承13的外环端面与轴座14的内孔端面贴齐;轴承13的外环通过轴承外压盖20实现固定;轴承外压盖20通过螺钉与轴座14固定连接;轴承13的内环通过轴承内压盖21实现固定;轴承内压盖21通过螺钉与转轴12固定连接;轴承内压盖21伸入转轴12的内孔;轴承内压盖21与左筒体6固定连接;左筒体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轴承内压盖21 ;转轴12的内孔还设置有推体10 ;推体10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盘24,推体10的另一端与右筒体6固定连接;右筒体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推体10 ;左筒体和右筒体6分别通过双筒接杆防转销7连接双筒接杆23,双筒接杆23和筒体6做径向同步旋转;限位盘24的作用是保证推体10的大外圆处的端面和缸体3的最小内孔处的端面在加工时始终保持一个距离,使得两面在加工时不会碰到;推体10与转轴12的轴向通过弹性件11连接;在弹性件11的作用下,推体10能够左右平移;推体10与转轴12在径向相互接触,推体10和转轴12做径向同步旋转;由于推体10与右筒体6固定连接,转轴12与推体10和右筒体6做径向同步旋转;左筒体6通过轴承内压盖21连接转轴12,转轴12与轴承内压盖21和左筒体6做径向同步旋转;从而实现转轴12和筒体6的径向同步旋转;推体10的右端与缸体3的左端面之间设有间隙;推体10的位移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车削工具主轴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箱(1),主轴箱(1)的后端设置有主驱动同步带轮(19),主轴箱(1)的前端设置有缸体(3);主驱动同步带轮(19)固定连接转轴(12),主驱动同步带轮(19)和转轴(12)做径向同步旋转;转轴(12)设置于主轴箱(1)内,转轴(12)通过两套轴承(13)活动连接轴座(14);轴座(14)与主轴箱(1)固定连接;转轴(12)的内孔沿轴向设置有轴承内压盖(21)和推体(10);轴承内压盖(21)与转轴(12)固定连接;推体(10)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盘(24),推体(10)的另一端与右筒体(6)固定连接;推体(10)与转轴(12)的轴向通过弹性件(11)连接;在弹性件(11)的作用下,推体(10)能够相对于转轴(12)的轴向移动;轴承内压盖(21)与左筒体6固定连接;?左右筒体(6)的内孔为锥形,在主轴箱(1)内形成内小外大的锥形孔;?转轴(12)和推体(10)及筒体(6)做径向同步旋转;两个筒体(6)用于连接筒夹(9),筒夹(9)用于夹持工件;所述缸体(3)通过缸盖(2)压入主轴箱(1)内,缸体(3)能够在主轴箱(1)内沿左右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推体(10)及右筒体(6)左右移动,使筒夹(9)内缩或松开,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夹持或释放;?主轴箱(1)上设置有夹紧注油口(18),夹紧注油口(18)与缸体(3)左侧的间隙连通;主轴箱(1)上还设置有释放注油口(17),释放注油口(17)与缸体(3)右侧的间隙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道德
申请(专利权)人:解道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