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类工件旋转变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49095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轴类工件旋转变位装置包括支架及与所述支架的顶部枢接的翻转架,其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翻转架翻转位置的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顶端的第一限位部件和设置在所述支架底部的第二限位部件;所述翻转架的一端通过连杆机构连接在所述支架上,通过连杆机构的运动使翻转架处于水平位置或翻转位置,所述翻转架的另一端设置有轴定位部件,所述翻转架的腰部设置有用于夹持轴类工件的夹持部件,所述连杆机构由连动杆枢接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机械传动使轴类工件实现翻转变位,替代了人工操作,减少人力投入,进而大大地降低了大型轴类工件翻转过程中对人身伤害的危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轴类工件旋转变位装置
技术介绍
井下采掘破碎机和刮板输送机使用的链轮轴、齿轮轴在使用过程中承受重载,在轴承安装处易出现磨损,因此需要引入自动堆焊机进行补焊修复,但补焊机旋转轴方向及工作台旋转轴方向均处于竖直方向,而需修复轴的体积和重量均较大,用天车及吊带捆绑翻转费时费力且存在工件滑脱的可能,危险性较高,例如,一根直径220_,长度1800_的轴从水平方向变为竖直方向需要四个人进行推拉,且吊带在翻转时不能捆在重心位置,需系在两侧处,偏重的一侧朝下,实现所需修复的轴从水平到竖直的翻转,但在此过程中,吊 带极易滑脱而造成工件倾倒伤人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轴类工件旋转变位装置,其能够替代人工实现翻转轴类工件,减少人力投入。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轴类工件旋转变位装置,其包括支架及与所述支架的顶部枢接的翻转架,其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翻转架翻转位置的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顶端的第一限位部件和设置在所述支架底部的第二限位部件;所述翻转架的一端通过连杆机构连接在所述支架上,通过连杆机构的运动使翻转架处于水平位置或翻转位置,所述翻转架的另一端设置有轴定位部件,所述翻转架的腰部设置有用于夹持轴类工件的夹持部件,所述连杆机构由连动杆枢接而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部件与所述支架底部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动杆之间通过销轴枢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机构上设置有控制所述连动杆伸缩的螺杆,所述螺杆上的两端还分别套设有与所述螺杆上的螺纹相适配的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连动杆连接,所述螺母上设置有用于旋转所述螺母的手轮。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机构的根部包括两根第一长度连动杆,所述连杆机构的腰部包括两根第二长度连动杆,所述连杆机构的顶部包括一根第一长度连动杆和一根第二长度连动杆,所述第二长度连动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度连动杆,其中,所述根部的两根第一长度连动杆的一端通过销轴与支架枢接,另一端与所述螺母枢接;所述螺母还与连杆机构腰部的两根第二长度连动杆枢接,所述腰部的两根第二长度连动杆相交并通过销轴枢接;所述顶部的第二长度连动杆一端与一根腰部的第二长度连动杆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转架枢接;所述顶部的第一长度连动杆一端与另一根腰部的第二长度连动杆枢接,另一端与所述顶部的第一长度连动杆枢接。进一步地,所述轴定位部件包括底座及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的定位卡头,所述底座与所述翻转架活动连接,所述底座的端部设置有螺杆,所述定位卡头的底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杆相适配的螺孔。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卡头的端部与所述轴类工件的内径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件与所述翻转架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件包括限位槽及与所述限位槽相对设置的压紧螺杆,所述压紧螺杆设置在与所述限位槽连接的安装架上,所述螺杆上设置用于调节压紧螺杆与限位槽的相对距离的压紧螺母。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为V形限位槽,所述安装架通过销轴与所述V形限位槽枢接。本技术公开的轴类工件旋转变位装置通过机械传动使轴类工件实现翻转变位,替代了人工操作,减少人力投入,进而大大地降低了大型轴类工件翻转过程中对人身伤害的危险。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种优选的轴类工件旋转变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轴类工件旋转变位装置的左视图;图3是图I所示轴类工件旋转变位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图I所示轴类工件旋转变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优选的轴类工件旋转变位装置处于翻转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轴类工件旋转变位装置的左视图;图7是图5所示轴类工件旋转变位装置的俯视图;图8是图5所示轴类工件旋转变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做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的轴类工件旋转变位装置,如图I 8所示,其包括支架I及与所述支架I的顶部枢接的翻转架2,考虑到安装的轴类工件重量较大且转速不是很高,所以本实施例的支架I优选地通过滑动轴承与所述翻转架2枢接,本实施例中滑动轴承的轴瓦与轴承座过盈配合,轴瓦与轴之间采用间隙配合,使轴与轴瓦间产生相对运动。本实施例的支架上I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翻转架2翻转位置的限位部件,所述翻转位置包括水平位置到竖直位置间的任意位置。所述限位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I顶端的第一限位部件31和设置在所述支架I底部的第二限位部件32,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限位部件32优选地与所述支架I底部活动连接,以便于根据需要设置轴类工件的旋转角度。本实施例中的翻转架2的一端通过连杆机构4连接在所述支架I上,所述翻转架2的另一端设置有轴定位部件5,所述翻转架2的腰部设置有夹持部件6,所述夹持部件6优选地与所述翻转架2滑动连接,例如本技术可以设置滑槽及与所述滑槽适配的突起来调整夹持部件6在翻转架2上的支撑位置。当然本技术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其它活动连接方式来实现夹持部件6和翻转架2的连接,如榫接、卡扣连接等。本实施例中的连杆机构4由多根连动杆41枢接而成,优选地,多根连动杆41之间通过销轴42枢接。本实施例的连杆机构4上还优选地设置有控制所述连动杆41伸缩的螺杆43,所述螺杆43上的两端还分别套设螺母4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杆机构的根部包括两根第一长度连动杆411,所述连杆机构的腰部包括两根第二长度连动杆412,所述连杆机构的顶部包括一根第一长度连动杆411和一根第二长度连动杆412,所述第二长度连动杆41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度连动杆411,其中,所述根部的两根第一长度连动杆的一端通过销轴与支架的枢接,另一端与两个螺母枢接;两个螺母还与连杆机构腰部的两根第二长度连动杆枢接,所述腰部的两根第二长度连动杆相交并通过销轴枢接;所述顶部的第二长度连动杆一端与一根腰部的第二长度连动杆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转架枢接,所述顶部的第一长度连动杆一端与另一根腰部的第二长度连动杆枢接,另一端与所 述顶部的第一长度连动杆枢接。所述螺杆43的两端优选地设置有旋向相反的外螺纹,所述螺母通过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的两端。所述螺母44上优选地设置有用于旋转所述螺杆43的手轮45。本实施例通过螺纹的传动及销轴的旋转带动连杆机构4做伸缩运动,最终推动翻转架的翻转如图1-4所示,旋转所述手轮带动螺杆旋转,两个螺母44在所述螺杆43上相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连动杆机构伸长并使翻转架处于翻转位置;相反地,如图5-8所示,反向旋转手轮,两个螺母44在所述螺杆43上相背移动,进而带动连杆机构收缩,从而使翻转架归位。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注意的是,所述连杆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结构,本技术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的具有伸缩和支撑作用的其它结构,例如,多节套接式伸缩杆。本实施例的轴定位部件5包括底座51及设置在所述底座51的上的定位卡头52,所述底座51与所述翻转架2活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翻转架2上设置有突起,所述翻转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突起相适配的安装孔,安装时,根据工件大小选择相应位置的安装孔与突起扣接。本实施例的底座51的端部还设置有螺杆,所述定位卡头52的底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杆相适配的螺孔,所述定位卡头52的端部与所述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类工件旋转变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及与所述支架的顶部枢接的翻转架,其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翻转架翻转位置的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顶端的第一限位部件和设置在所述支架底部的第二限位部件;所述翻转架的一端通过连杆机构连接在所述支架上,通过连杆机构的运动使翻转架处于水平位置或翻转位置,所述翻转架的另一端设置有轴定位部件,所述翻转架的腰部设置有用于夹持轴类工件的夹持部件,所述连杆机构由连动杆枢接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会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