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导流孔的双金属挤压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48311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具有导流孔的双金属挤压成型装置,其包括一个用于容纳供给的芯线和包覆金属熔体的腔室、一对连线通过腔室轴心的包覆金属熔体注入口和一个挤压出口,其特征在于:在腔室的侧壁上有一对连线通过腔室轴心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的连线与包覆金属熔体注入口的连线相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在腔室的侧壁上开有一对导流孔,使得包覆金属熔体在注入后,有部分通过导流孔流出,进而使得腔室内各个方向的包覆金属熔体都处于相同的流动状态,从而避免了包覆金属各个方向厚度不均,部分与芯线结合强度低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制造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导流孔的双金属挤压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双金属复合材料就是将两种具有不同性能的金属材料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将其复合为一体,使复合后的材料或零部件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性能,以满足复杂的使用要求。目前,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加工可以通过热浸镀、轧制等技术实现,但这些方法都需要多道工序,且例如轧制等技术主要应用于板材的制备。挤压包覆的的工艺是制备金属复合型材较好的方法。传统的连续挤压包括工艺如图I所示,包覆金属熔体I通过供给口 2·供给到腔室3中,通过挤压出口 4被挤压包覆同时供给的芯线5从而复合成型。然而,上述制备工艺中,当腔室3被包覆金属熔体I充满之后,与熔体注入方向垂直方向的熔体(斜线部分)由于没有新的熔体补充而渐渐处于不流动的静止的状态,从而导致在挤压成型过程中,该方向的包覆金属厚度薄,与芯线的结合强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导流孔的双金属挤压成型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是—种具有导流孔的双金属挤压成型装置,其包括一个用于容纳供给的芯线和包覆金属熔体的腔室、一对连线通过腔室轴心的包覆金属熔体注入口和一个挤压出口,其特征在于在腔室的侧壁上有一对连线通过腔室轴心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的连线与包覆金属熔体注入口的连线相垂直。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在腔室的侧壁上开有一对导流孔,使得包覆金属熔体在注入后,有部分通过导流孔流出,进而使得腔室内各个方向的包覆金属熔体都处于相同的流动状态,从而避免了前面所说的包覆金属各个方向厚度不均,部分与芯线结合强度低的问题。附图说明图I是传统双金属挤压成型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双金属挤压成型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该具有导流孔的双金属挤压成型装置,其包括一个用于容纳供给的芯线6和包覆金属熔体7的腔室8、一对连线通过腔室8轴心的包覆金属熔体注入口 9和一个挤压出口10,其特征在于在腔室8的侧壁上有一对连线通过腔室8轴心的导流孔11,所述导流孔11的连线与包覆金属熔体注入口 9的连线 相垂直。权利要求1. 一种具有导流孔的双金属挤压成型装置,其包括一个用于容纳供给的芯线和包覆金属熔体的腔室、一对连线通过腔室轴心的包覆金属熔体注入口和一个挤压出口,其特征在于在腔室的侧壁上有一对连线通过腔室轴心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的连线与包覆金属熔 体注入口的连线相垂直。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具有导流孔的双金属挤压成型装置,其包括一个用于容纳供给的芯线和包覆金属熔体的腔室、一对连线通过腔室轴心的包覆金属熔体注入口和一个挤压出口,其特征在于在腔室的侧壁上有一对连线通过腔室轴心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的连线与包覆金属熔体注入口的连线相垂直。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在腔室的侧壁上开有一对导流孔,使得包覆金属熔体在注入后,有部分通过导流孔流出,进而使得腔室内各个方向的包覆金属熔体都处于相同的流动状态,从而避免了包覆金属各个方向厚度不均,部分与芯线结合强度低的问题。文档编号B21C23/21GK202683652SQ20122041110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7日专利技术者梅海滨 申请人:宁波市博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导流孔的双金属挤压成型装置,其包括一个用于容纳供给的芯线和包覆金属熔体的腔室、一对连线通过腔室轴心的包覆金属熔体注入口和一个挤压出口,其特征在于:在腔室的侧壁上有一对连线通过腔室轴心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的连线与包覆金属熔体注入口的连线相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博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