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离心铸造领域。特别适用于多种材料的离心铸造管内壁用保护剂。在现有技术中,离心铸造管是采用预定重量的高温金属熔液注入到高速旋转的铸型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可以使金属熔液均匀地被分配在铸型内壁上,经冷却凝固后获得铸造管。采用离心铸造方法所生产铸管容易出现的质量缺陷有(1)铸管内表面由于二次氧化容易形成氧化膜,而冷却后的氧化膜缩成皱纹,造成内壁粗糙不平整。(2)铸管内壁容易形成缩孔和疏松。当液体金属开始结晶于铸件内壁时,逐渐向孔内面发展,凝固收缩由孔内环形液体金属不断补充,但是由于内孔表面也有一定程度的冷却,在全部截面尚未完全凝固之前,内孔表面已达到了凝固温度,则最后剩余液体便在主要凝固层和内孔凝固层之间形成环形缩孔带、疏松带,有时甚至可达到管厚度的1/4~1/2。(3)铸管内壁容易产生裂纹。由于金属溶液的凝固过程中存在有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及固态收缩,造成铸管内壁产生裂纹。根据离心铸管存在有上述缺陷,因此人们开始采用添加保护剂的办法来解决铸管的质量问题。例如日本所介绍的昭51-10818、离心铸造用溶剂;昭60-124460,浇注用保护渣;昭60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铸造管内壁用保护剂,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剂的具体化学成分为(重量%):Na↓[2]CO↓[3] 10~35%;CaF↓[2] 20~35%;Al↓[2]O↓[3] 4~10%;K↓[2]O 0.1~5%,其余为SiO↓[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功文,李正邦,阎禄令,于三友,程鸣涛,
申请(专利权)人: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