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密封间隙控制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40463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密封间隙控制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用测温装置实时连续测量流经空气预热器的进出口风道的风温及烟道的烟温并传输到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监测所述测温装置检测的风温及烟温变化,当温度变化满足预设条件时,计算所述预热器的转子的变形量,并根据所述的预热器转子的变形量对控制执行器发出行程指令;所述控制执行器根据所述PLC控制器的行程指令驱动可调扇形板或上或下移动,使所述可调扇形板与空气预热器转子间的间隙最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PLC控制器计算空气预热器转子的变形量,并利用控制执行器驱动可调扇形板移动,计算精密、动作准确,在锅炉机组负荷频繁变化的状态下可实现空气预热器漏风率<4%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电站锅炉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密封间隙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世界范围内运行的预热器密封技术存在跟踪可调扇形板和固定扇形板+预留膨胀间隙两种技术线路,两种技术路线的密封片都采用刚性密封片。无论国内的哈尔滨锅炉厂、上海锅炉厂还是进口预热器,新装预热器主要采用跟踪扇调节技术。在锅炉运行状态下,该技术通过测量系统检测预热器的变形量,自动调节扇形板到指定位置,理论上可以实现最小的漏风率。在实际应用中,预热器内高温、高尘、高流速的烟气使跟踪测量系统损坏严重、测量不准,造成扇形板调节失灵,不能实现扇形板的任意控制,在一个大修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出现扇形板调节失控造成锅炉停炉事故。国内预热器已经先后逐步取底部消扇形板自动调节系统、轴向板自动调节系统,甚至顶部扇形板自动系统也开始取消,并用可以人工调节大螺杆代替。上述改进的结果是造成实际运行中可调扇形板“固定化”。依据电厂运行检修水平的不同,可调扇形板“固定化”后,预热器的漏风率一般在8%-12%左右。固定扇形板技术以HOWDEN公司为主,在预热器设计中,依靠精确的预热器膨胀变形计算,预留变形间隙,使预热器在热态运行时冷端密封间隙最小,达到控制漏风的目的。实践表明,当锅炉机组满负荷运行时,在双密封状态下300WM机组预热器漏风率在6%,600丽预热器在6. 5%。在分区四密封状态下可以实现300丽机组预热器漏风率在5. 5%,600WM预热器在6. 0%。要实现更小的漏风率,单纯的固定扇形板技术已经不可行。上述所有的漏风率数据都是在实验状态下获得,也就是锅炉机组满负荷运行、采用设计煤种的状态下获得。目前国内机组的负荷率远远达不到这一状态,承担调峰任务的机组负荷更是在50%-90%的负荷状态下长期运行。在这一状态下,预热器转子的变形量达不到设计状态,造成底部扇形板存在很大的间隙,实际运行漏风率远大于实验漏风率。以300MW机组例,在BMC R工况下,预热器的计算漏风率5. 57 %,在75 % B M C R工况下预热器的漏风率6. 56 %,在50 % B M C R工况下预热器的漏风率达到8. 58%。在一个检修周期内,预热器的刚性密封片一旦与扇形板摩擦,密封片宽度减小密封间隙增大,漏风率呈现出不可逆的增大趋势,直到检修时调整或更换密封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转式窑预热器的密封间隙控制方法和装置,旨在解决目前的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高,致使送风机、一次风机以及引风机的功率消耗高,且锅炉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密封间隙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测温装置实时连续测量流经空气预热器进出口风道的风温和烟道的烟温,并传输至IJ PLC控制器; 所述PLC控制器监测所述的测温装置检测的所述风温及烟温的变化情况,当温度变化满足预设条件时,以所述的空气预热器转子的高度、直径为固定参数,以所述的风温及烟温为变动参数,计算所述预热器的转子的变形量,并根据所述的预热器转子的变形量对控制执行器发出行程指令; 所述的控制执行器根据所述的PLC控制器的行程指令动作,驱动可调扇形板或上或下移动,使所述可调扇形板与空气预热器转子间的间隙最小,并将执行情况反馈到所述的PLC控制器。在紧急状态下,通过手动方式启动所述的控制执行器驱动所述可调扇形板移动,实现就地操作。所述的可调扇形板与所述的空气预热器转子间的间隙最小时,所述的空气预热器 的漏风率小于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密封间隙控制装置,包括 测温装置,用于连续实时检测流经空气预热器的进出口风道的风温和烟道的烟温; PLC控制器,用于监测所述的测温装置检测的所述风温及烟温的变化情况,当温度变化满足预设条件时,以所述的空气预热器转子的高度、直径为固定参数,以所述的风温及烟温为变动参数,计算所述预热器的转子的变形量,并根据所述的预热器转子的变形量对控制执行器发出行程指令; 控制执行器,用于根据所述的PLC控制器发出的行程指令,驱动可调扇形板或上或下移动,使所述可调扇形板与空气预热器转子间的间隙最小,并将执行情况反馈到所述的PLC控制器。所述的可调扇形板带有机械限位装置,用于防止所述的控制执行器的误动作引起所述的可调扇形板的超限动作。所述的控制执行器具有手动控制装置,用于在紧急状态下通过所述的手动控制装置启动所述的控制执行器动作以驱动所述的可调扇形板动作。所述的控制执行器布置在所述的可调扇形板远离所述的空气预热器转子的主轴侧,通过控制杆与所述的可调扇形板连接。所述的温温装置为热电偶温度计。所述的PLC控制器布置在所述的空气预热器一侧便于监视的通风处。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器实时监测所述的测温装置实时连续采集流经空气预热器的进出口风道的风温和烟道的烟温的温度变化,并当温度变化满足预设条件时,通过内置程序计算空气预热器转子的变形量,并根据空气预热器转子的变形量对控制执行器发出行程指令,由控制执行器根据该行程指令动作,驱动可调扇形板移动至与所述空气预热器转子间的间隙处于最小的位置,实现了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密封间隙的自动控制,从而解决了目前的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高,致使送风机、一次风机以及引风机的功率消耗高,且锅炉效率低的问题。附图说明图I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密封间隙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密封间隙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测温装置实时连续测量流经空气预热器进出口风道的风温以及烟道的烟温,并传输到PLC控制器; 所述PLC控制器监测所述的测温装置检测的所述风温及烟温的变化情况,当温度变化 满足预设条件时,以所述的空气预热器转子的高度、直径为固定参数,以所述的风温及烟温为变动参数,计算所述预热器的转子的变形量,并根据所述的预热器转子的变形量对控制执行器发出行程指令; 所述的控制执行器根据所述的PLC控制器的行程指令动作,驱动可调扇形板或上或下移动,使所述可调扇形板与空气预热器转子间的间隙最小,并将执行情况反馈到所述的PLC控制器。所述的控制执行器执行所述的PLC控制器的行程指令后,将执行情况反馈到所述的PLC控制器,还可以通过所述的PLC控制器传输到中央控制室。在紧急状态下,通过手动方式启动所述的控制执行器驱动所述可调扇形板移动,实现就地操作。所述的可调扇形板与所述的空气预热器转子间的间隙最小时,所述的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小于4%。所述的温温装置为热电偶温度计。所述的控制执行器采用现有技术下用于调整可调扇形板移动的控制执行装置,本专利技术不再累述。本专利技术通过监测流经空气预热器的进出口风道的风温及烟道的烟气温度,由PLC控制器内置的计算程序根据检测的进出口的烟气温度变化,准确计算空气预热器转子的变形量,驱动控制执行器动作驱动可调扇形板移动,实现了可调扇形板与空气预热器转子之间的最小间隙,对锅炉负荷变化适应性强,在任意负荷下实现空气预热器漏风率小于4%。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密封间隙控制装置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有关的部分。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密封间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测温装置连续测量流经空气预热器进出口风道的风温以及烟道的烟温,并传输到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监测所述的测温装置检测的所述风温及烟温的变化情况,当温度变化满足预设条件时,以所述的空气预热器转子的高度、直径为固定参数,以所述的风温及烟温为变动参数,计算所述预热器的转子的变形量,并根据所述的预热器转子的变形量对控制执行器发出行程指令;所述的控制执行器根据所述的PLC控制器的行程指令动作,驱动可调扇形板或上或下移动,使所述可调扇形板与空气预热器转子间的间隙最小,并将执行情况反馈到所述的PLC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彦波李晓金马汉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