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背板,其包含具有镂空构造的钣金构件和与钣金构件的端部连接的散热铝挤;该散热铝挤包含安装有光源的侧向光源连接部和连接至侧向光源连接部的钣金构件连接部,钣金构件连接部与钣金构件的表面相接触;其中,散热铝挤还包含分别设于钣金构件连接部的两端、且在钣金构件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个散热延伸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散热铝挤的两端所具有的散热延伸部可以沿钣金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使得角部区域散热效果增强,因而可改善散热铝挤上安装的光源散热的均匀性;当将其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时,其可减轻液晶面板在角部区域的应力集中程度,有利于延长液晶面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晶显示
,并涉及一种具有镂空结构设计的背板。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效果改善的上述背板及具有该背板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包含前框、液晶显示面板、胶框、光学膜片、导光板、光源和背板等结构部件。其中背板采用镂空结构设计(图I),有助于减轻整个模组的重量、节约成本;同时这种镂空设计的背板也可使光源发光所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失。然而,虽然镂空设计可以改善散热效果,但镂空背板下光源温度分布不均,光源中间温度比两端温度高,导致液晶面板在角部应力出现过于集中的情况,这不利于液晶面板的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镂空背板光源温度分布不均而导致的液晶面板在角部应力过于集中并因此影响液晶面板寿命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增强角部散热效果从而缓解应力集中并因此保护液晶面板的背板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背板,包含具有镂空构造的钣金构件和与所述钣金构件的端部连接的散热铝挤,所述散热铝挤包含安装有光源的侧向光源连接部和连接至所述侧向光源连接部的钣金构件连接部,所述钣金构件连接部与所述钣金构件的表面相接触;所述散热铝挤还包含设于所述钣金构件连接部的两端、且在所述钣金构件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个散热延伸部。在上述背板中,所述散热延伸部在所述钣金构件的长度方向上沿其表面延伸。在上述背板中,所述散热延伸部在所述钣金构件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距离不超过所述钣金构件的长度的1/6。在上述背板中,所述散热延伸部还在所述钣金构件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到所述钣金构件的镂空部分。在上述背板中,所述散热延伸部在所述钣金构件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距离不超过所述钣金构件的宽度的1/4。在上述背板中,所述散热延伸部与所述钣金构件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在上述背板中,所述散热延伸部的热导率大于所述钣金构件连接部的热导率。在上述背板中,所述散热延伸部与所述钣金构件连接部一体成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实施本专利技术可以获得以下有益效果散热铝挤的两端所具有的散热延伸部可以沿钣金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使得散热铝挤角部散热的表面积增加,角部散热效果增强,因而可改善散热铝挤上安装的光源散热的均匀性;当将其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时,由于散热更为均匀,其可减轻液晶面板在角部区域的应力集中程度,有利于延长液晶面板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背板结构简单且应用于液晶模组时装配方便,实用价值显著。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中图I是现有技术中具有镂空结构设计的背板的示意图;图2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图2a中背板所包含的散热铝挤的单独视图;图3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背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b是图3a中背板所包含的散热铝挤的单独视图;图4是采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以及图5是包含图4的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效果更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限制。在进行详细说明之前,对本专利技术的方位进行如下定义以背板所在方位为后,而以液晶显示面板所在方位为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现更为均匀的散热的背板,该背板的散热铝挤具有沿钣金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散热延伸部,可更加有效地使光源所产生的、现有技术中汇聚在角部区域的热量得以良好散失,从而减轻液晶面板在角部应力过于集中的状况。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背板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I :参考图2a_2b,其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类型的背板I及具体的散热铝挤12。该背板I包含具有镂空构造的钣金构件11和与钣金构件11的其中一个端部连接的散热铝挤12。由图可知,钣金构件11呈“II”字型,散热铝挤12则连接在钣金构件11两条长边的端部区域上。镂空构造的设计可使得与镂空对应部分的光源2所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相比之下,钣金构件11与散热铝挤12连接处(若组装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则对应为上述提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角部区域)的热量则散失较慢。以下通过散热铝挤的结构设计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的散热铝挤12包含安装有光源2的侧向光源连接部121和连接至侧向光源连接部121的钣金构件连接部122。该实施例因为仅在一侧的散热铝挤12上设置光源,因此为单侧入光。钣金构件连接部122连接在钣金构件11两条长边的端部区域上,并与钣金构件11的表面相接触。此处的钣金构件连接部122呈长条形,且与钣金构件11的长边(或长度方向)垂直。为增强角部区域的散热,散热铝挤12还包含设于钣金构件连接部122的两端、且沿钣金构件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散热延伸部123a。该实施例中,散热延伸部123a在钣金构件11的长度方向上沿钣金构件11的表面延伸,并与该表面相接触。散热延伸部123a使得钣金构件11与散热铝挤12连接处用于散热的有效散热面积增加,可使该区域内的热量更快散失,从而使整个镂空设计的背板具有更均匀的散热效果。考虑到散热的有效性,散热延伸部123a在上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距离应不超过钣金构件的长度的 1/6。优选地,该实施例的散热延伸部123a与钣金构件连接部122为单独的组件,两者呈可拆卸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包含但不限于卡接、螺接或胶接等连接方式。更加有利的是,散热延伸部123a的热导率大于钣金构件连接部122的热导率,这样光源所产生的热量可更快通过散热延伸部123a传递出来;如图2b所示,沿钣金构件11的表面衍生的该散热延伸部123a可接触更多的镂空部分,进而有效使热量散失。实施例2 参考图3a_3b,其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另一类型的背板I及具体的散热铝挤12。该背板I包含具有镂空构造的钣金构件11和与钣金构件11的两端连接的散热铝挤12。钣金构件11和散热铝挤12的连接设置与实施例I相同,即散热铝挤12连接在钣金构件11两条长边的端部区域上,但由于在两端的散热铝挤上均设置光源,因此本实施例为双侧入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散热铝挤12的结构设计上。 散热铝挤12包含安装有光源2的侧向光源连接部121和连接至侧向光源连接部121的钣金构件连接部122。其中,钣金构件连接部122连接在钣金构件11两条长边的端部区域上,并与钣金构件11的表面相接触。此处的钣金构件连接部122同样呈长条形,且与钣金构件11的长边垂直、与侧向光源连接部121垂直。此处,散热铝挤12还包含设于钣金构件连接部122的端部区域的散热延伸部123b。该散热延伸部123b不仅在钣金构件1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而且在钣金构件1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到钣金构件11的镂空部分,并覆盖一部分钣金构件11的镂空部分(图3b)。该实施例的散热延伸部123b与钣金构件连接部122 —体成型,因此具有相同的热导率。此时,散热延伸部123b不仅因其使得钣金构件11与散热铝挤12连接处用于散热的有效散热面积增加而有利于散热,而且覆盖了镂空部分的散热延伸部123b由于与空气直接接触而使得散热过程更易实施,同样可极大程度地改善该区域内的散热效果,从而使整个镂空设计的背板散热更均匀。为避免影响侧向光源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板(1),包含具有镂空构造的钣金构件(11)和与所述钣金构件(11)的端部连接的散热铝挤(12),所述散热铝挤(12)包含安装有光源(2)的侧向光源连接部(121)和连接至所述侧向光源连接部(121)的钣金构件连接部(122),所述钣金构件连接部(122)与所述钣金构件(11)的表面相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铝挤(12)还包含分别设于所述钣金构件连接部(122)的两端、且在所述钣金构件(1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个散热延伸部(123a、123b)。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仪正,陈伟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