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材料加工领域,特别涉及到连续铸造技术。连续铸造技术取代传统的模铸法是冶金工业的一次深刻的技术革命,它不仅使铸造生产实现了机械化与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和材料的浪费,使铸坯的内外冶金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近年来,随着连铸生产向高速、近终形和铸坯直接轧制方向发展,对连铸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磁搅拌技术(EMS)是借助电磁力强迫铸坯内的钢水流动,改变了钢水凝固过程中的流动、传热和传质条件,达到改善铸坯表面及亚表面质量、扩大等轴晶率、改善或消除中心偏析和中心缩孔等目的。目前,结晶器内电磁搅拌技术(M-EMS)在连铸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能够获得如下效果(1)在铸坯冷却速度最大的弯月面处设置搅拌器,钢水旋转运动加速了凝固方向的传热以及钢液过热的耗散,因此晶粒细化明显,等轴晶率极大地提高;(2)弯月面处金属液流动可以弥补因保护渣熔化导致的液面温度的降低,使得液面保持较高的浇注温度而不会率先凝固;同时旋转运动使得凝固前沿温度梯度变小,有利于初期凝固坯壳的均匀生长,从而避免横纵裂纹的产生;(3)旋转运动冲刷凝固前沿还会防止非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施加双频电磁场改善连铸坯质量的方法,主要是由侧壁开缝的电磁结晶器[2]、液体金属[1]、设置在电磁结晶器[2]外侧的高频线圈[4]、低(工)频线圈[5]以及相关电源系统所构成,其特征在于:(a)在电磁结晶器[2]的外侧,距其上端面40-150mm处设置高频线圈[4],施加电源的频率为10-100kHz、功率为20-80kW;(b)在电磁结晶器[2]的外侧,距其上端面150-250mm处设置有一个频率为3-60Hz、功率为10-40kW的低频线圈[5];(c)操作方法是:首先,将底模[8]置入电磁结晶器[2]内,开动冷却系统,冷却水流量为20-50m↑[3]/h;然后,将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廷举,金俊泽,张志峰,张兴国,姚山,曹志强,郑贤淑,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