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具体的说一种对累代选育对虾新品种的鉴定方法。采用线粒体控制区的引物扩增并测序待鉴定群体的线粒体控制区;将测序所得线粒体控制区符合累代选育群体单倍型的待鉴定群体再利用5对微卫星位点进行扩增,将扩增所的产物进行微卫星分型;而后利用微卫星分型数据进行判别分析,进而得到累代选育对虾新品种;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分子标记进行鉴定,可以克服表型特征难以鉴别累代选育新品种的困难,可以在对虾个体较小时完成检测,不受对虾发育时期和个体大小的影响,可以提高鉴定的准确率,通过该鉴别方法,可以实现累代选育对虾新品种的鉴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具体的说是。
技术介绍
凡纳滨对虾是我国和世界上目前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对虾,占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81 世界对奸养殖产量的66%。良好的种质资源,是凡纳滨对奸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凡纳滨对虾的人工选育工作的开展引起科研人员和企业的高度重视。结合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凡纳滨对虾选育工作可以实现优良生产性状如生长快、抗逆性强、抗病力高等的选择,提高饵料系数、养成率和产量,相比于普通的未经选育的群体具有较大的优势。自张留所(张留所,相建海凡纳滨对虾微卫星位点在两个选育家 系中遗传的初步研究.遗传2005,27(6):6)等报道选育工作开展后,陈锚(陈锚,吴长功,相建海,黄皓,刘小林,刘翠红,何建国,孙成波凡纳滨对虾的选育与家系的建立.海洋科学2008,32(11) :5)、黄永春(黄永春,艾华水,殷志新,黄仙德,李色东,翁少萍,何建国凡纳滨对虾抗WSSV选育家系的抗病与生长特性.台湾海峡2011,30(3))、梁华芳(梁华芳,杜国平,黄海立,吴灶和,叶富良,邱德全,孙成波凡纳滨对虾快速生长家系选育的初步研究.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1,31(3))等均报道了选育工作的开展,选育群体与未经选育的群体间生长性状、抗病性状均有显著差异。2010年以来,相继有三个凡纳滨对虾新品种获得批准,分别是“中科一号”、“科海一号”和“中兴一号”。然而在实际生产中,这些累代选育的新品种之间的表型差异较小,很难通过外观的差异将其区分,这给引种鉴定和更进一步的选择育种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亟需建立一种对累代选育对虾新品种进行鉴定的方法。微卫星标记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用于遗传多样性研究技术,因其具有高效、多态、共显性标记等特点,特别适合研究种群的遗传变异和分化,成为针对家系或品种鉴别的主要手段。目前的对虾选育是通过针对某一性状的累代选育,其遗传特性上趋于均一化,且由于是在某一基础群上进行的选育,因此来源较为单一,这就为通过微卫星和线粒体控制区域进行种质鉴定提供了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累代选育对虾新品种进行鉴定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种对累代选育对虾新品种的鉴定方法,采用线粒体控制区的引物扩增并测序待鉴定群体的线粒体控制区;将扩增所得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符合累代选育群体单倍型的待鉴定群体再利用5对微卫星位点进行扩增,将扩增所的产物进行微卫星分型;而后利用微卫星分型数据进行判别分析,进而得到累代选育对虾新品种;所述5对微卫星位点引物为权利要求1.一种对累代选育对虾新品种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线粒体控制区的引物扩增并测序待鉴定群体的线粒体控制区;将扩增所得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符合累代选育群体单倍型的待鉴定群体再利用5对微卫星位点引物进行扩增,将扩增所的产物进行微卫星分型;而后利用微卫星分型数据进行判别分析,进而得到累代选育对虾新品种; 所述5对微卫星位点引物为2.按权利要求I所述对累代选育对虾新品种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累代选育对虾新品种为凡纳滨对虾“科海一号”。3.按权利要求2所述对累代选育对虾新品种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线粒体控制区的引物扩增待鉴定群体的线粒体控制区;将扩增所得序列具SEQID1、SEQID2和/或SEQID3所示序列的待鉴定群体再利用5对微卫星位点进行扩增,将扩增所的产物进行微卫星分型;将分型数据进行转换,利用判别公式进行对累代选育对虾新品种的鉴别;判别公式为Zl=-4. 00561+5. 40776*Χ1+2. 08033^X2+1. 41601*Χ3+1· 97728^X4+2. 21149*Χ5Z2=-l. 15643+0. 30931*Χ1+0. 14533^X2+0. 61950^X3+1. 2762(^X4+0. 79256*Χ5 其中Χ1、Χ2、Χ3、Χ4、Χ5分别为五个微卫星位点分型的转化数据。4.按权利要求3所述对累代选育对虾新品种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微卫星分型数据进行转换,将含有累代选育对虾新品种特异性标记的记为1,不含有特异性标记的记为O。5.按权利要求4所述对累代选育对虾新品种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别公式中Ζ1>Ζ2为累代选育对虾新品种,ΖΚΖ2为其他群体。6.按权利要求I所述对累代选育对虾新品种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粒体控制区的引物对为CRF: 5 ’ -ACCATTGACCTAAAAGTGAAAGAAC-3,CRR: 5 ’ -ATCAATAAATATAAATTAACTACGC-3,。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具体的说一种对累代选育对虾新品种的鉴定方法。采用线粒体控制区的引物扩增并测序待鉴定群体的线粒体控制区;将测序所得线粒体控制区符合累代选育群体单倍型的待鉴定群体再利用5对微卫星位点进行扩增,将扩增所的产物进行微卫星分型;而后利用微卫星分型数据进行判别分析,进而得到累代选育对虾新品种;采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分子标记进行鉴定,可以克服表型特征难以鉴别累代选育新品种的困难,可以在对虾个体较小时完成检测,不受对虾发育时期和个体大小的影响,可以提高鉴定的准确率,通过该鉴别方法,可以实现累代选育对虾新品种的鉴别。文档编号C12Q1/68GK102888459SQ20121038463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1日专利技术者相建海, 于洋, 张晓军, 李富花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累代选育对虾新品种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线粒体控制区的引物扩增并测序待鉴定群体的线粒体控制区;将扩增所得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符合累代选育群体单倍型的待鉴定群体再利用5对微卫星位点引物进行扩增,将扩增所的产物进行微卫星分型;而后利用微卫星分型数据进行判别分析,进而得到累代选育对虾新品种;所述5对微卫星位点引物为:引物名序列引物名序列KHv1F5’?TTACCGCCTAAGAGCGAATG?3’KHv1R5’?TGTCCTTTCGTACCAGTCAAG?3’KHv2F5’?GATGTACACAACTGTACTTCG?3’KHv2R5’?GAGATGATAAGAGAACGAAAG?3’KHv3F5’?GAGAGCAAATAAGAAAGGGC?3’KHv3R5’?AGGATGCAAATGATAACGAG?3’KHv4F5’?CGAAGAGATTTATCCAGGG?3’KHv4R5’?CGTGCATTATTATCCTTTCC?3’KHv5F5’?ATGCTGCATCATCTCTGAC?3’KHv5R5’?AGGAAAAGACGGTGAAATAG?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建海,于洋,张晓军,李富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