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镀层沟槽内壁结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591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铸镀层沟槽内壁结晶器,在连铸结晶器的内壁上刻划1~100μm宽、1~500μm深的纵向或纵横向细沟槽,并加镀耐磨层。将初生坯壳在结晶器整个区域内冷却体积收缩变形,分割为沟槽间凝固冷却体积收缩变形,初生坯壳传热条件均匀,坯壳厚度均匀,减少铸坯表面裂纹。在改善初生坯壳传热均匀性的同时,还可减少了初生坯壳与结晶器间的气隙比例,提高了二者间传热热流,加快冷却速度,可提高铸坯拉速。也提高了连铸设备生产率和铸坯表面温度,并且有利于节能。通过镀加的耐磨层,使连铸过程中铸坯与耐磨层接触磨擦,在耐磨层被磨擦掉以前,结晶器内壁刻划的沟槽分布没有变化,可提高连铸沟槽内壁结晶器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工业中的生产设备,尤其是连铸过程中使用的一种结晶器。
技术介绍
现在所使用的连铸结晶器内壁为光滑表面。由于钢液凝固时产生相变体积收缩,使初生坯壳与结晶器内壁间产生不均匀气隙,与初生坯壳和结晶器直接接触相比,气隙明显增加坯壳与结晶器间热阻,不均匀气隙使坯壳与结晶器间传热不均匀,形成坯壳厚度不均匀,在坯壳较薄处发生应力集中,当应力大于坯壳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纹。在后续工艺的冷却过程中裂纹扩展形成铸坯表面裂纹,造成铸坯表面缺陷。钢水在刚与结晶器接触的很短一段时间,形成的初生坯壳薄,坯壳温度高温差大,因此坯壳强度低,受钢水静压力和坯壳凝固体积收缩力作用,坯壳厚度不均匀程度大,应力大,易产生裂纹。为解决铸坯表面缺陷问题,对结晶器进行改进已势在必行。近期所查到的相关论文二篇,一篇是日本中井健等发表,《連鋳の凝固殻形成におよぼす鋳型缓冷化の影響》,鉄と鋼,Vol.73,No.3,1987,498~504。该文章介绍了一种缓冷沟槽结晶器,在结晶器内壁刻划沟槽,其二沟槽间宽度为0.9mm,沟槽宽度为0.8mm。与传统结晶器相比,铸坯与结晶器内壁间气隙比例增加,铸坯初期凝固传热热流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铸结晶器,其特征在于连铸结晶器的内壁上刻划1~500μm宽、1~100μm深的纵向或纵横向细沟槽,并加镀耐磨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明钢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