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材连铸机的运转方法,其中在两个转动的浇铸辊之间浇入金属液,在各浇铸辊表面和金属液在浇铸辊上形成的带材表皮之间形成一层气膜,其中所述气体被引入位于液池上方的惰性化腔室里。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带材连铸机的浇铸辊的辊套。
技术介绍
在根据文献EP-A-0309247的浇铸辊中,在浇铸辊表面上形成均匀分布的凹槽,这些凹槽总是相互间隔开。在浇铸时,通过这些凹槽实现了在凹槽中吹入空气,由此主要防止了在凝固金属液的带材表皮中的裂纹并且还企图实现足够高的导热性。但是,伴随着这些凹槽地,也在金属铸带表面上出现了相当大粗糙度。另外,浇铸辊总是很快就要修整,因为这些可能深达100微米的凹槽因辊面磨损而被磨平。此外,这些其中很快就收集了污物的凹槽或纹路需要经常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据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按照上述类型的方法,借助该方法,可以确定待铸金属带的表面粗糙度,即便是在采用其表面遍布凹槽的浇铸辊的情况下。根据本专利技术,如此完成该任务,即浇铸过程中,将数量可控制的且由氩气、氮气和/或其它气体构成的气体输入惰性化腔室里,从而从带材表皮到浇铸辊的热传导可以受到 ...
【技术保护点】
带材连铸机的运转方法,其中在两个可转动的浇铸辊(11,12)之间浇入金属液(18),其中在各浇铸辊表面(11′,12′)和金属液在所述辊面上形成的带材表皮(D1,D2,D3)之间形成一层气膜(G),其中气体被引入位于金属液池上方的惰性化腔室(24)里,其特征在于,在浇铸过程中,数量受控制的并由氩气、氮气和/或另一种气体构成的气体被输入惰性化腔室(24)中,从而从带材表皮到浇铸辊(11,12)的热传导可以受到所形成的气膜(G)厚度的影响,因而,可以给浇铸辊表面(11′,12′)设置或不设置凹槽(51)并且待铸带材可以获得平滑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马蒂,J巴贝,
申请(专利权)人:SMS迪马格股份公司,主要管理灵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