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式光储充电站,包括智能控制器、单向逆变模块、光伏组件、双向逆变模块、储能元件和充电接口,智能控制器通过RS485通信接口与单向逆变模块、双向逆变模块连接,用于采集单向逆变模块、双向逆变模块的运行信息,并控制单相逆变模块、双向逆变模块的工作状态,智能控制器还通过开出接线与充电接口连接,用于控制充电接口的接通或断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占地规模小,无需接入外电源、外观新颖的优点,并可以放置在商业集中区及交通工具集中区,便于电动汽车用户充电使用,实现了充电站绿色环保、便捷高效的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光伏和储能技术的电动汽车移动式光储充电站。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充电站是紧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充电基础设施之一。充电站分为大、中、小型充电站,根据进线电源的电压等级和充电设备的规模而分类,国内在建和已运营的充电站多为大中型充电站,该类型充电站采用双路IOkV进线电源,经变压器降压为380V电压后经过充电机转换为直流电能为电动汽车充电,或应用单相220V交流电为具有车载充电机电动汽车充电。该类型充电站的建设需要占用专用场地,而且电源需经电力部门架设专线引入,在大城市中心地带不宜建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占地面积小,移动、安装方便,能够减轻电网负荷而且节能环保的移动式光储充电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智能控制器、单向逆变模块、光伏组件、双向逆变模块、储能元件和充电接口,所述的智能控制器通过RS485通信接口与单向逆变模块、双向逆变模块连接,用于采集单向逆变模块、双向逆变模块的运行信息,并控制单相逆变模块、双向逆变模块的工作状态,智能控制器还通过开出接线与充电接口连接,用于控制充电接口的接通或断开,所述的单向逆变模块一端连接光伏组件,另一端连接充电接口和双向逆变模块,用于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能转换为工频交流电能,所述的双向逆变模块一端与储能元件连接,另一端与充电接口和单向逆变模块连接,用于交流电能和直流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所述的充电接口采用国标插座,与电动汽车接口匹配插接。本技术的优点是I、实现充电站移动式、分布式布置,占地面积小,便于安装;2、应用储能元件,有效避免能量浪费,可实现用电高峰供给,减轻电网负荷压力;3、使用非可再生能源充电,实现绿色环保充电。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电气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由图I可知,本技术包括智能控制器I、单向逆变模块2、光伏组件3、双向逆变模块4、储能元件5和充电接口 6,所述的智能控制器I通过RS485通信接口与单向逆变模块2、双向逆变模块4连接,用于采集单向逆变模块2、双向逆变模块4的运行信息,并控制单相逆变模块2、双向逆变模块4的工作状态,智能控制器I还通过开出接线与充电接口6连接,用 于控制充电接口 6的接通或断开,所述的单向逆变模块2 —端连接光伏组件3,另一端连接充电接口 6和双向逆变模块4,用于将光伏组件3产生的直流电能转换为工频交流电能,所述的双向逆变模块4 一端与储能元件5连接,另一端与充电接口 6和单向逆变模块2连接,用于交流电能和直流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所述的充电接口 6采用国标插座,与电动汽车接口匹配插接。所述的光伏组件3采用210Wp单晶硅或多晶硅光伏组件,15个光伏组件串联。所述的储能元件5采用50Ah蓄电池组,用于存储白天光伏发电产生的剩余电能,并用于夜晚或用电高峰供给充电接口 6。所述的移动式光储充电站安装在移动载体上。本技术包括智能控制器I、单向逆变模块2、光伏组件3、双向逆变模块4、储能元件5和充电接口 6。智能控制器I 一般使用32位微处理器,通过RS485通信接口与单向逆变模块2、双向逆变模块4连接,用于采集单向逆变模块2、双向逆变模块4的运行信息,并控制单相逆变模块2、双向逆变模块4的工作状态,智能控制器I还通过开出接线与充电接口 6连接,用于控制充电接口 6的接通或断开。单向逆变模块2 —端连接光伏组件3,另一端连接充电接口 6和双向逆变模块4,用于将光伏组件3产生的直流电能转换为工频交流电能,通过充电接口 6,供给电动汽车充电,单相逆变模块2的工作状态由智能控制器I控制。双向逆变模块4 一端与储能元件5连接,另一端与充电接口 6和单向逆变模块2连接,用于交流电能和直流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双向逆变模块4可将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在光照充足,没有电动汽车充电时,工频交流电经双向逆变模块4转换为直流电存储于储能元件5内,实现能量存储;也可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当充电负荷升高或夜晚充电时,将储能元件5内储存电能释放用于充电,实现能量释放。双向逆变模块4由智能控制器I控制工作状态。充电接口 6采用国标插座,与电动汽车接口匹配插接,实现光储充电。光伏组件3可以采用210Wp单晶硅或多晶硅光伏组件,15个光伏组件串联组成一次能源供给系统。储能元件5可以采用50Ah蓄电池组,用于存储白天光伏发电产生的剩余电能,并用于夜晚或用电高峰供给充电接口 6。本技术的移动式光储充电站安装在移动载体上,便于安装在城市中心地带及露天车辆集中停放区。本技术采用光伏发电原理与蓄电池储能结合形成,采用可移动式结构布置,方便转移,不需要专用场地,便于安装在城市中心地带及露天车辆集中停放区。其工作过程为光伏组件通过光伏效应在其极板两端产生直流电压,经过组件串联后形成光伏组件串,将光伏组件串接入单向逆变模块,把直流电能转换为工频交流电能,在有电动汽车来充电的情况下,交流电能通过充电接口输送给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进行充电。如果光照条件良好或充电负荷较少情况下,光伏发电产生的剩余电能再通过智能控制器控制双向逆变模块转换为直流电能存储于蓄电池中。在夜晚或充电负荷较多情况下,光伏发电产生的电能不足以供给充电负荷,智能控制器控制双向逆变启动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为负荷提供电能。整个工作过程均在智能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本技术利用光伏发电产生的直流电能经过逆变转换为工频交流电能用于电动汽车(具有车载充电机)充电,光伏发电产生的剩余能量可存储于储能元件中,用于夜晚或充电高峰时的能量输出。本技术以小规模占地,非固定接入外电源的方式规避了现有充电站模式占地面积大,电力专线引入等缺点,并以新颖的外观放置在商业集中区及交 通工具集中区,便于电动汽车用户充电使用,实现了充电站绿色环保、便捷高效的应用。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式光储充电站,包括智能控制器(I)、单向逆变模块(2)、光伏组件(3)、双向逆变模块(4)、储能元件(5)和充电接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控制器⑴通过RS485通信接口与单向逆变模块(2)、双向逆变模块(4)连接,用于采集单向逆变模块(2)、双向逆变模块(4)的运行信息,并控制单相逆变模块(2)、双向逆变模块(4)的工作状态,智能控制器⑴还通过开出接线与充电接口(6)连接,用于控制充电接口(6)的接通或断开,所述的单向逆变模块(2) —端连接光伏组件(3),另一端连接充电接口(6)和双向逆变模块(4),用于将光伏组件(3)产生的直流电能转换为工频交流电能,所述的双向逆变模块(4) 一端与储能元件(5)连接,另一端与充电接口(6)和单向逆变模块(2)连接,用于交流电能和直流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所述的充电接口(6)采用国标插座,与电动汽车接口匹配插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式光储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伏组件(3)采用2IOffp单晶硅或多晶硅光伏组件,15个光伏组件串联。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式光储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能元件(5)采用50Ah蓄电池组,用于存储白天光伏发电产生的剩余电能,并用于夜晚或用电高峰供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式光储充电站,包括智能控制器(1)、单向逆变模块(2)、光伏组件(3)、双向逆变模块(4)、储能元件(5)和充电接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控制器(1)通过RS485通信接口与单向逆变模块(2)、双向逆变模块(4)连接,用于采集单向逆变模块(2)、双向逆变模块(4)的运行信息,并控制单相逆变模块(2)、双向逆变模块(4)的工作状态,智能控制器(1)还通过开出接线与充电接口(6)连接,用于控制充电接口(6)的接通或断开,所述的单向逆变模块(2)一端连接光伏组件(3),另一端连接充电接口(6)和双向逆变模块(4),用于将光伏组件(3)产生的直流电能转换为工频交流电能,所述的双向逆变模块(4)一端与储能元件(5)连接,另一端与充电接口(6)和单向逆变模块(2)连接,用于交流电能和直流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所述的充电接口(6)采用国标插座,与电动汽车接口匹配插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楚平,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