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四氟乙烯绝缘编织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包括由内到外同轴设置的内导体、聚四氟乙烯绝缘层、编织外导体、护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内沿该电缆轴线方向设有至少一个间隙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射频同轴电缆,采用带有间隙孔的聚四氟乙烯绝缘层替代传统的实芯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在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内设置3-10个间隙孔,聚四氟乙烯绝缘层的空气间隙度为45-65%,绝缘层重量可相应的减轻35-55%,生产出的同轴电缆具有介电常数小,损耗低,重量轻、柔软性好以及生产成本低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于高温环境的聚四氟乙烯绝缘编织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
技术介绍
聚四氟乙烯绝缘编织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适用于移动通讯基站、延迟线及微波、射频设备和各种其他电子设备内部连接线;也适用于无线电通讯、航天航空、广播和有关军用电子设备中,用来传输射频信号。由于电缆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作为绝缘层,这种类型的产品能适应85°C 200°C的高温环境,其瞬时工作温度可达260°C ;在同等截面导体的条件下,可以传输很大的需用电流,且氟塑料绝缘介电常数低,机械强度高、化学性能良好,施工安装尤其是焊接连线操 作技术要求宽松,便于客户使用。在当前日新月异的通信市场,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天线系统、航天航空以及军用系统要求既要减少系统的安装空间,又要提高系统的射频性能指标,为高密集环境和复杂地形等网络覆盖问题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解决方案,这要求微波电缆不但经济耐用,小巧轻便,且信号传输损耗损更低。而目前,国内传统的聚四氟乙烯绝缘编织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产品一般均采用实芯的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如专利号为200920186114. 4号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聚四氟乙烯介质半柔同轴射频电缆;申请号为201010168058. 9号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射频同轴电缆及其生产方法;该两份技术方案所公开的同轴电缆均采用实芯的聚四氟乙烯绝缘层,此种结构的同轴电缆产品的损耗高,质量重,不便于运输、铺设;而且,需要的聚四氟乙烯绝缘材料多,导致生产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聚四氟乙烯绝缘编织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种聚四氟乙烯绝缘编织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包括由内到外同轴设置的内导体、聚四氟乙烯绝缘层、编织外导体、护套层,所述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内沿该电缆轴线方向设有至少一个间隙孔。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间隙孔等间距的均匀分布于该聚四氟乙烯绝缘层的横截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间隙孔设有3-10个。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编织外导体于聚四氟乙烯绝缘层表面的覆盖率不小于9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编织外导体上附着一锡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揭露的射频同轴电缆,采用带有间隙孔的聚四氟乙烯绝缘层替代传统的实芯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在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内设置3-10个间隙孔,聚四氟乙烯绝缘层的空气间隙度为45-65%,重量可相应的减轻35-55%,生产出的同轴电缆具有重量轻、柔软性好以及生产成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中聚四氟乙烯绝缘编织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中聚四氟乙烯绝缘编织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与图2,分别为本技术中聚四氟乙烯绝缘编织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的结构示意图与横截面示意图。该聚四氟乙烯绝缘编织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包括由内到外同轴设置的内导体101、聚四氟乙烯绝缘层102、编织(或编织浸锡)外导体103、护套层104 ;在聚四氟乙烯绝缘层102内沿该电缆轴线方向设有至少一个间隙孔105,该间隙孔105以设置3-10个为优选方案;在本实例中以在聚四氟乙烯绝缘层102设置7个间隙孔105为例予以说明,该7个间隙孔105等间距的均匀分布于该聚四氟乙烯绝缘层102的横截面(呈类似藕芯的结构)。所述内导体101由金属线导体构成,可以是铜线或者铜绞线,也可以是铜包钢线、镀银铜线、镀银铜包铜线或者金属绞线等复合金属材料。所述聚四氟乙烯绝缘层102由有空气间隙的纵孔式藕芯的聚四氟乙烯绝缘构成。本专利技术的聚四氟乙烯绝缘层102为透明的介质层,具有低且稳定的介电常数,这种特殊的空气间隙结构确保产品在高频下具有很低的衰减指标。所述编织外导体103采用金属丝交错编织并覆盖在该聚四氟乙烯绝缘层102表面上,成为一个紧密的屏蔽层。该金属丝可以为镀银铜线、镀锡铜线、镀锡铜复合线等。该编织外导体103主要起到防电磁干扰的屏蔽以及提高产品机械强度作用。所述编织外导体103的覆盖率不小于95%,在编织外导体103上还可浸溃一锡层,以提高该编织外导体103的屏蔽干扰源的作用。所述护套层104为管状结构,围绕在编织外导体103的外层,起到保护电缆的作用。护套层104的材料可以是聚氯乙烯、阻燃聚烯烃聚合物,也可以是FEP (Fluorinatedethyl ene propyl ene,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PEBA (Polyetherblockamid,聚醚嵌段酰胺)、ETFE (Copolymer of ethylene and tetrafluoroethylen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等热塑性护层级涂覆材料,该护套层104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擦、化学、潮气及耐不同环境的性能,起到保护电缆缆芯的作用,确保了电缆内在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采用此种结构的同轴电缆具有重量轻、柔软性好以及生产成本低的优点。以141-50规格的同轴电缆为例当内导体101的直径为0. 90-0. 96mm时,聚四氟乙烯绝缘层102的直径为2. 45-2. 70mm,电缆的空气间隙度为45_65%,可达到传统的141-50规格的实芯同轴电缆的损耗指标;同时,聚四氟乙烯绝缘层102的重量可以减轻5. 5-9. 00kg/1000m ;当内导体101直径为0. 99-1. 06mm时,聚四氟乙烯绝缘层102的直径为2. 75-3. 05mm ;电缆的空气间隙度为45-65%,同轴电缆的损耗指标可以比传统的141-50规格的实芯同轴电缆的损耗指标减少4%以上;同时,聚四氟乙烯绝缘层102的重量可以减轻5. 0-10. 0kg/1000m。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 凡是依本技术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改,都被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覆盖。权利要求1.一种聚四氟乙烯绝缘编织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包括由内到外同轴设置的内导体、聚四氟乙烯绝缘层、编织外导体、护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内沿该电缆轴线方向设有至少一个间隙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聚四氟乙烯绝缘编织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孔等间距的均匀分布于该聚四氟乙烯绝缘层的横截面。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聚四氟乙烯绝缘编织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孔设有3-10个。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聚四氟乙烯绝缘编织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外导体于聚四氟乙烯绝缘层表面的覆盖率不小于95%。5.根据权利要求I或4所述的聚四氟乙烯绝缘编织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外导体上附着一锡层。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聚四氟乙烯绝缘编织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包括由内到外同轴设置的内导体、聚四氟乙烯绝缘层、编织外导体、护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内沿该电缆轴线方向设有至少一个间隙孔。本技术所揭露的射频同轴电缆,采用带有间隙孔的聚四氟乙烯绝缘层替代传统的实芯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在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内设置3-10个间隙孔,聚四氟乙烯绝缘层的空气间隙度为45-65%,绝缘层重量可相应的减轻35-55%,生产出的同轴电缆具有介电常数小,损耗低,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四氟乙烯绝缘编织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包括由内到外同轴设置的内导体、聚四氟乙烯绝缘层、编织外导体、护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内沿该电缆轴线方向设有至少一个间隙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寿伟春,邹智,韦小兰,刘哲,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