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锌基合金蜗轮精密成形方法及专用模具技术

技术编号:82324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锌基合金蜗轮的精密成形方法及专用模具,不但解决蜗轮的齿部成形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从模具中顺利取出工件的问题。其成形方法上采用锌基合金的液态模锻工艺,借助液态金属的流动性,使蜗轮的齿部成形饱满。其次,在成形工装上采用组合模具,按齿数组成镶拼结构,镶块可以实现一定量的水平位移,达到使成形后的工件顺利从模具中取出的目的。其既保证蜗轮齿部形状与尺寸的精度,又能获得组织致密、内在质量优异的锌基合金蜗轮锻坯,并节省能源,使后续加工工时的消耗可大大减少,实现了节能节材的目的。(*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零件的加工,特指一种锌基合金蜗轮的精密成形方法及专用模具,即仅需要少量后续加工的精化锌基合金毛坯的成形方法。
技术介绍
蜗轮是在机械行业中大量应用的耐磨件。锌基合金以其优良的使用性能取代价格昂贵的铜合金已成必然趋势。目前,国内的锌基合金蜗轮通常是采用铸造毛坯来加工,由于受到铸造结晶条件的限制,不但毛坯的切削余量大,而且内部的缺陷也较难消除。特别是大尺寸的锌基合金蜗轮,底缩、疏松与二次氧化夹杂等铸造缺陷的产生往往是造成蜗轮在服役条件下早期报废的原因。液态模锻是一种新型的金属成形新型工艺方法,其借助了金属铸造的流动性与锻造的塑变性,迫使液态金属在一定的压力下结晶并发生足量塑变,使得毛坯内在与外观质量与铸造相比均发生显著的变化。目前国内齿类零件的精密成形技术仅局限在直齿和伞齿类零件,由于蜗轮零件齿部的外形为螺旋状,且带有凹挡,致使零件通过压力加工的方法成形后,出模的问题难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困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锌基合金蜗轮的精密成形方法及专用模具,不但解决蜗轮的齿部成形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从模具中顺利取出工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锌基合金蜗轮的精密成形方法,其特征是:a.驱动齿形镶块向模具中心移动,并将其收拢直至相互闭合;b.将熔炼后液态的锌基合金浇入经过预热的齿形镶块镶拼而成的模腔内;c.对液态金属加压并保压一定时间后,使其充满模腔并凝固; d.齿形镶块向后退移,使齿形镶块与成形工件脱离接触;e.将成形后的工件顶出模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