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粘膜塑料编织袋内粘机宽度检测系统,应用于内粘膜塑料编织袋的内粘机上,包括机架、计算机控制装置以及依次装设在所述机架上并分别与所述计算机控制装置连接的相机装置、补气装置、计数装置和标记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供的内粘膜塑料编织袋内粘机宽度检测系统,能够完成对编织袋中气压的自动检测功能以及自动补气功能和自动标记功能,从而实现了内粘膜塑料编织袋的高速、高质量加工,同时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内粘膜塑料编织袋加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在内粘膜塑料编织袋的内粘机上应用的非接触式宽度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内粘膜塑料编织袋内粘工序的传统做法是将带有内粘膜的塑料编织袋卷布放在内粘机机架上,通过充气(将布吹胀成圆筒状)、加温等工艺将内膜牢固地粘合在塑料编织袋的里面,由此便得到内粘膜塑料编织袋。然而,在上述内粘过程中,由于受到换卷、接头、编织袋破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气体会从内粘布里面跑出来,造成布直径变小。针对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做法是由人工加以控制,一旦发现布的直径变小,就人工用气枪进行补气。这种做法存在的问题在于,人不能随时检测到布的直径变化,只要一疏忽 就会产生大量废品,如果派专人看管则既费工又费时,不仅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此处的工作温度高、劳动强度大且速度慢,不适宜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因此需要一种自动化设备来完成这样的自动检测、自动补气和自动标记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粘膜塑料编织袋内粘机宽度检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补气方式所存在的劳动强度大、速度慢、次品多以及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出一种内粘膜塑料编织袋内粘机宽度检测系统,应用于内粘膜塑料编织袋的内粘机上,包括机架、计算机控制装置以及依次装设在所述机架上并分别与所述计算机控制装置连接的相机装置、补气装置、计数装置和标记装置;其中,所述相机装置包括产生线激光并将该线激光打到所述内粘机出口处编织袋上的激光器、供所述线激光在其上形成线段的背光板、以及对所述线段进行图像采集的相机;所述补气装置由补气电机、气缸、气针、同步带和导轨组成,所述补气电机通过所述同步带而与设置在所述导轨上的所述气缸和所述气针联动;所述计数装置包括对所述内粘机的滚轮的速度及位置数据进行采集并由此产生信号的编码器;所述标记装置由标记电机、推动气缸、沾墨轮、传墨轮和标记轮组成,所述标记电机分别与所述标记轮和所述沾墨轮联动,所述沾墨轮、所述传墨轮以及所述标记轮依次相接触,且所述标记轮连接在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计算机控制装置,与所述相机电连接以接收该相机所采集并传送的所述图像,与所述编码器电连接以接收该编码器所产生并传送的所述信号,并且还分别与所述补气装置和所述标记装置电连接以传送该计算机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图像及所述信号所产生的控制指令。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的内粘膜塑料编织袋内粘机宽度检测系统,能够完成对编织袋中气压的自动检测功能以及自动补气功能和自动标记功能,从而实现了内粘膜塑料编织袋的高速、高质量加工,同时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内粘膜塑料编织袋内粘机宽度检测系统实施例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内粘膜塑料编织袋内粘机宽度检测系统,应用于内粘膜塑料编织袋的内粘机上,图I为该宽度检测系统的实施例结构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内粘膜塑料编织袋内粘机宽度检测系统包括机架11、计算机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以及依次(图中所示为从下至上的次序)装设在机架11上并分别与所述计算机控制装置连接的的相机装置12、 补气装置13、计数装置14和标记装置15,还包括。以下将对上述本实施例中的各个部件装置分别予以详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I所示,相机装置12包括产生线激光并将该线激光打到内粘机出口处编织袋上的激光器122、供所述线激光在其上形成线段的背光板123、以及对所述线段进行图像采集的相机121。其中,激光器122用于产生线激光并打到内粘机出口处的编织袋上,由于编织袋的阻挡,上述线激光会在背光板123上形成一条线段,再由相机121对该线段进行图像采集,并将所采集的图像传送至计算机控制装置进行图像处理。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I所示,补气装置由补气电机131、气缸133、气针134、导轨135和同步带136组成,其中补气电机131通过同步带136而与设置在导轨135上的气缸133和气针134联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导轨135的两端还分别设有原点传感器132和终点传感器137。其中,计算机控制装置在经过图像处理判断得出编织袋中的气压不足时,控制补气电机131通过同步带136带动气缸133和气针134在导轨135上随着内粘机的滚轮速度同步运动,并在通过终点传感器137感测得知其到达预设的终点后快速返回。由于运动行程的问题,对于漏气比较多的状态,需补气多次,所以补气装置需要多次往返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I所示,计数装置包括对内粘机的滚轮的速度及位置数据进行采集并由此产生信号的编码器14,且该编码器14进而将所产生的信号传送至计算机控制装置进行处理。进一步结合上文补气装置的描述而言,如果计算机控制装置判断编织袋内需要补气时,补气电机131将会根据计算机控制装置对编码器14所采集数据进行处理而得出的控制指令来与编织袋进行同步,进而通过同步带136带动导轨135上的气缸133运动,然后气缸133推出,推动气针134打入编织袋中进行补气,在快到达预设的极限位置时气缸133会收回,触发终点传感器137后将快速返回,触发原点传感器132后电机将停止,等待下一次的动作指令。在一个实施例中,汽缸133的一个行程只有I. 5米左右,不能一次使气补足,因此气缸133会按以上行程往返运动,一直持续到编织袋中的气压充足。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I所示,标记装置由标记电机151、推动气缸152、标记轮153、传墨轮154和沾墨轮155组成。其中,标记电机151分别与标记轮153和沾墨轮155联动,沾墨轮155、传墨轮154以及标记轮153依次相接触,且标记轮153连接在推动气缸152的活塞杆上。具体而言,标记电机151带动标记轮153转动,同时带动沾墨轮155和传墨轮154将墨传到标记轮153上,再由推动气缸152推动标记轮153对编织袋的疵点进行标记。另外,此处是由上述计算机控制装置接收到编码器14的信号并进行处理后来控制推动气缸152是否推动标记轮153进行标记。更进一步,此处需标记的疵点是由补气装置13在补气时所形成的气针孔,由以上所述可知,在气针孔形成的时候,计算机控制装置将会采集编码器14此时的运动位置,然后计算出需做标记的位置,当编码器14运动到此位置时,推动气缸152带动标记轮153对编织袋的疵点进行标记。最后,上述的计算机控制装置,与相机121电连接以接收该相机121所采集并传送的所述图像,与编码器14电连接以接收该编码器14所产生并传送的所述信号,并且还分别与补气装置13和标记装置15电连接以传送该计算机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图像及所述信号所产生的控制指令。结合上文内容可知,计算机控制装置是用于对上述相机121所采集并传送的图像进行处理,同时采集编码器14所传送的信号,并根据图像及信号来控制上述的补气装置13和标记装置15。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此处的计算机控制装置具体可通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显示屏、输入/输出接口组合加以实现,此处不再赘述。综上所述,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的内粘膜塑料编织袋内粘机宽度检测系统, 能够完成对编织袋中气压的自动检测功能以及自动补气功能和自动标记功能,从而实现了内粘膜塑料编织袋的高速、高质量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粘膜塑料编织袋内粘机宽度检测系统,应用于内粘膜塑料编织袋的内粘机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计算机控制装置以及依次装设在所述机架上并分别与所述计算机控制装置连接的相机装置、补气装置、计数装置和标记装置;其中,所述相机装置包括:产生线激光并将该线激光打到所述内粘机出口处编织袋上的激光器、供所述线激光在其上形成线段的背光板、以及对所述线段进行图像采集的相机;所述补气装置由补气电机、气缸、气针、同步带和导轨组成,所述补气电机通过所述同步带而与设置在所述导轨上的所述气缸和所述气针联动;所述计数装置包括对所述内粘机的滚轮的速度及位置数据进行采集并由此产生信号的编码器;所述标记装置由标记电机、推动气缸、沾墨轮、传墨轮和标记轮组成,所述标记电机分别与所述标记轮和所述沾墨轮联动,所述沾墨轮、所述传墨轮以及所述标记轮依次相接触,且所述标记轮连接在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计算机控制装置,与所述相机电连接以接收该相机所采集并传送的所述图像,与所述编码器电连接以接收该编码器所产生并传送的所述信号,并且还分别与所述补气装置和所述标记装置电连接以传送该计算机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图像及所述信号所产生的控制指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卫国,何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乐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