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7432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操作性优异且粘附在被粘物上时可以防止产生褶皱的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包括: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的保护膜基材层、粘附剂层(a)、载体膜基材层、粘附剂层(b)、隔离膜层;并且所述保护膜基材层的第一面上层叠有所述粘附剂层(a),在所述粘附剂层(a)中的与层叠有所述保护膜基材层的面的相反面上层叠有所述载体膜基材层,所述保护膜基材层的第二面上层叠有所述粘附剂层(b)、并且在所述粘附剂层(b)中与层叠有所述保护膜基材层的面相反的面上层叠有所述隔离膜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电路基板等的制造中有蚀亥lK压制等各种加工工序,在这些工序中为了保护已经进行了处理的部位,会在进行各种加工工序后使用可剥离的保护膜。而且,近年来基板配线板向轻薄短小化方向发展,越来越需要以高密度形成复杂电路的技术。为了高密度地形成复杂的电路,则必需例如在同一面内进行不同的处理等工序。作为用于这种用途的保护膜的基材,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酰亚胺(PI)等。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将特定的丙烯酸类粘附剂层设置在PET基材上的胶带。·专利文献I :特开2001-199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近年的保护膜,为了容易模仿(配合)配线板的形状、消除由保护膜的原因形成的凹凸形状而引起的缺陷,需要薄的保护膜。但是,如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薄保护膜,存在由于膜没有硬度(〕'>)而出现粘附剂层之间粘附在一起、对位困难的问题,因此从操作性的观点出发还有改良的余地。而且,薄的保护膜在粘贴到被粘物时容易产生褶皱的问题。鉴于上述情况,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操作性优异且可以防止在粘附到被粘物上时发生褶皱的保护膜。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在保护膜上层叠了载体膜的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可以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技术。即,本技术如下。 一种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包括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的保护膜基材层、粘附剂层(a)、载体膜基材层、粘附剂层(b )和隔离膜层,并且所述粘附剂层(a)层叠在所述保护膜基材层的第一面上,并且所述载体膜基材层层叠在所述粘附剂层(a)的与层叠有所述保护膜基材层的面的相反的面上,所述粘附剂层(b)层叠在所述保护膜基材层的第二面上,并且所述隔离膜层层叠在所述粘附剂层(b)的与层叠有所述保护膜基材层的面相反的面上。根据上述所述的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其中,所述保护膜基材层和所述载体膜基材层之间的粘附力大于所述保护膜基材层和所述隔离膜层之间的粘附力。根据上述或所述的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其中,将所述隔离膜层从所述保护膜基材层剥离后、将所述保护膜基材层贴合到被粘物上时的,所述保护膜基材层和所述载体膜基材层之间的粘附力小于所述保护膜基材层和所述被粘物之间的粘附力。根据上述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其中,所述保护膜基材层含有聚酰亚胺树脂。根据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其中,所述载体基材层含有选自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及聚酰亚胺树脂组成的组中的任意一种以上的树脂。根据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其中,所述隔离膜层含有选自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树脂。根据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其中,所述粘附剂层(a)和/或粘附剂层(b)含有选自丙烯酸类树脂及环氧树脂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树脂。根据上述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其中,所述保护膜基材层的厚度为8 μ πΓ50 μ m。根据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其中,所述载体膜基材层的厚度为10 μ πΓ ΟΟ μ m。根据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其中,所述载体膜基材层的厚度大于所述保护膜基材层的厚度。根据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其中,所述隔离膜层的厚度为12μπΓ 50μπι。根据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其中,所述粘附剂层(a)的厚度为2 μ πΓ50 μ m。根据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其中,所述粘附剂层(b)的厚度为2 μ m 50 μ m。根据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其中,所述粘附剂层(a)和/或所述载体膜基材层含有着色剂。根据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其中,在所述隔离膜层中层叠有所述粘附剂层(b)的面上实施了脱模处理。本技术中的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操作性优异且可以防止粘附到被粘物上时发生褶皱。附图说明图I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的截面图的一个例子。图2示出了实施例中制作粘附力测量样品时的压制结构的概略图。图3示出了实施例中在剥离强度测量中使用的负载传感器型抗张强度试验机的概略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用于实施本技术的形式(以下称为“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并且,本技术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可以在其要旨范围内进行种种变化后实施。本实施方式中的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包括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的保护膜基材层、粘附剂层(a)、载体膜基材层、粘附剂层(b)、隔离膜层,并且所述粘附剂层(a)层叠在所述保护膜基材层的第一面上,并且所述载体膜基材层层叠在所述粘附剂层(a)的与层叠有所述保护膜基材层的面相反的面上,所述粘附剂层(b)层叠在所述保护膜基材层的第二面上,并且所述隔离膜层层叠在所述粘附剂层(b)的与层叠有所述保护膜基材层的面相反的面上。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载体膜基材层和粘附剂层(a)层叠的部分叫做载体膜,将保护膜基材层和粘附剂层(b)层叠的部分叫做保护膜。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10的保护膜基材层I的一个面上层叠有粘附剂层(a)2,而且在粘附剂层(a)2的外侧层叠有载体膜基材层3。并且保护膜基材层I的另一面上层叠有粘附剂层(b) 4,而且粘附剂层(b) 4的外侧层叠有隔离膜层5。如图I所示,载体膜7表示的是包含载体膜基材层3和粘附剂层(a) 2的形态,保护膜表示 的是包含保护膜基材层I和粘附剂层(b) 4的形态。本实施方式中的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通过在保护膜上层叠载体膜,赋予保护膜适度的硬度,因此可以解决在剥去隔离膜后使用时粘附剂层之间粘附在一起、对位困难的问题,并可以大幅改善膜的操作性。而且,将保护膜粘贴在被粘物上时,具有在膜上不容易有褶皱的优点。下面,对各层进行说明。保护膜基材层是用于保护在配线板上形成的电路等的层。作为构成保护膜基板层的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为例如,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聚酯类树脂;聚烯烃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氯乙烯等等中选择的I种以上的树脂等。含有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烯烃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氯乙烯中的I种以上的树脂的保护膜基材层为A基材层。在上述例子中,从降低高温下尺寸变化率的观点出发,优选聚酰亚胺树脂。保护膜基材层的厚度,根据用途可酌情选择,优选8μπΓ50μπι,更优选12 μ πΓ25 μ m。如果保护膜基材层的厚度在8 μ m以上,则电路等的保护效果会变得良好,如果保护膜基材层的厚度在50 μ m以下,则对被粘物的模仿性会变得良好。粘附剂层(a)是用于粘附保护膜基材层和载体膜基材层的层,粘附剂层(b)是用于粘附保护膜基材层和隔离膜层的层。作为构成粘附剂层(a)和粘附剂层(b)的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为例如丙烯酸类树脂等。丙烯酸类树脂是指通过聚合(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得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载体膜的保护膜,包括: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的保护膜基材层、粘附剂层(a)、载体膜基材层、粘附剂层(b)和隔离膜层,并且所述粘附剂层(a)层叠在所述保护膜基材层的第一面上,而所述载体膜基材层层叠在所述粘附剂层(a)的与层叠有所述保护膜基材层的面相反的面上,所述粘附剂层(b)层叠在所述保护膜基材层的第二面上,而所述隔离膜层层叠在所述粘附剂层(b)的与层叠有所述保护膜基材层的面相反的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野雅枝长谷川慎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有泽制作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