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纸造纸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27300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纸造纸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物化处理单元、厌氧处理单元、生物选择单元、第一好氧处理单元、第二好氧处理单元和沉降单元;物化处理单元设有混凝剂投加装置;第一好氧处理单元设有微生物菌剂投加装置;第二好氧处理单元设有后生动物培养投加槽;第一好氧处理单元和第二好氧处理单元底部均设有与鼓风设备连通的曝气管网;沉降单元设有连通厌氧处理单元和生物选择单元的污泥回流管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处理系统用于造纸废水的处理,实现了废纸造纸废水处理的低污泥产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物工程与环境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废纸造纸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造纸工业是能耗、物耗高,对环境污染严重的行业之一,其污染特性是废水排放量大,其中C0D、悬浮物(SS)含量高,色度严重。废纸造纸废水的SS、C0D浓度较高,COD则由非溶解性COD和溶解性COD两部分组成,通常非溶解性COD占COD组成总量的大部分,当废水中SS被去除时,绝大部分非溶解性COD同时被去除。因此,废纸造纸废水处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去除SS和C0D。废水中的BOD同COD的比值一般约为O. 15 O. 25,生化性较差,大部分BOD和可溶性COD主要应用生物方法去除。废纸造纸废水的基本处理方法I、气浮或沉淀法采用气浮或沉淀方法,通过投加混凝剂,可去除绝大部分SS,同时去除大部分非溶解性COD及部分溶解性COD和BOD。其典型的处理工艺流程如下废水一筛网一集水池一气浮或沉淀一排放气浮和沉淀均为物化处理方法,处理效果与选用的设备、工艺参数、混凝剂等有关,其COD去除率一般高于制浆中段水的COD去除率,通常能达到70% 85%。对吨纸废水排放量> 150m3、浓度较低的中小型废纸造纸企业,通过气浮或沉淀处理,出水水质指标可达到或接近国家排放标准。2、物化与生化处理相结合对于吨纸废水排放量较低、废水含COD较高的大中型废纸造纸企业,期望通过单级气浮或沉淀的物化方法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有较大的难度,因为可溶性COD、BOD主要需通过生化方法才能有效去除。一般,采用物化加生化的处理方法,典型工艺流程如下废水一筛网一调节一沉淀或气浮一A/0或接触氧化一二沉池一排放A/0(缺氧一好氧)处理工艺,通过缺氧段的微生物选择作用,只是对有机物进行吸附,吸附在微生物体的有机物则在好氧段被氧化分解。因此A段停留时间短,约在40 60min。无论哪种方法处理废纸造纸废水都将产生二次污染物一污泥,因此追求污泥的最小化也是工程设计需考虑的问题。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原位减少剩余污泥产率,从源头上降低剩余污泥产量的各种污泥减量技术已成为废水生物处理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后生动物捕食微生物的污泥减量技术因具有经济高效、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后生动物原位消解污泥技术是根据生态学理论,基于物质与能量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的原理,通过强化食物链中后生动物的捕食作用以减少剩余污泥的产生量,在保证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使污泥的处理与处置从“末端治理”转移到“源头控制”。后生动物以有机残渣和死的生物体为食。随着水中有机物的减少,出现了轮虫、寡毛类、线虫,轮虫能够吞噬散落的污泥。例如,申请号为201110297195. 7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利用后生动物强化污泥原位减量系统及其工艺和应用,该系统由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后生动物生长区、二沉区五部分构成,生化系统在处理污水过程中通过设置后生动物生长区进行原位减量,在后生动物生长区内不断投加经过培养驯化的后生动物强化对污泥捕食作用,实现污泥原位减量的目的,该处理系统及工艺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和印染废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污泥减量效果在5(Γ80%。但是由于废纸造纸废 水的特殊的性质,该系统并不能适用于废纸造纸废水的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废纸造纸废水的处理系统,实现了废纸造纸废水处理的低污泥产率。一种废纸造纸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物化处理单元、厌氧处理单元、生物选择单元、第一好氧处理单元、第二好氧处理单元和沉降单元;所述物化处理单元设有混凝剂投加装置;所述第一好氧处理单元设有微生物菌剂投加装置;所述第二好氧处理单元设有后生动物培养投加槽;所述第一好氧处理单元和第二好氧处理单元底部均设有与鼓风设备连通的曝气管网;所述沉降单元设有连通厌氧处理单元和生物选择单元的污泥回流管路。废纸造纸废水经预处理后进入物化处理单元,向物化处理单元中投加混凝剂,去除废水中的大部分SS,同时去除大部分非溶解性COD及部分溶解性COD和BOD5,经物化处理单元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厌氧处理单元,进行厌氧水解,废纸造纸废水中由于氮磷含量较少,丝状细菌易生长,因此容易造成污泥膨胀,所以设置生物选择单元,在生物选择单元内,通过施加高负荷,能使高速率吸收易降解物质的微生物获得选择性生长优势,抑制丝状细菌的生长,预防污泥膨胀,改善污泥的沉淀性能;在第一好氧单元内投加微生物菌剂,分解掉废水中的纤维素,同时调节生化系统,增强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能力,消耗掉部分污泥;在第二好氧处理单元中投加后生动物,后生动物消耗污泥实现原位污泥减量,第二好氧处理单元出水进入二沉池进行沉降,二沉池中沉降后出水由出水管排出,一部分污泥由污泥回流管路回流至厌氧处理单元和生物选择单元,剩余部分送去脱水系统处理。废水在厌氧处理单元和生物选择区内需要与污泥达到最大限度的接触,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厌氧处理单元设有布水器,通过布水器将污泥均匀的分布在污泥中;所述生物选择单元内设有潜水搅拌机,通过搅拌机使泥水充分接触。当废水中污染物浓度较高时,为了减轻好氧处理单元的负担,可以使生物选择区分担一部分好氧处理,因此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生物选择单元底部设有与鼓风设备连通的曝气管网,该曝气管网在正常状态下处理关闭状态,只有当水温较低时或者废水浓度较高时开启,水温较低时开启补充氧气,废水浓度较高时开启充当好氧处理单元。所述的物化处理单元为气浮池,气浮过程中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浮渣含氧,不易腐化,有利于有序处理。所述的沉降单元为二沉池或序批式反应器;所述的二沉池选择平流式沉淀池或斜管(板)式沉淀池,选择平流式沉淀池时,沉淀池中的污泥通过真空泵抽出,然后回流至厌氧处理单元和生物选择单元;当采用斜管(板)式沉淀池时,直接在沉淀池底部设置带泵的回流管路,回流至厌氧处理单元。在所述厌氧处理单元中可以增设生物填料载体,增加生物量和拦截污泥以减少污泥流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I)本技术处理系统流程简洁、操作运行管理方便。2)利用食物链作用强化微型动物对细菌捕食的技术,最终达到污泥自身产量的·减少,致使污泥处置从“末端治理”转移到“源头控制”。3)将微生物强化消化与微型后生动物强化捕食相组合,易于形成食物链,可实现对剩余污泥60%-80%的污泥减量效果,且不影响原生化系统污水处理效果,C0D、氨氮、TP等指标稳定。4)本技术处理系统适用于一切活性污泥法废水生物处理及其变形工艺对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可以在不影响污水厂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实施污泥减量化改造,投资省、运行费用低、见效快,推广应用价值高。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一种废纸造纸废水的处理系统,物化处理单元4采用气浮池,气浮池4下游设置生化处理系统,生化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厌氧处理单元7、生物选择单元9、第一好氧处理单元10、第二好氧处理单元11和二沉池16,他们之间均通过带泵的管路连通。厌氧处理单元7、生物选择单元9、第一好氧处理单元10、第二好氧处理单元11均为处理池。在气浮池4上游设置进水泵1,在进水泵I与气浮池4之间的管路上设置阀门2和流量计3,在气浮池4上设置混凝剂投加装置5。在厌氧处理单元内7设有布水器8,布水器8由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废纸造纸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物化处理单元(4)、厌氧处理单元(7)、生物选择单元(9)、第一好氧处理单元(10)、第二好氧处理单元(11)和沉降单元(16);所述物化处理单元(4)设有混凝剂投加装置(5);所述第一好氧处理单元(10)设有微生物菌剂投加装置(13);所述第二好氧处理单元(11)设有后生动物培养投加槽(12);所述第一好氧处理单元(10)和第二好氧处理单元(11)底部均设有与鼓风设备(14)连通的曝气管网(15);所述沉降单元(16)设有连通厌氧处理单元(7)和生物选择单元(9)的污泥回流管路(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荣武韦彦斐喻治平李明智沈浙萍张刚王慧荣李欲如许青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