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石炉料面处理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料面处理装置;其包括操纵杆、道轨、轴、车轮和支撑座;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有车轮,在轴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操纵杆的后端分别与支撑座的上端和道轨的前部固定安装在一起,在道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重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固定螺帽、左定位栓和右定位栓调节道轨伸入操纵杆内的长度、在轴两端安装车轮使操作更省力,实现炉内死角、炉墙周围料面结块的处理,确保了电石炉长期平稳运行,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安全隐患。(*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石炉料面处理装置
,是一种料面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电石炉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受原材料质量、炉况波动等影响,电石炉料面易出现结块,为保证电石炉吃料情况正常及炉内良好的料层结构,需要定期翻撬料面。正常生产时炉内温度较高(约1000°c至1500°c),炉内结块硬,必须使用重型道轨或较粗圆钢进行翻撬。目前,各电石炉处理料面工具均使用重型轨道(Im重24Kg,现场使用长度为7. 5米)或050mm圆钢(Im重32Kg,现场使用长度为4m)。电石炉料面工的主要任务是将最上层的生料、硬块进行翻撬,使电石炉保持良好的炉况。处理料面时,以炉门为支点,至少要8名操作人员才能进行处理料面工作。操作过程中,由于使用工具较为笨重,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砸伤事故。处理完料面时,操作人员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电石炉内料面结块严重时,炉内死角、炉墙周围结块无法处理,如果长时间不处理影响电石炉的使用寿命,为正常安全生产带来隐 患。用道轨或圆钢翻撬耗费人力却不能彻底进行处理,导致炉内透气性变差,炉压增大,发生喷料现象使炉料大量下落到熔池,破坏了料层结构,影响电石炉长期平稳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料面处理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装置笨重、操作费时费力、炉内死角、炉墙周围结块无法处理,影响电石炉长期平稳运行和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料面处理装置,包括操纵杆、道轨、轴、车轮和支撑座;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有车轮,在轴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操纵杆的后端分别与支撑座的上端和道轨的前部固定安装在一起,在道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重锤。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在支撑座上可固定安装有与电石炉炉口相对应的防护网。上述操纵杆上沿轴向可有通孔,在操纵杆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螺帽并与通孔相连通,在左侧和右侧的固定螺帽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能顶紧在道轨上的左定位栓和右定位栓。上述支撑座可包括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左支撑杆的右端和右支撑杆的左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操纵杆的右端与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底部分别有螺杆孔,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底部分别与轴的左部和右部通过螺杆孔、螺杆和螺帽固定安装在一起。上述在操纵杆的左部可固定连接有扶手。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固定螺帽、左定位栓和右定位栓调节道轨伸入操纵杆内的长度、在轴两端安装车轮使操作更省力,实现炉内死角、炉墙周围料面结块的处理,确保了电石炉长期平稳运行,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安全隐患。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I在没有操纵杆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操纵杆,2为道轨,3为轴,4为车轮,5为重锤,6为防护网,7为通孔,8为固定螺帽,9为左定位栓,10为右定位栓,11为左支撑杆,12为右支撑杆 ,13为螺杆。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I、2所示,该料面处理装置包括操纵杆I、道轨2、轴3、车轮4和支撑座;在轴3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有车轮4,在轴3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操纵杆I的后端分别与支撑座的上端和道轨2的前部固定安装在一起,在道轨2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重锤5。这样,便于操纵杆I和道轨2整体移动。重锤5便于用来砸料面。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料面处理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2所示,在支撑座上固定安装有与电石炉炉口相对应的防护网6。这样,便于防护网6起到防火、防尘的目的。防止电石炉塌料发生人员烫伤事故。如附图1、2所示,在操纵杆I上沿轴向有通孔7,在操纵杆I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螺帽8并与通孔7相连通,在左侧和右侧的固定螺帽8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能顶紧在道轨2上的左定位栓9和右定位栓10。这样,通过固定螺帽8、左定位栓9和右定位栓10调节道轨2伸入操纵杆I内的长度,道轨2调节到适当长度后通过左定位栓9和右定位栓10将其固定,防止道轨2在作业中滑动。如附图1、2所示,支撑座包括左支撑杆11和右支撑杆12 ;左支撑杆11的右端和右支撑杆12的左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操纵杆I的右端与左支撑杆11和右支撑杆1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左支撑杆11和右支撑杆12的底部分别有螺杆孔,左支撑杆11和右支撑杆12的底部分别与轴3的左部和右部通过螺杆孔、螺杆13和螺帽固定安装在一起。如附图I所示,在操纵杆I的左部固定连接有扶手。这样,便于操作。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权利要求1.一种料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纵杆、道轨、轴、车轮和支撑座;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有车轮,在轴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操纵杆的后端分别与支撑座的上端和道轨的前部固定安装在一起,在道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重锤。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料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座上固定安装有与电石炉炉口相对应的防护网。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料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操纵杆上沿轴向有通孔,在操纵杆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螺帽并与通孔相连通,在左侧和右侧的固定螺帽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能顶紧在道轨上的左定位栓和右定位栓。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料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座包括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左支撑杆的右端和右支撑杆的左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操纵杆的右端与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底部分别有螺杆孔,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底部分别与轴的左部和右部通过螺杆孔、螺杆和螺帽固定安装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料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座包括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左支撑杆的右端和右支撑杆的左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操纵杆的右端与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底部分别有螺杆孔,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底部分别与轴的左部和右部通过螺杆孔、螺杆和螺帽固定安装在一起。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料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操纵杆的左部固定连接有扶手。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料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操纵杆的左部固定连接有扶手。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料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操纵杆的左部固定连接有扶手。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料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操纵杆的左部固定连接有扶手。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电石炉料面处理装置
,是一种料面处理装置;其包括操纵杆、道轨、轴、车轮和支撑座;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有车轮,在轴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操纵杆的后端分别与支撑座的上端和道轨的前部固定安装在一起,在道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重锤;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固定螺帽、左定位栓和右定位栓调节道轨伸入操纵杆内的长度、在轴两端安装车轮使操作更省力,实现炉内死角、炉墙周围料面结块的处理,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料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纵杆、道轨、轴、车轮和支撑座;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有车轮,在轴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操纵杆的后端分别与支撑座的上端和道轨的前部固定安装在一起,在道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重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斌,朱继斌,胡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中泰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