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筒式余热回收及块状物一次成型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30836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05:48
一种旋转筒式余热回收及块状物一次成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滚筒成型装置,该滚筒成型装置包括滚筒筒体、驱动装置和托轮装置,滚筒筒体由两个托轮装置倾斜地支撑;在该滚筒筒体的较高端和较低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在该滚筒筒体的外周面装有驱动装置和托轮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有效的回收电石坨等液态物料中的余热,;回收后的余热以蒸汽形式进行循环利用;大大缩短了电石坨冷却的时间;避免了因人工破碎电石造成的粉料形成,节省了车间人力和场地的占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筒式余热回收及块状物一次成型传输装置,主要用于液态电石等高温物料的余热回收及固体一次成型和传输。
技术介绍
电石即碳化钙,为无机化合物,无色晶体,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主要用于产生乙炔气。也用于有机合成、氧炔焊接等。电石成品的冷却和破碎是一个长期困扰电石企业的难题。从电热炉(其内装有放 电电极)的出炉口流出的电石熔体的出炉温度高达1800°C -2200°C,现在普遍采用的工艺为在出炉口放置多个冷却锅,电石熔体出炉后直接进入冷却锅,当冷却锅盛满液态电石后,运输小车经运输轨道将冷却锅运输到冷却车间,到达冷却车间后将冷却锅静置或者用强风对其降温冷却。当液态电石冷却后变成固态电石砣,达到要求的温度,将固态电石砣运输至破碎车间,进行人工破碎。上述的电石熔体出炉后的冷却成型破碎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 1)造成了大量高温电石余热的损失,还占用了很大的生产空间; 2)电石坨冷却时间较长,大概需经26小时冷却后才可进行破碎,生产效率低; 3)自然或强风降温冷却过程中的电石属开放式放置,因电石遇水立即发生激烈反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4)冷却后的电石坨需要人工破碎,一方面破碎过程会造成15 25%的粉料损失,产生了电石产品的损耗;另一方面还增加了车间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旋转筒式余热回收及块状物一次成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生产效率低,占用面积大,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现场温度高,浪费能源以及不安全隐患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筒式余热回收及块状物一次成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滚筒成型装置,该滚筒成型装置包括滚筒筒体、驱动装置和托轮装置,滚筒筒体由两个托轮装置倾斜地支撑;在该滚筒筒体的较高端和较低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在该滚筒筒体的外周面装有装有驱动装置和托轮装置。在所述的滚筒筒体的内周面设有耐火内衬,内衬内部设有锚钩,在该耐火内衬的内面设有成型槽。在该滚筒筒体4的较高端和较低端的外周面分别装有出水环和进水环,在出水环和进水环上分别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 ;在所述的滚筒筒体的中间设有水夹层,该水夹层的两端分别与出水口和进水口连通。所述的水夹层41被分隔为多个沿轴向的矩形通道。所述的出水环和进水环的结构相同,包括外环、内环、滚筒环、滚珠和密封环,滚筒环与滚筒筒体连接,在该滚筒环上设有滚筒环径向孔,径向孔的内端通过设在滚筒环内侧的轴向水通道与所述的水夹层相通;在滚筒环的外周面连接内环,在内环上设有内环径向孔;在该内环的外周面通过滚珠和密封环与外环转动密封连接,在内外环之间设有凹槽;所述的出水口或进水口设在该外环上。在所述的滚筒筒体的后端套接一出料端,所述的出料口设在该出料端的下面,出料端不随滚筒筒体转动。在所述的滚筒筒体的外周面装有滚筒齿轮;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驱动电机、变速器和驱动底座,主动齿轮支撑安装在驱动底座上,并与所述的滚筒齿轮啮合;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变速器与主动齿轮传动连接。在所述的滚筒筒体的外周面至少设有两个扩径的筒体轨道,在每一筒体轨道的下面各装有一组托轮装置,该托轮装置包括托轮底座、一对托轮和一对限位轮,托轮和限位轮转动支撑在托轮底座上;一对托轮分别设在筒体轨道的下面两边,托轮与筒体轨道的外周面相切。 还包括一对限制滚筒筒体轴向移动的限位轮,该限位轮转动安装在托轮底座上,分别位于筒体轨道下端的两侧。在所述的滚筒成型装置的出料口一端设有提升机,其下端的入口与滚筒成型装置的出料口相对应;在所述的设有提升机的旁边设有料仓,提升机上端的出口与该料仓的上端口相对应;在该料仓装有料位计,在该料仓下端的放料口装有电动阀,能够定量向运料车放出物料。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有效的回收电石坨等液态物料中的余热,;回收后的余热以蒸汽形式进行循环利用;大大缩短了电石坨冷却的时间;避免了因人工破碎电石造成的粉料形成,节省了车间人力和场地的占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总体构成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滚筒的轴向剖视图(进水端和出水端局部); 图3是图2中进水端处的局部放大 图4是图I的A-A剖视 图5是图I的B-B剖视 图6是图I的C-C剖面图(滚筒内壁的凹槽结构,不含循环水路)。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实施例。附图标记说明1、筒体进料口,2、出水环,21、出水口,3、筒体轨道,4、滚筒筒体,41、水夹层,42、滚筒内壁的耐火内衬,43、成型槽,44、内衬锚钩,5、驱动装置,51、主动齿轮,52、驱动电机,53、驱动底座,6、滚筒齿轮,61、滚筒齿轮固定件,7、托轮装置,71、托轮,72、托轮底座,73、限位轮,8、进水环,80、内环径向孔,81、进水口,82、外环,83、内环,84、滚筒环,85、滚珠,86、密封环,87、滚筒环径向孔,88、滚筒环的轴向水通道,89、内外环之间的凹槽,9、出料端,91、出料口,10、冶炼炉电极,20、冶炼炉炉体,30、挡火板,40、出炉口,50、出炉平台,60、滚筒成型装置,70、提升机入口,90、提升机,95、料仓,100、料位计,110、电动阀,120、运料车。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一种旋转筒式余热回收及块状物一次成型传输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为图I 图6所示的滚筒成型装置,该滚筒成型装置包括滚筒筒体4、驱动装置5和托轮装置7,滚筒筒体4由两个托轮装置7倾斜地支撑;在该滚筒筒体4的较高端和较低端分别设有进料口 I和出料口 91 ;在该滚筒筒体4的外周面装有装有驱动装置5和托轮装置7。参见图6,在所述的滚筒筒体4的内周面设有耐火内衬42,在该耐火内衬的内周面设有成型槽43,在内衬42的内部设有锚钩44,锚钩44为Y形的金属片,其下端与滚筒筒体4的金属内壁焊接,用于锚固耐火内衬42,使其牢固地与筒体结合。成型槽43可以是沿轴向的通槽,也可是沿轴向和圆周的纵横交叉的槽。此成型槽43结构的特点为底部小、上口大,这种结构非常有利于变成固态的电石脱出,达到固态电石一次成型的目的。耐火内衬42和成型槽43可以只设在滚筒筒体4与进料口 I相邻的半部或大半部。参见图I 一图3,在该滚筒筒体4的较高端和较低端的外周面分别装有出水环2和进水环8,在出水环2和进水环8上分别设有出水口 21和进水口 81,通过法兰接口与外部 的冷却水循环系统连接。在所述的滚筒筒体4的中间设有水夹层41,该水夹层41的两端分别与出水口 21和进水口 81连通。所述的水夹层41由角钢或者折弯钢板焊接在筒体外壁,分隔为多个沿轴向的矩形通道(图4)。所述的出水环2和进水环8的结构相同,相当于轴承的作用,并为循环水的出水口21或进水口 81提供设置处。下面以进水环8为例说明其构造 进水环8包括外环82、内环83、滚筒环84、滚珠85和密封环86,滚筒环84与滚筒筒体 4连接,在该滚筒环84上设有滚筒环径向孔87,径向孔87的内端通过设在滚筒环84内侧的轴向水通道88与所述的水夹层41相通;在滚筒环84的外周面连接内环83,在内环83上设有内环径向孔80 ;在该内环83的外周面通过滚珠85和密封环86与外环82转动密封连接,在内外环之间设有凹槽89 ;所述的出水口 21或进水口 81设在该外环82上。当滚筒筒体4旋转时,内环83和滚筒环84随筒体一起旋转;外环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筒式余热回收及块状物一次成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滚筒成型装置,该滚筒成型装置包括滚筒筒体、驱动装置和托轮装置,滚筒筒体由两个托轮装置倾斜地支撑;在该滚筒筒体的较高端和较低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在该滚筒筒体的外周面装有驱动装置和托轮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转筒式余热回收及块状物一次成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滚筒筒体的内周面设有耐火内衬,内衬内部设有锚钩,在该耐火内衬的内面设有成型槽。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转筒式余热回收及块状物一次成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滚筒筒体的较高端和较低端的外周面分别装有出水环和进水环,在出水环和进水环上分别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 ;在所述的滚筒筒体的中间设有水夹层,该水夹层的两端分别与出水口和进水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筒式余热回收及块状物一次成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水夹层被分隔为多个沿轴向的矩形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筒式余热回收及块状物一次成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环和进水环的结构相同,包括外环、内环、滚筒环、滚珠和密封环,滚筒环与滚筒筒体连接,在该滚筒环上设有滚筒环径向孔,径向孔的内端通过设在滚筒环内侧的轴向水通道与所述的水夹层相通;在滚筒环的外周面连接内环,在内环上设有内环径向孔;在该内环的外周面通过滚珠和密封环与外环转动密封连接,在内外环之间设有凹槽;所述的出水口或进水口设在该外环上。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元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思能达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