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点温度测量装置,所述多点温度测量装置包括云母带、管体、热电偶、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多个测温段和顶段,所述顶段、测温段、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和管体通过螺纹和螺钉连接成一个整体。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测量电极焙烧区域的温度来监测自焙电极的焙烧情况,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灵敏度高,热电偶的有效测温点位于相对独立的测温段内部,测量数据误差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温度测量装置,属于测量与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测量自焙电极焙烧区域的温度,监测电极的焙烧情况的多点温度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以无烟煤、焦炭、浙青和焦油为原料,在一定温度下制成电极糊,然后把电极糊装入已安装在电炉上的电极筒中,经过焙烧形成自焙电极。自焙电极的外层是由f 2mm的钢板制成的圆筒,电极糊定期添加在圆筒内。随着生产的进行,下部电极逐渐消耗,电极糊下移。在25°C至12(T200°C温度下,电极糊逐步软化,直至全部成为液体状态。随着温度上升至65(T750°C,粘结剂逐渐挥发,电极糊逐渐粘稠。当温度上升至90(Tl00(rC,电极糊烧结成坚硬的整体,转化为导电电极。自焙电极因工艺简单、成本低,因此被广泛用于铁合金电炉、电石炉等。电极是电炉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电极正常运行,才能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如果电极压放速度大于电极焙烧速度,则发生流糊、软断事故。如果电极焙烧速度过快,则发生硬断事故。自焙电极位于炉内,操作人员无法直接观察到电极的焙烧情况,大多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来判断,或通过观察电极端头表面颜色间接推断电极的焙烧情况。如果在电极焙烧过程中电极管理不当,就会发生电极事故,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事实上,目前国内炉子的电极事故是频繁发生的。现有的操作方式主要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水平和熟练程度,通过经验进行的推测误差较大,并不能准确反映电极内部的焙烧情况,无法杜绝电极事故。由于电极糊的焙烧情况与温度直接相关,因此通过测量电极糊的温度来监测电极糊的焙烧情况是可行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测量自焙电极内部的多点温度测量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点温度测量装置包括云母带、管体、热电偶、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多个测温段和顶段。所述顶段为一圆柱体,其顶部为半球形以便插入电极糊中,在所述顶段圆柱体一侧的端面中心上有一盲孔,围绕所述盲孔的四周均设置有螺纹孔,螺钉拧入螺纹孔,将所述顶段与所述测温段连接在一起;多个所述测温段为圆柱体,其端面中心上设置有一通孔,环绕所述通孔的四周均设置有用于连接上段的螺纹盲孔和用于连接下段的螺纹沉孔,各个所述测温段之间用沉头螺钉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为薄壁筒形件,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开口的一端带有内螺纹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匹配,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的端面中心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热电偶的一中心通孔,环绕所述中心通孔的四周均设置有用于把合螺钉的多个环绕通孔,所述螺钉将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测温段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段为中空薄壁管件,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管体相连接;所述热电偶的端点分别位于所述顶段的底部和多个所述测温段的中间,所述热电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测温段到达底部,所述热电偶的端点为有效测温点;所述管体为一无缝钢管,所述管体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的一端具有内螺纹,并且所述管体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云母带用于将多支热电偶捆扎在一起,使所述多支热电偶成为一个整体。优选地,所述顶段、所述测温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均由耐热不锈钢制成。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两端带有旋向相反的外螺纹;优选地,所述热电偶为多支多点形式,所述热电偶具有不同长度。其中,所述多支多点形式是指由多支分离的不同长度的铠装热电偶组成,每支铠装热电偶的外径为φθ.5(p6n优选地,所述管体、所述顶段、所述测温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径相同且同轴。优选地,在所述顶段、所述测温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均安装有云母垫,所述云母垫的表面涂有耐高温粘结剂。优选地,所述顶段、所述测温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相邻段之间的孔隙处填充有耐火保温棉。优选地,在所述测温段与所述热电偶之间的间隙填充有金属体。优选地,所述热电偶的有效测温点位于相对独立的所述测温段内部。优选地,所述顶段、所述测温段、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管体通过螺纹和螺钉连接成一个整体。 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测量电极焙烧区域的温度来监测自焙电极的焙烧情况,结构紧凑、灵敏度高,热电偶的有效测温点位于相对独立的测温段内部,因此测量数据误差小。同时,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测量自焙电极内部温度来监测电极焙烧情况,改变操作人员依靠经验判断的局面,预知可能发生的电极事故,从而引导操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电极事故发生;(2)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测温段、顶段均由耐热不锈钢加工而成,耐热不锈钢可以耐受较高的温度,同时具有较大的导热系数,可很快地将外界温度变化传递给热电偶测温点,响应时间短;(3)各段外径相同,当装置与电极糊间有相对运动时,可以大大减小它们之间的摩擦力;(4)相邻测温段间用云母垫隔开,云母垫导热系数小,相邻测温段热量传递少,使热电偶各个测温点的温度尽可能地接近测量电极糊的实际温度;(5)云母垫的两个端面涂覆耐高温粘结剂,可防止电极糊中的浙青和焦油侵蚀,延长使用寿命;(6)相邻段之间的孔隙处填充耐火保温棉,保证高温环境下很好的隔热效果,大大减小了相邻段间的热量传递;(7)用金属体填充测温段与热电偶之间的间隙,增大接触面积,热量可以快速传递给热电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多点温度测量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A-A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I处放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B-B视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多点温度测量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多点温度测量装置的安装方式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云母带1、管体2、热电偶3、第一连接段4、第二连接段5、测温段6、顶段7、热电偶的信号线8、吊环9、螺钉10、云母垫11、耐高温粘结剂13、填充耐火保温棉13、垫圈14、极心圆15、电极筒16、本专利技术安装位置17、电极筒筋板18、半环19、底座20。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审查员能够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附以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多点温度测量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A-A视图。本专利技术包括云母带1、管体2、热电偶3、第一连接段4、第二连接段5、多个测温段6和顶段7。顶段7由耐热不锈钢制作而成,其外形为一圆柱体,顶部为半球形,以便于插入电极糊中。在圆柱体一侧的端面中心上有一盲孔,围绕盲孔的四周均布螺纹孔,螺钉拧入螺纹孔,将顶段7与测温段6连接在一起。测温段6是由耐热不锈钢制作而成的圆柱体,其端面中心上有一通孔,围绕通孔的四周均布用于连接上段的螺纹盲孔和用于连接下段的螺纹沉孔。各段之间用沉头螺钉连接,节省空间和便于拆装,测温段6具有相同的四段。第二连接段5为耐热不锈钢薄壁筒形件,薄壁筒形件开口的一端带内螺纹,与第一连接段4配合,另一端端面中心上有一通孔,围绕通孔的四周均布通孔,中心通孔用于安装热电偶3,周围的通孔用于把合螺钉,螺钉可将第二连接段5与测温段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段4为耐热不锈钢中空薄壁管件,其两端带有旋向相反的外螺纹。由于电极焙烧区域最高温度可达60(T80(TC,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热电偶3具有不同长度。热电偶3选用K型铠装热电偶,为多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点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点温度测量装置包括云母带(1)、管体(2)、热电偶(3)、第一连接段(4)、第二连接段(5)、多个测温段(6)和顶段(7);其中:?顶段(7)为一圆柱体,其顶部为半球形以便插入电极糊中,在顶段(7)圆柱体一侧的端面中心上有一盲孔,围绕盲孔的四周均设置有螺纹孔,螺钉拧入螺纹孔,将顶段(7)与测温段(6)连接在一起;?多个测温段(6)为圆柱体,其端面中心上设置有一通孔,环绕通孔的四周均设置有用于连接上段的螺纹盲孔和用于连接下段的螺纹沉孔,各个所述测温段之间用沉头螺钉连接;?第二连接段(5)为薄壁筒形件,第二连接段(5)的开口的一端带有内螺纹并与第一连接段(4)匹配,第二连接段(5)的另一端的端面中心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热电偶的一中心通孔,环绕所述中心通孔的四周均设置有用于把合螺钉的多个环绕通孔,所述螺钉将第二连接段(5)与测温段(6)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段(4)为中空薄壁管件,第一连接段(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段(5)和管体(2)相连接;?热电偶(3)的端点分别位于顶段(7)的底部和多个测温段(6)的中间,热电偶(3)依次穿过第一连接段(4)、第二连接段(5)和测温段(6)到达底部,热电偶(3)的端点为有效测温点;?管体(2)为一无缝钢管,管体(2)与第一连接段(4)连接的一端具有内螺纹,并且管体(2)通过螺钉与第一连接段(4)连接成一个整体;?云母带(1)用于将多支热电偶捆扎在一起,使所述多支热电偶成为一个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点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点温度测量装置包括云母带(I)、管体(2)、热电偶(3)、第一连接段(4)、第二连接段(5)、多个测温段(6)和顶段(7);其中顶段(7)为一圆柱体,其顶部为半球形以便插入电极糊中,在顶段(7)圆柱体一侧的端面中心上有一盲孔,围绕盲孔的四周均设置有螺纹孔,螺钉拧入螺纹孔,将顶段(7)与测温段(6)连接在一起;多个测温段(6)为圆柱体,其端面中心上设置有一通孔,环绕通孔的四周均设置有用于连接上段的螺纹盲孔和用于连接下段的螺纹沉孔,各个所述测温段之间用沉头螺钉连接;第二连接段(5)为薄壁筒形件,第二连接段(5)的开口的一端带有内螺纹并与第一连接段(4)匹配,第二连接段(5)的另一端的端面中心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热电偶的一中心通孔,环绕所述中心通孔的四周均设置有用于把合螺钉的多个环绕通孔,所述螺钉将第二连接段(5)与测温段(6)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段(4)为中空薄壁管件,第一连接段(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段(5)和管体(2)相连接;热电偶(3 )的端点分别位于顶段(7 )的底部和多个测温段(6 )的中间,热电偶(3 )依次穿过第一连接段(4)、第二连接段(5)和测温段(6)到达底部,热电偶(3)的端点为有效测温占.管体(2)为一无缝钢管,管体(2)与第一连接段(4)连接的一端具有内螺纹,并且管体(2)通过螺钉与第一连接段(4)连接成一个整体;云母带(I)用于将多支热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元彬,王宇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思能达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