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环境的无线测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79621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环境的无线测温系统,包括:无线测温端和无线汇聚终端;所述无线测温端采集的温度信号传送到无线汇聚终端,无线汇聚终端解析温度信号,并与温度实时监控中心的上位机进行通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温度传感器和测温终端分离安装,使温度传感器能够更贴近测温点,温度测量精确度高,能够实时监控温度,并且温度传感器和测温终端分离安装,使安装方便灵活,并且扩大了使用范围,不易受空间限制,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无线防冲突组网技术,可多通道传送数据,双向传输数据,可分组管理无线测量终端,实现数据中转传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温度测量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高温环境中的温度测量系统。
技术介绍
温度的测量值是工业对象中主要的温度控制参数之一。例如冶金、机械、玻璃、陶瓷、食品、化工各类工业中广泛使用的各种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等,对工件的处理温度要求严格控制。监测炉内温度是涉及热力、材料、电子、信息多领域的交叉综合技术,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监测炉内温度是高温设备系统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目前国内对高温炉的温度跟踪测量以及采集数据设备由微型温度记录仪和抗高温保温箱组成。测量过程是在记录仪进行入炉内前,要对其进行初始参数的设定,采集到的数据传送至计算机终端进行数据处理。测量结果准确度高,精确度差,并且测温设备使用不方便,推广应用有困难;再则,这种测量方式需要人工进行巡查,不能得到实时温度数据,数据具有滞后性,起不到温度实时报警功能。而有线通讯方式的电子仪表不符合高温环境测量仪表规范,实用寿命短,限制了使用范围。此外,温度传感器与测温点距离大,温度测量误差大。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温环境的温度测量设备,用以解决高温系统设备的温度数据的实时采集、转换、存储和发送。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温环境的无线测温系统,包括无线测温端和无线汇聚终端;所述无线测温端采集的温度信号传送到无线汇聚终端,无线汇聚终端解析温度信号,并与温度实时监控中心的上位机进行通信。所述无线测温端和无线汇聚终端之间设有无线中继器;所述无线测温端采集的温度信号传送到无线中继器,无线中继器对温度信号进行整流、滤波、放大,并将信号传送到无线汇聚终端。无线中继器用于当测温终端与汇聚终端距离超出有效传输距离,或由于现场电磁等干扰造成的传输距离缩减的情况,其采用外置电源供电,内部设有整流,滤波电路,保证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真实性;同时,外置的4dB天线可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所述无线测温端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测温终端;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测温终端分离安装;使温度传感器能够更贴近测温点,温度测量精确度高,能够实时监测温度,实现温度实时监控,同时温度传感器和测温终端分离安装后,各部分体积小,安装更加灵活,不易受空间限制。所述测温终端包括无线测温电路板、测温终端外壳和耐火层;所述无线测温电路板固定于测温终端外壳内,所述无线测温电路板和测温终端外壳之间设有耐火层;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测温终端连接;所述测温终端外壳采用耐腐蚀,抗机械冲击,抗高温材料制成,可适用于高达1800°C的高温环境。所述无线测温电路板包括:A/D转换模块、单片机和无线发射模块;所述单片机模块内设有FLASH存储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实时温度,并将采集到的温度模拟信号送入测温终端中的A/D转换模块,A/D转换模块将温度模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将数字信号送入单片机模块,单片机模块将数字信号进行计算、编号、存储处理并存入FLASH存储器内,无线发射模块将数字信号送出。其中A/D转换模块采用18位A/D芯片;所述单片机为低功耗高速单片机,低功耗,高灵敏度;所述无线发射模块为可调功率无线发射芯片;并采用高容量可更换锂电池为无线测温电路板供电,保证了数据的高可靠性,精确性,所述无线测温电路板整体功耗低,使用寿命长。 所述无线汇聚终端上安装GPRS模块或CDMA模块,以满足远程数据传输需求,一个汇聚终端可以接收来自几十甚至几百个测温终端传送的数据,外置天线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本技术中所述无线汇聚终端采用以太网口,或RS-232接口,或RS-485接口。本技术中所述无线发射模块中无线发射天线为螺旋式铜制天线,焊接在无线测温电路板中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无线测温端中的温度传感器采集实时温度信号,并将采集到的温度模拟信号送入测温终端中的A/D转换模块,A/D转换模块将温度模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将数字信号送入单片机,单片机将数字信号进行计算、编号、存储处理并存入FLASH存储器内,无线发射模块将数字信号通过天线送至无线中继器中或者直接发送到无线汇聚终端,无线汇聚终端解析温度信号,并与温度实时监控中心的上位机进行通信,以实现温度实时监测,报警,数据查询等功能。本技术中所述无线发射芯片工作在433MHZ频段,采用间歇式发送;采用间歇式的发送方式保证了测量的温度的准确性,也延长了无线测温装置的使用寿命。本技术中所述传感器采用钼铑合金B型热电偶材料,钼铑合金B型热电偶材料易导热,耐腐蚀,对温度变化敏感,进一步提高了测温的准确性;并且钼铑合金B型热电偶材料耐热性好,适用温度范围在0-1400°C之间。本技术中所述无线测温电路板和测温终端外壳之间的耐火层采用陶瓷纤维棉或硅酸铝纤维棉;耐火层的耐高温范围是1050-1600°C,具有稳定的抗高温特性。所述测温终端外壳上的数据线接入孔处的耐火层选择陶瓷纤维盘根,所述陶瓷纤维盘根由玻璃纤维或耐热合金丝增强的硅酸铝纤维编织而成;所述陶瓷纤维盘根耐高温范围IOOO0C -1260。。。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中温度传感器和测温终端分离安装,使温度传感器能够更贴近测温点,温度测量精确度高,能够实时监控温度,并且温度传感器和测温终端分离安装,使安装方便灵活,并且扩大了使用范围,不易受空间限制。2、本技术中温度传感器采用易导热,耐腐蚀材料制成,对温度变化敏感,测温准确。3、本技术中测温终端外壳采用耐腐蚀,抗机械冲击,抗高温材料制成,可适用于不同的高温环境,其中最高耐温度可以达到1800°C。4、本技术整体采用低功耗、功耗低元件,且使用寿命长。5、本技术对外传送数据采用无线传送方式,避免了布线的麻烦,使用范围广。6、本技术中无线中继器其采用外置电源供电,内部设有整流,滤波电路,保证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7、本技术中无线汇聚终端只采用一根数据线或网线便可与上位机进行通信,降低了布线的成本和难度,提高了可靠性。汇聚终端对应的测温终端数量可自行设定,在通信范围内,可随意添加,删除无线测温终端,提高了灵活性。8、本技术采用无线防冲突组网技术,可多通道传送数据,双向传输数据,可分组管理无线测量终端,实现数据中转,在此基础上可添加CDMA/GPRS模块,以满足远程数据传输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无线测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温环境的无线测温系统,包括无线测温端和无线汇聚终端;所述无线测温端采集的温度信号传送到无线汇聚终端,无线汇聚终端解析温度信号,并与温度实时监控中心的上位机进行通信。实施例2如图2所示的一种高温环境的无线测温系统,包括无线测温端、无线中继器和无线汇聚终端;所述无线测温端采集的温度信号传送到无线中继器,无线中继器将温度信号传送到无线汇聚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温环境的无线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测温端和无线汇聚终端;所述无线测温端采集的温度信号传送到无线汇聚终端,无线汇聚终端解析温度信号,并与温度实时监控中心的上位机进行通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环境的无线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测温端和无线汇聚终端;所述无线测温端采集的温度信号传送到无线汇聚终端,无线汇聚终端解析温度信号,并与温度实时监控中心的上位机进行通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环境的无线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测温端和无线汇聚终端之间设有无线中继器;所述无线测温端采集的温度信号传送到无线中继器,无线中继器对温度信号进行整流、滤波、放大,并将信号传送到无线汇聚终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环境的无线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测温端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测温终端;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测温终端分离安装; 所述测温终端包括无线测温电路板、测温终端外壳和耐火层;所述无线测温电路板固定于测温终端外壳内,所述无线测温电路板和测温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湃张小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迪芬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