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电源单线取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226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使用交流电源单线取电电路,所述电路连接于交流电源输入与受控设备之间,在开关模块关断期间,控制模块的电能由降压模块与受控设备串联所提供,此时控制模块处于低功耗状态,受控设备仅会产生非常微弱功耗,可以忽略不计;在开关模块打开期间,控制模块的电能由整流模块提供,此时降压模块停止工作。通过开关模块的打开与关断即可完成交流电源的取电过程。可完成交流电源的取电过程。可完成交流电源的取电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流电源单线取电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家居、物联网技术等领域,特别是需要单线供电的智能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三次产业革命已经在我们身边悄无声息地进行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智能设备的大量应用,正在推动着这次产业革命进入千家万户。然而老旧的开关及控制电路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不需要重新布线、直接简单替换、高效转换、绿色节能是我们的共同期待。市场上现有的单线取电电路成本过高、结构复杂、故障率高,然而本电路结构简单、构思巧妙、高效节能为需要单线供电的智能化设备提供了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流电源单线取电电路,通过利用双向可控硅的开关特性,分时取电达到能量高效转换的目的。
[0004]交流电源单线取电电路包括:
[0005]降压模块,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入端串联于交流电源与受控设备之间,在开关模块关闭时,降压模块给控制模块供电;
[0006]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供电输入端与所述降压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内部包括传感器检测电路和无线收发电路;
[0007]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内双向可控硅主电极串联于交流电源和受控设备之间,所述开关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一个信号输出端相连接,由所述控制模块决定所述开关模块的开关状态;
[0008]整流模块,所述整流模块连接于开关模块和控制模块之间,在开关模块打开时整流模块转换电压给控制模块供电。
[0009]所述降压模块还包括整流单元和降压单元;
[0010]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串联于交流电源输入端和受控设备输入端之间,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于降压单元的输入端;
[0011]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降压单元包括变压器、三极管、稳压二极管、整流二极管、线性光耦、电阻、电容,三极管的开关状态使得变压器内部电磁转换,稳压二极管与光耦等组成的负反馈网络,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0012]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三滤波电容、第一滤波电感、第七滤波电容、电压转换单元、第八滤波电容、MCU控制器、传感器检测电路和无线收发电路;
[0013]所述控制模块的供电电压连接于第三滤波电容,并经过第一滤波电感和第七滤波电容滤波,将高频分量滤除得到稳定的直流电压,通过电压转换单元进行降压,降压后通过第八滤波电容滤波,给MCU控制器、传感器检测电路和无线收发电路供电;
[0014]所述MCU控制器的一个或多个输出控制端可以分别与一个或多个所述开关模块输
入控制端相连接,从而可以控制多个所述受控设备。
[0015]所述开关模块包括双向可控硅、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电阻与过零相位双向晶闸管驱动光电耦合器;
[0016]所述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与第四电阻的一端和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的一端相连,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一主电极端与所述过零相位双向晶闸管驱动光电耦合器的第一主电极端和受控设备的输入端连接;
[0017]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二主电极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入端连接;
[0018]所述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过零相位双向晶闸管驱动光电耦合器的第二主电极端和所述整流单元的一个输入端连接;
[0019]所述过零相位双向晶闸管驱动光电耦合器的输入阴极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负极连接,所述过零相位双向晶闸管驱动光电耦合器的输入阳极端与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一控制输出端连接。
[0020]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控制端通过第一电阻连接于所述过零相位双向晶闸管驱动光电耦合器的信号输入端。
[0021]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交流电源单线取电电路,在开关模块关断时,控制模块的供电由降压模块提供,由于控制模块处于低功耗状态,因此对于受控设备的影响微乎其微,不会影响受控设备的关闭状态;在开关模块打开期间,基于双向可控硅的工作特性,在双向可控硅过零关断至双向可控硅再次打开期间整流模块工作并输出电压给控制模块供电,从而完成了取电方式的切换,提高了电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2]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流电源单线取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流电源单线取电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照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智能开关100串联于交流电源300和受控设备200之间。
[0027]具体地,智能开关100内部包括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串联于交流电源300和受控设备200之间,因此所述开关模块的开关状态可以决定受控设备与交流电源的连接状态。
[0028]智能开关100内部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开关模块的信号状态可以决定开关模块的工作状态。
[0029]智能开关100内部包括降压模块,在开关模块关闭状态,降压模块工作,降压模块
输出电压给控制模块供电,完成一次取电。
[0030]智能开关100内部包括整流模块,在开关模块打开状态,整流模块工作,整流模块输出电压给控制模块供电,完成二次取电。
[0031]由于控制模块的输入供电电源的滤波电路足够满足上述两种供电模式之间的切换要求,因此智能开关100的交流电源单线取电电路才可以正常工作。
[0032]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流电源单线取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33]开关模块20内部的双向可控硅U1、过零相位双向晶闸管驱动光电耦合器U3、驱动电阻R3、瞬态抑制二极管T1、驱动电阻R4及驱动电阻R1构成了完整的双向可控硅驱动电路,由电路的工作特性可知:
[0034]1.当过零相位双向晶闸管驱动光电耦合器U3输入得到启动信号后其内部光耦发光,零相位双向晶闸管驱动光电耦合器U3内部过零检测电路检测到交流电源过零时,U3内部双向可控硅将输出电压,输出电压随着交流电源电压的升高而升高,当此电压超过瞬态抑制二极管的承受电压,使瞬态抑制二极管雪崩导通,双向可控硅U1的驱动端G得到驱动电压,此时双向可控硅U1的主电极导通,实现受控设备功能上的打开;
[0035]2.反之,当过零相位双向晶闸管驱动光电耦合器U3没有得到启动信号,则U3输出端处于断路状态,双向可控硅U1的驱动端得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电源单线取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连接于交流电源与受控设备之间,所述电路包括:降压模块,所述降压模块一端连接交流电源输入,一端连接受控设备输入,在开关模块关断期间为控制模块供电;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一端连接交流电源输入,一端连接受控设备输入,在开关模块关断期间断开受控设备输入与交流电源输入的连接,在开关模块打开期间,使受控设备输入与交流电源输入连接;整流模块,所述整流模块一端连接开关模块,一端连接控制模块,在开关模块打开期间为控制模块供电;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一端连接开关模块并为开关模块提供打开或关闭信号,一端连接降压模块及整流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电源单线取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模块包括第一整流单元与降压单元;所述第一整流单元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交流电源输入和受控设备输入相连接,所述第一整流单元的输出端正极与所述降压单元的输入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负极与所述降压单元的输入端负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流电源单线取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单元包括变压器、三极管、光耦、稳压二极管、整流二极管、电阻、电容,所述三极管与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光耦和所述稳压二极管和所述电阻和所述电容配合使用将输入电源转换成稳定输出电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电源单线取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还包括第二整流单元;所述第二整流单元的一个输入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整流单元的另一个输入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二整流单元的输出负极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整流单元的输出正极与所述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利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迪芬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