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管材冷轧机的上料和下料装置,包括平台支架和载料平台,载料平台顶面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边向上或向下倾斜,载料平台的中部开设条形通孔,平台支架上设置固定板,固定板上转动连接导料板,导料板上开设导料槽,导料板靠近芯头的一端设置上料接近开关一和上料接近开关二,导料板远离芯头的一端设置下料接近开关一和下料接近开关二,还包括液压系统,以及用于采集上料接近开关一、上料接近开关二、下料接近开关一和下料接近开关二所检测到的信号并用于对液压系统进行控制的控制器。该上料和下料装置能够提高管材冷轧机的上料和下料效率,减少操作过程中的人员投入,降低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上料和下料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管材冷轧机的上料和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三辊管材冷轧机生产的无缝管材是一种具有高品质的管材,其产品具有精度高、性能可控程度高及表面光洁度高的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能源等领域;但是三辊管材冷轧机同时存在效率较低,上下料频繁、协助人员多特 点。尤其对于管坯外径较大的情况,由于单支管坯的单重大,一车管坯数量多,因此给生产上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设备的人员投入。常规的三辊管材冷轧机的上下料方式主要是依靠人工操作,在管材规格较小或长度较短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对于大规格管坯,尤其是外径在Φ30_以上的管坯,这种人工辅助上下料的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对于操作人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由于三辊管材冷轧机的运行原理,限制了其单道次的加工率,因此在同样的总加工率下,三辊管材冷轧机往往需要更多的加工道次(相对于孔型轧机、强力旋压管材轧机),这就意味着这种大型三辊管材冷轧机人工上下料的次数相对更多,因此弊端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管材冷轧机的上料和下料装置,该上料和下料装置能够提高管材冷轧机的上料和下料效率,减少操作过程中的人员投入,降低劳动强度,同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性强、设备适用性广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管材冷轧机的上料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管材冷轧机芯头一侧的平台支架和安装在平台支架上的载料平台,所述载料平台顶面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边向上或向下倾斜,所述载料平台的中部开设有沿载料平台长度方向布设的条形通孔,所述平台支架上且位于条形通孔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沿载料平台长度方向布设的导料板,所述导料板上开设有沿导料板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料槽,所述导料板位于条形通孔内,所述导料板与芯头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导料板靠近芯头的一端设置有上料接近开关一和与上料接近开关一间隔设置的上料接近开关二,所述上料接近开关一和上料接近开关二均设置在导料槽的同侧槽壁上,所述导料板远离芯头的一端设置有下料接近开关一和与下料接近开关一间隔设置的下料接近开关二,所述下料接近开关一和下料接近开关二均设置在导料槽的同侧槽壁上;还包括用于带动导料板转动和用于推动待轧制管坯沿导料槽向芯头移动的液压系统,以及用于采集上料接近开关一、上料接近开关二、下料接近开关一和下料接近开关二所检测到的信号并用于对液压系统进行控制的控制器。上述的用于管材冷轧机的上料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油箱、液压泵、电磁阀一、电磁阀二、设置在载料平台远离管材冷轧机一侧的液压缸一和多个设置在载料平台下方的液压缸二,所述液压缸一为双作用伸缩缸,所述电磁阀一为二位四通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二为三位四通电磁阀,所述液压泵通过油管一与油箱连通,所述液压泵通过油管二与油管三和油管四连通,所述油管三与电磁阀二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油管四与电磁阀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电磁阀一的一个出油口通过油管五与液压缸一的一端连通,所述电磁阀一的另一个出油口通过油管i 与液压缸一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电磁阀一的回油口通过油管六与油箱连通,所述电磁阀二的一个出油口通过油管七与液压缸二的无杆腔连通,所述电磁阀二的另一个出油口通过油管八与液压缸二的有杆腔连通,所述电磁阀二的回油口通过油管九与油箱连通;所述液压缸一的活塞杆一与导料槽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液压缸二的活塞杆二的上端与导料板相连接,且所述活塞杆二与导料板的连接点偏离导料板长度方向的中心轴。上述的用于管材冷轧机的上料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二上连接有与油箱连通的油管十,所述油管十上安装有溢流阀。上述的用于管材冷轧机的上料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三上安装有可调式节流阀一,所述油管四上安装有可调式节流阀二。上述的用于管材冷轧机的上料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一的外端连接有用于推送待轧制管坯的推板。上述的用于管材冷轧机的上料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支架的下端设置有可调式地脚,所述可调式地脚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螺杆,所述螺杆上安装有与螺杆螺纹配合的螺母,所述螺母的上端与平台支架上支腿的下端相抵接。上述的用于管材冷轧机的上料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槽呈“V”型。上述的用于管材冷轧机的上料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料平台上设置有防止成品管材掉落的挡板。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易于安装。2、本技术通过设置液压系统以及对液压系统进行控制的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液压系统从而实现液压缸一的活塞杆一和液压缸二的活塞杆二伸出或缩回,从而进一步实现了管材冷轧机上料和下料的自动化,代替了人力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3、本技术将所述导料槽设计为“V”型,方便了待轧制管坯或成品管材在导料槽内的移动,同时使得待轧制管坯进入导料槽以及成品管材从导料槽滚出比较方便。4、本技术通过设置可调式地脚,使用时,转动螺母,螺母在其与螺杆螺纹配合的作用下向上或向下运动,从而将支腿向上顶起或带动支腿向下,实现对平台支架和载料平台的调整。5、本技术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能够提高管材冷轧机的上料和下料效率,减少操作过程中的人员投入,降低劳动强度。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的A-A剖视图。图3为图I中B处的放大图。图4为图I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一管材冷轧机;1-1 一芯头;2—正在轧制的管材;3—上料接近开关一 ; 4一上料接近开关二 ;5—载料平台;5-1—挡板;6—下料接近开关一 ;7—下料接近开关二 ;8一推板;9—液压缸一 ;9-1—活塞杆一;10—平台支架;10-1—支腿;11—液压缸二;11-1—活塞杆二 ;12—固定板;12-1—连接板;13一待轧制管还;14一成品管材;15—导料板;16—导料槽;17—可调式地脚;17-1—底座;17-2—螺杆;17-3—螺母;18—油箱;19—油管一 ;20—液压泵;21—油管i^一 ;22—油管二 ;23—油管三;24—油管四;25一油管六;26—电磁阀一 ; 27—油管五;28—油管八;29—油管九;30—可调式节流阀一;31一电磁阀二 ; 32—油管七;33—可调式节流阀二 ;34一溢流阀;35—油管十。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用于管材冷轧机的上料和下料装置,包括设置在管材冷轧机I芯头1-1 一侧的平台支架10和安装在平台支架10上的载料平台5,所述载料平台5顶面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边向上或向下倾斜,所述载料平台5的中部开设有沿载料平台5长度方向布设的条形通孔,所述平台支架10上且位于条形通孔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上转动连接有沿载料平台5长度方向布设的导料板15,所述导料板15上开设有沿导料板15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料槽16,所述导料板15位于条形通孔内,所述导料板15与芯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管材冷轧机的上料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管材冷轧机(1)芯头(1?1)一侧的平台支架(10)和安装在平台支架(10)上的载料平台(5),所述载料平台(5)顶面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边向上或向下倾斜,所述载料平台(5)的中部开设有沿载料平台(5)长度方向布设的条形通孔,所述平台支架(10)上且位于条形通孔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上转动连接有沿载料平台(5)长度方向布设的导料板(15),所述导料板(15)上开设有沿导料板(15)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料槽(16),所述导料板(15)位于条形通孔内,所述导料板(15)与芯头(1?1)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导料板(15)靠近芯头(1?1)的一端设置有上料接近开关一(3)和与上料接近开关一(3)间隔设置的上料接近开关二(4),所述上料接近开关一(3)和上料接近开关二(4)均设置在导料槽(16)的同侧槽壁上,所述导料板(15)远离芯头(1?1)的一端设置有下料接近开关一(6)和与下料接近开关一(6)间隔设置的下料接近开关二(7),所述下料接近开关一(6)和下料接近开关二(7)均设置在导料槽(16)的同侧槽壁上;还包括用于带动导料板(15)转动和用于推动待轧制管坯(13)沿导料槽(16)向芯头(1?1)移动的液压系统,以及用于采集上料接近开关一(3)、上料接近开关二(4)、下料接近开关一(6)和下料接近开关二(7)所检测到的信号并用于对液压系统进行控制的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鸣,谢逢锦,张录强,郭海生,谯小瑜,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诺博尔稀贵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