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水力旋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2964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4:47
一种动态水力旋流器,主要解决疏浚施工的大处理量、大操作弹性和无压或低压进料疏浚土分级和浓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旋流腔、转轴、叶轮、滚动轴承、电机和溢流管,该旋流腔成圆筒形,旋流腔前部的切向有进料口,进料口由进料管与疏浚泥泵的出口管道相连,转轴装在旋流腔的中心位置,转轴上装有叶轮,转轴前部依次通过旋流腔前端盖和滚动轴承,并用联轴器与电机输出轴连接,其特征是转轴底端设有滑动轴承,滑动轴承的支撑座与旋流腔的内壁连接,在旋流腔底部连有一个锥筒段,锥筒段的底部有底流口和溢流管,底流口呈环形,溢流管前端面高出锥筒段的底端面,且低于锥筒段的前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疏浚施工固液分离的理想设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疏浚施工中疏浚土分级和浓缩用的装置。
技术介绍
耙吸式挖泥船在疏浚土装舱中经过溢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泥舱内的浓度,但溢流时间占据了整个装舱时间的70%左右,大大延长了挖泥时间,并浪费大量的时间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疏浚工程对环境改善及经济发展的作用非常重大,人们迫切需要高效、节能、体积小的泥水分离技术。根据互不相溶的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旋流分离器是最有效的分离设备之一。在现有的旋流分离技术中,分为静态旋流分离和动态旋流分离两种类型。目前静态水力旋流器的主要原理是利用进口处一定的静压,料液注入旋流器腔体时,静压能转化为动压,并形·成旋流流场,利用互补不相容的两相在旋流流场中所受到的离心力不同产生分离;其特点一是进料必须具有一定的压力;二是对特定粒径的固相颗粒,旋流器直径越大,处理量越大,分离效果越差,操作弹性小。动态旋流器的分离原理也是靠旋流场中互不相容的两相所受离心力不同进行分离的,但旋流场的产生是靠电机带动叶轮转动或转筒来提供的。疏浚施工处理泥沙的特点一是需处理量大,一般单台泵的供料在10000m3/h以上,可利用的扬程较低;二是物料成分复杂,粒径分布范围广。现有专利申请号98244285. 8和01277425. I所述水力旋力器属于动态旋流器,但其溢流管都设置在旋转轴中,轴承的规格尺寸限制了它的尺寸放大和加工制造,而且专利申请号01277425. I提到的复合式水力旋流器悬臂旋转叶轮运行时的震动会造成分离旋流场的混乱,这两种叶片结构都仅适用于小处理量的油水分离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疏浚施工大处理量、无压或低压进料的疏浚泥沙分选和浓缩的动态水力旋流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旋流腔、转轴、叶轮、滚动轴承、电机和溢流管,该旋流腔成圆筒形,旋流腔前部的切向有进料口,进料口由进料管与疏浚泥泵的出口管道相连,转轴装在旋流腔的中心位置,转轴上装有叶轮,转轴前部依次通过旋流腔前端盖和滚动轴承,并用联轴器与电机输出轴连接,其特征是转轴底端设有滑动轴承,滑动轴承的支撑座与旋流腔的内壁连接,在旋流腔底端连有一个锥筒段,锥筒段的底部有底流口和溢流管,底流口呈环形,溢流管前端面高出锥筒段的底端面,且低于锥筒段的前端面。本技术的优点是可适应疏浚行业对泥沙处理要求泥沙分级和浓缩的设备处理量大,操作弹性大的问题,可无压或低压进料。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叶轮横截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结构(参见附图I)采用旋流腔7、转轴5、叶轮6、滚动轴承3、电机I、溢流管12,该旋流腔7成圆筒形,旋流腔前部的切向有进料口 4,进料口由进料管与疏浚泥泵出口管道相连,料液从进料口进入旋流腔内;转轴装在旋流腔的中心位置,转轴上装有叶轮,叶轮带动料液高速旋转形成旋流,转轴前部依次通过旋流腔前端盖和滚动轴承,并用联轴器2与电机输出轴连接;转轴底端设有滑动轴承8,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对转轴进行支撑,可减少转轴转动时的振动对旋流腔内部的流场的扰动,滑动轴承的支撑座9与旋流腔的内壁连接,在旋流腔的底端连有一个锥筒段10,锥筒段底部有底流口 11和溢流管,底流口呈环形,溢流管前端面高出锥筒段的底端面,且低于锥筒段的前端面;溢流管前部做成喇口八口状,则可以调节底流口的流通面积。本技术可竖直或水平放置;供料正常后,电机转动带动转轴和叶轮旋转,叶轮旋转使转轴外侧形成负压,对进料有一定的抽吸作用,实现 低压或无压进料。料液进入旋流腔后,叶轮带动料液旋转,形成高速旋转的流场,高速的旋转流场提供固液两相分离需要的离心力,使料液的不相溶的两相实现分离,固相沿旋流腔的内壁从底流口排出,密度小的水和极细颗粒向中心轴汇合从溢流管排出,从而实现分离。权利要求1.一种动态水力旋流器,采用旋流腔、转轴、叶轮、滚动轴承、电机和溢流管,该旋流腔成圆筒形,旋流腔前部的切向有进料口,进料口由进料管与疏浚泥泵的出口管道相连,转轴装在旋流腔的中心位置,转轴上装有叶轮,转轴前部依次通过旋流腔前端盖和滚动轴承,并用联轴器与电机输出轴连接,其特征是转轴底端设有滑动轴承,滑动轴承的支撑座与旋流腔的内壁连接,在旋流腔底部连有一个锥筒段,锥筒段的底部有底流口和溢流管,底流口呈环形,溢流管前端面高出锥筒段的底端面,且低于锥筒段的前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动态水力旋流器,其特征是溢流管前部做成喇叭口状。专利摘要一种动态水力旋流器,主要解决疏浚施工的大处理量、大操作弹性和无压或低压进料疏浚土分级和浓缩。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旋流腔、转轴、叶轮、滚动轴承、电机和溢流管,该旋流腔成圆筒形,旋流腔前部的切向有进料口,进料口由进料管与疏浚泥泵的出口管道相连,转轴装在旋流腔的中心位置,转轴上装有叶轮,转轴前部依次通过旋流腔前端盖和滚动轴承,并用联轴器与电机输出轴连接,其特征是转轴底端设有滑动轴承,滑动轴承的支撑座与旋流腔的内壁连接,在旋流腔底部连有一个锥筒段,锥筒段的底部有底流口和溢流管,底流口呈环形,溢流管前端面高出锥筒段的底端面,且低于锥筒段的前端面。本技术是疏浚施工固液分离的理想设备。文档编号B04C3/00GK202667010SQ201220321950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5日专利技术者蒋基安, 赵天彪, 白志山, 洪国军, 江帅, 树伟, 郝宇驰, 朱红伟 申请人: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态水力旋流器,采用旋流腔、转轴、叶轮、滚动轴承、电机和溢流管,该旋流腔成圆筒形,旋流腔前部的切向有进料口,进料口由进料管与疏浚泥泵的出口管道相连,转轴装在旋流腔的中心位置,转轴上装有叶轮,转轴前部依次通过旋流腔前端盖和滚动轴承,并用联轴器与电机输出轴连接,其特征是转轴底端设有滑动轴承,滑动轴承的支撑座与旋流腔的内壁连接,在旋流腔底部连有一个锥筒段,锥筒段的底部有底流口和溢流管,底流口呈环形,溢流管前端面高出锥筒段的底端面,且低于锥筒段的前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基安赵天彪白志山洪国军江帅树伟郝宇驰朱红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