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连杆结构滑撑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12864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7 0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损,适用于中、大型安全型平开窗的五连杆结构滑撑铰链,包括滑轨、第一滑块、第一托悬臂、第二托悬臂、第三托悬臂、第四托悬臂和顶部托悬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为加长型滑块,所述第四托悬臂铰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装配有摩擦垫片后安插在所述滑轨边缘下面。本发明专利技术五连杆结构滑撑铰链大大地增加了滑块边缘与滑轨边缘之间的接触受力面,从而提高滑块的承受能力与耐磨性,确保滑块不会因额外受力或因磨损而脱离滑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型平开窗用滑撑铰链,尤其涉及一种耐磨损,适用于中、大型安全型平开窗的滑撑铰链。
技术介绍
平开窗常用的滑撑铰链是一种由滑轨、滑块以及若干相互铰接的托悬臂组装而成的“四连杆”运动机构。其滑轨的一端装有对铰链的开启与关闭起导向作用导向顶角;而在顶部托悬臂及滑轨的相应位置有用于安装的螺丝孔,安装时,将一对滑撑铰链的滑轨分别用螺钉安装固定在窗框上、下端的相应位置上,而滑撑铰链的顶部托悬臂则被分别安装固定在窗扇上、下端的相应位置上。当推动窗扇时,窗扇通过安装于窗扇的顶部托悬臂将力传 给运动机构。由于滑块可以在滑轨中滑动,因而运动机构在作用力下运动,从而可开启和关闭窗扇。这种窗户使用一段后若不定期护理,或意外受到外力冲击的情况下会因螺丝松动或失效而发生窗扇坠落的危险。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一般是在窗框和窗扇的型材上增加了C形槽,使滑撑铰链的顶部托悬臂及滑轨分别镶嵌在窗扇和窗框的C形槽内,可有效地保护窗户在意外受到外力冲击的情况下会因螺丝松动或失效而发生窗扇坠落的危险。但对于较大较重的平开窗而言仍有下面的一些问题会导致窗扇玻璃损坏脱落甚至发生窗扇坠落的危险1、在滑撑铰链所承受更大更重窗扇的情况下,当窗扇受到外力意外冲击的时(特别是滑撑使用时间长,滑块受磨损的情况下),滑块会因承受能力不够而变形或断裂,脱离滑轨,导致窗扇坠落。2、由于窗户的规格(面积)及重量加大,作用于窗扇的风力及力矩都相应加大,滑撑铰链再也无法提供足够的摩擦力或阻力来阻止开启在某一位置的窗扇在风力作用下因突然关闭碰撞而导致玻璃损坏脱落;3、托悬臂的强度不够,当窗扇开启于某一位置时,会因无法抵抗作用于窗扇的风力及其他外力而弯曲变形,导致窗扇无法启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了提供一种耐磨损,适用于中、大型安全型平开窗的滑撑铰链。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五连杆结构滑撑铰链,由滑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托悬臂、第二托悬臂、第三托悬臂、第四托悬臂和顶部托悬臂组成,滑轨的一端装有导向顶角,对滑撑铰链的启闭起导向作用。所述滑块的边缘安插在滑轨边缘的下面,因而滑块可在滑轨内滑动而又不会脱离滑轨,本专利技术在原采用加长的第一滑块的基础上,还增加使用了第二滑块,因而大大增加了滑块边缘与滑轨边缘之间的接触受力面,提高了滑块的承重能力与耐磨损性能,确保滑块不会因额外受力或因磨损而脱离滑轨。进一步地,为避免因(安装滑轨用)螺丝头部阻挡滑块而无法关闭,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托悬臂铰接一端的前端顶面有“U”形缺口。滑块边缘与滑轨边缘之间的接触受力面的增加还增加了滑撑铰链运动的摩擦阻力,为进一步增加滑撑铰链的摩擦力或阻力,所述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均设置有一向上凸起的螺钉孔,凸起的目的在于增加螺纹长度,以防失效,螺钉孔内装有调节螺钉。进一步地,所述螺钉孔下面则装配摩擦垫片,摩擦垫片与滑轨接触的一面及其对应面专门设计成圆弧形,装配进滑轨前其与滑轨接触的弧面凸出于滑块的底面,装配进滑轨后被压缩在滑块内,因而摩擦垫片与滑轨之间有压力,有利于增加摩擦力。更进一步地,在滑轨底部相应于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在滑撑铰链闭合时所处位置均有一个带坡度的凸起,可进一步增加关闭窗扇的阻力。当摩擦力减少或不够时,还可通过转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螺钉孔内的调节螺钉推动摩擦垫片压紧滑轨,达到增加摩擦力的目的。所述第三托悬臂在不同位置冲压有不同高度的加强筋,目的在于提高托悬臂的抗压强度而又不影响窗扇启闭,使开启于某一位置的窗扇能抵抗风力及 其他外力而不会损坏滑撑铰链。更进一步地,所述顶部托悬臂由弯曲成上、下二级阶梯形状的两部分组成,所述顶部托悬臂上级部分及下级部分弯曲连接处两侧设置有缺口。所述顶部托悬臂阶梯的上级部分镶嵌在窗扇C形槽内,顶部托悬臂阶梯的下级部分位于窗扇C形槽外分别与第一托悬臂和第三托悬臂铰接,中间的缺口用于跃过窗扇C形槽的槽口。顶部托悬臂的这种结构型式既能牢固地镶嵌在窗扇C形槽内,防止窗扇的坠落,而且顶部托悬臂与其他托悬臂的铰接不受影响。 所述顶部托悬臂的弯曲连接处通过冲压工艺制作。实施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提高滑块的承重能力与耐磨损性能、确保较大较重窗户不会发生窗扇坠落的危险;进一步提高并维持滑撑铰链的摩擦力或阻力,确保较大窗户不会发生玻璃损坏脱落的危险;提高托悬臂抵抗风力及其他外力的强度,保证窗扇的正常启闭。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滑轨、滑块等零件的装配示意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总装配示意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托悬臂的结构示意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顶部托悬臂的结构示意 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顶部托悬臂在窗扇C形槽内的装配示意 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滑轨在窗框C形槽内的装配示意 图中I-导向顶角,2-滑轨,21-滑轨边缘,22-滑轨凸缘,23-凸缘处铆钉孔,24-第一带坡度凸起,25-第二带坡度凸起,3-第一滑块,31-滑块边缘,32- “U”形缺口,33-第一滑块的螺钉孔,4-第一托悬臂,5-第二托悬臂,6-第三托悬臂,61-第一托悬臂加强筋,62-第二托悬臂加强筋,63-第三托悬臂加强筋,7-顶部托悬臂,71-顶部托悬臂阶梯的上级部分,72-顶部托悬臂阶梯的下级部分,73-上、下二级弯曲连接处,8-第四托悬臂,9-第二滑块,91-第二滑块的螺钉孔,10、11-尼龙套垫,12-支撑垫片,13、15-调节螺钉,14、16-摩擦垫片,171、172、173、174、175、176、177-铆钉,181、182、183-尼龙垫片,19-窗扇 C 形槽槽口,20-窗框C形槽槽口。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照I、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五连杆结构滑撑铰链,包括导向顶角1,滑轨2,第一滑块3,第一托悬臂4,第二托悬臂5,第三托悬臂6,顶部托悬臂7,第四托悬臂8,第二滑块9,调节螺钉13、15,摩擦垫片14、16,尼龙垫片、尼龙套垫10、11,支撑垫片12等配件。所述滑轨2有往内折叠的边缘21,其靠近某一端处有(经冲压工艺而成的)高出滑轨边缘21的凸缘22,该凸缘22有铆钉孔23。所述滑撑铰链按如下方法组装而成滑块9通过铆钉171与第四托悬臂8铰接并装配调节螺钉15、摩擦垫片16后装入滑轨2 ;滑块3通过铆钉172、173与第一托悬臂4、第二托悬臂5相应铰接并装配调节螺钉13、摩擦垫片14后装入滑轨2 ;第三托悬臂6的一端通过滑轨凸缘22处的铆钉孔23用铆钉174与垫片181、滑轨2铰接,其中部则通过铆钉175与尼龙套垫11、第四托悬臂8铰接,通过铆钉176与套垫10、第二托悬臂5铰接;顶部托悬臂7通过铆钉177、178分别与垫片182、第三托悬臂6及垫片183、第一托悬臂4铰接;滑轨2的另一端装配有导向顶角1,对滑撑铰链的启、闭起导向作用。所述滑块的边缘安插在滑轨边缘的下面,因而滑块可在滑轨内滑动而又不会脱离滑轨。本专利技术在加长的第一滑块3的基础上,还增加使用了第二滑块9,因而大大增加了滑块边缘与滑轨边缘之间的接触受力面,提高了滑块的承重能力与耐磨损性能,确保滑块不会因额外受力或因磨损而脱离滑轨。为避免因(安装滑轨用)螺丝头部阻挡滑块而无法关闭,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托悬臂铰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五连杆结构滑撑铰链,包括滑轨、第一滑块、第一托悬臂、第二托悬臂、第三托悬臂、第四托悬臂和顶部托悬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为加长型滑块,所述第四托悬臂铰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装配有摩擦垫片后安插在所述滑轨边缘下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澳利坚建筑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