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炭角菌菌株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11724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7 0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炭角菌菌株,保藏名称为:Xylaria?striata?RK1-1,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2012年4月8,保藏号:CCTCC?NO:M2012101。该菌株RK1-1属于真菌界(Fungi),双核亚界(Dikarya),子囊菌门(Ascomycota),盘菌亚门(Pezizomycotina),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a),炭角菌目(Xylariomycetidae),炭角菌科(Xylariales),炭角菌属(Xylariaceae)。该菌株RK1-1能用于促进植物生长或增加生物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内生真菌炭角菌菌株及其对促进植物生长等的影响作用。
技术介绍
内生真菌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内,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对植物生长发育、抵抗病虫害等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同时在一些植物及农作物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环境问题的持续恶化,植物资源经受着严峻的考验,而内生真菌对植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已经成为当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中药资源开发、医药卫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人们发现在植物体存在有益的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内源性菌株对植物病害的防治作用及生物开发应用已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植物内生真菌主要分布于植物的种子、花、茎、叶和根系中,与植物的关系是互惠共生的,而且植物内生真菌可以提供光合产物及矿物质,内生真菌代谢产物能够刺激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寄主植物的生物应激和非生物胁迫抗性能力,即两者之间存在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交流,植物内生真菌对寄主植物的积极地促生效应,部分是通过植物内生真菌分泌的活性物质或者次级代谢产物对植物的生长作用的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炭角菌及其用途,该菌株能促进植物,尤其是栽培水稻,栽培烟草以及栽培黄瓜的生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炭角菌菌株保藏名称为=Xylariastriata RK1-1,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2012 年 4 月 8,保藏号=CCTCC NO :M2012101。 本专利技术还同时提供了上述炭角菌菌株的用途,其特征是用于促进植物生长或增加生物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炭角菌菌株的用途的改进植物为水稻、烟草或黄瓜。本专利技术的炭角菌菌株RKl-I (即 Xylaria striata RK1-1CCTCC NO M2012101)具有如下特性菌种在PDA培养基上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5°C;菌落白色,培养3天后直径2厘米,培养10天后直径9厘米,呈辐射状蔓延,之后生长减缓,并从菌落中心处开始出现黑色炭化菌丝。本专利技术的菌株是从植物疣粒野生稻中分离得到的,它属于真菌界(Fungi),双核亚界(Dikarya),子囊菌门(Ascomycota),盘菌亚门(Pezizomycotina),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a),炭角菌目(Xylariomycetidae),炭角菌科(Xylariales),炭角菌属(Xylariaceae)。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为炭角菌RKl-I在培养基上的形态图;左图为正面形态图,右图为背面形态图;图2为炭角菌RKl-I对水稻的促生作用图;图3为炭角菌RKl-I对烟草的促生作用图;图4为RKl-I对烟草叶片和根系个数的影响图;图5为RKl-I对烟草叶片和根系长度的影响图;图6为RKl-I对烟草叶片鲜重和干重的影响图; 图7为炭角菌RKl-I对黄瓜的促生作用图;图8为炭角菌RKl-I处理黄瓜促生作用的根部长度比较图;图9为RKl-I对黄瓜叶片生物量的影响柱状图;图10为RKl-I对黄瓜根部生长影响柱状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炭角菌(Xylaria striata)菌株的分离培养与鉴定2%麦芽汁琼脂培养基(malt extract agar,MEA):在麦芽浸出粉20g、琼脂20g中加蒸馏水定容至IOOOmL ;然后进行常规的高温灭菌(11个大气压,121°C下灭菌20min)。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 PDA):在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中加蒸馏水定容至IOOOmL ;然后进行常规的高温灭菌(11个大气压,121°C下灭菌 20min)。在实验室中按下列条件分离培养,即可获得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炭角菌。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采集野生稻(Oryza granulata),将采集的野生稻用自来水漂洗干净,野生稻根茎在75% (v/v)酒精溶液中消毒30秒,然后在1% (v/v)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10分种,无菌水漂洗3次。用无菌刀片将根切成约O. 6cm长的片段,置于含50μ g · πιΓ1氨苄青霉素和50μ g · πιΓ1链霉素的2%麦芽汁琼脂培养基(MEA)平皿上,25°C暗培养,待菌丝长出后,将菌丝顶端移接到PDA培养基;分离得到菌落白色,培养3天后直径2厘米,培养10天后直径9厘米,呈辐射状蔓延,之后生长减缓,并从菌落中心处开始出现黑色炭化菌丝的菌株,25°C暗培养,在PDA培养基上连续三次接种,确认为单菌落,没有其他真菌或者细菌共同生长,认为是获得纯培养,命名为RKl-I。该菌剂为炭角菌菌株,进行了如下保藏保藏名称为Xylaria striata RK1-1,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2012年4月8,保藏号CCTCC NO M2012101o实施例2、菌株RKl-I的鉴定本专利技术的炭角菌菌株RKl-I (即 Xylaria striata RK1-1CCTCC NO M2012101)具有如下特性菌种在PDA培养基上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5°C;菌落白色,培养3天后直径2厘米,培养10天后直径9厘米,呈辐射状蔓延,之后生长减缓,并从菌落中心处开始出现黑色炭化菌丝。形态图如图I所示。实施例3、炭角菌RKl-I对水稻的促生作用首先需要对水稻进行无菌苗的培养(I)无菌环境下育种将水稻种子去壳,将种子放置在灭过菌的玻璃瓶中,先用无菌水冲洗2次,用75% (体积浓度)乙醇浸泡lOmin,随后用1% (质量浓度)的NaClO表面消毒IOmin (充分摇匀),最后用无菌水清洗4次后备用。(2)配制MS培养基,配方如下表I (为常规技术)表I、MS培养基配方权利要求1.炭角菌菌株,其特征是保藏名称为Xylariastriata RK1-1,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2012年4月8,保藏号=CCTCCNO M2012101o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炭角菌菌株,其特征是所述菌株RKl-I属于真菌界(Fungi),双核亚界(Dikarya),子囊菌门(Ascomycota),盘菌亚门(Pezizomycotina),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a),炭角菌目(Xylariomycetidae),炭角菌科(Xylariales),炭角菌属(Xylariaceae)。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炭角菌菌株,其特征是菌株RKl-I在PDA培养基上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5°C ;菌落白色,培养3天后直径2厘米,培养10天后直径9厘米,呈辐射状蔓延,之后生长减缓,并从菌落中心处开始出现黑色炭化菌丝。4.如权利要求I 3中任一炭角菌菌株的用途,其特征是用于促进植物生长或增加生物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炭角菌菌株的用途,其特征是所述植物为水稻、烟草或黄瓜。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炭角菌菌株,保藏名称为Xylaria striata RK1-1,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2012年4月8,保藏号CCTCC NOM2012101。该菌株RK1-1属于真菌界(Fungi),双核亚界(Dik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炭角菌菌株,其特征是:保藏名称为:Xylaria?striata?RK1?1,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2012年4月8,保藏号:CCTCC?NO:M201210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初龙林福呈冯晓晓李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