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09500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7 01:05
一种摩托车转向装置,包括前轮和连接前轮的转向节,所述的转向节连接转向臂,所述的转向臂只设置在前轮单侧,所述的转向臂的上端铰接阻尼器,所述的阻尼器的上端铰接转向拉杆,所述的转向拉杆的上端通过十字万向节连接方向柱,所述的方向柱的上端连接方向把。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转向机构单独分离出来实现转向功能,并且结构设置合理,在实现转向功能的同时能将路面对前轮的冲击力最大程度的吸收与释放,从而减轻方向把与车身的震动,提升车辆驾驶的舒适性和操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的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摩托车的转向机构一般为前叉加直筒式悬架或前叉加下连杆悬架结构。这两种结构的特点是前叉与悬架一起承担减震、支撑和转向作用,这种结构的缺点是摩擦较大,地面传到手部的震动感明显,前轮振动频率和幅度较大时驾驶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单独承担转向功能的摩托车转向装置。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转向装置,包括前轮和连接前轮的转向节,所述的转向节连接转向臂,所述的转向臂只设置在前轮单侧,所述的转向臂的上端铰接阻尼器,所述的阻尼器的上端铰接转向拉杆,所述的转向拉杆的上端通过十字万向节连接方向柱,所述的方向柱的上端连接方向把。所述的阻尼器倾斜向前设置,所述的转向拉杆倾斜向后设置且转向拉杆设有弧度。所述的转向拉杆的下端横向设置有拉杆转轴,所述的阻尼器的上端固定连接一 U形叉,所述的U形叉的两端分叉分别连接拉杆转轴的两端,所述的转向臂的上端也横向设置有转臂转轴,所述的阻尼器的下端通过转臂转轴连接转向臂。所述的转向节向外凸出设有转向节立轴,所述的转向节立轴为中空结构,转向节立轴内部设有限位块,所述的转向节立轴内铰接一销轴,所述的销轴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平面,所述的转向节与销轴通过限位块和限位平面限制相对转动角度。所述的转向节与销轴的可相对转动角度为90°。所述的转向节的下部连接有减震机构。转向时,转动方向把,方向把通过方向柱和十字万向节将扭矩传递转向拉杆,转向拉杆再将扭矩依次传递给阻尼器和转向臂,则转向臂通过转向节驱动前轮转向,从而实现转向功能。当前轮上下震动时,由于各个横向设置的转轴,横向设置即垂直于方向柱、转向拉杆的纵向方向,震动通过转向节传递到转向臂,则转向臂与阻尼器通过U形叉和转臂转轴发生相对转动,阻尼器又通过拉杆转轴与转向拉杆发生相对转动,并且阻尼器本身可以微量伸缩,转向拉杆弧度设置,因此上下方向的行程转换为转向拉杆的前后摆动,绝大部分的冲击力被阻尼器和转向拉杆吸收,传递到方向柱上的冲击力非常小,可以有效地保证方向把部位的平稳状态,改善方向把部位的震动。十字万向节则可以有效地调节车架本身的焊接及加工误差,确保方向柱与前轮始终保持中心共面,避免方向柱中心和前轮中心不共面产生的操纵不适感,改善整车操纵性能。转向限位是通过转向节立轴内的限位块与销轴限位平面实现,由于限位块与限位平面的设置,使得转向节立轴与销轴的相对转动角度只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限制在90°即±45°内。 本专利技术将转向机构出离出来实现转向功能,车身的减震功能则主要由连接转向节的减震机构来实现,另外转向机构还能改善方向把部位的震动,与现有技术中的前叉加直筒式悬架或前叉加下连杆式悬架结构是完全不同的结构,本专利技术中的转向臂单侧设置,则对转向机构的结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转向机构单独分离出来实现转向功能,并且结构设置合理,在实现转向功能的同时能将路面对前轮的冲击力最大程度的吸收与释放,从而减轻方向把与车身的震动,提升车辆驾驶的舒适性和操控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转向限位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方法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所示,一种摩托车转向装置,包括前轮4和连接前轮的转向节3,所述的转向节3连接转向臂12,所述的转向臂12只设置在前轮4单侧,所述的转向臂12的上端铰接阻尼器10,所述的阻尼器10的上端铰接转向拉杆9,所述的转向拉杆9的上端通过十字万向节8连接方向柱7,所述的方向柱7的上端连接方向把。所述的阻尼器10倾斜向前设置,所述的转向拉杆9倾斜向后设置且转向拉杆9设有弧度。所述的转向拉杆9的下端横向设置有拉杆转轴I,所述的阻尼器10的上端固定连接一 U形叉2,所述的U形叉2的两端分叉分别连接拉杆转轴I两端,所述的转向臂12的上端也横向设置有转臂转轴11,所述的阻尼器10的下端通过转臂转轴11连接转向臂12。所述的转向节向3外凸出设有转向节立轴5,所述的转向节立轴5为中空结构,转向节立轴5内部设有限位块14,所述的转向节立轴5内铰接一销轴6,所述的销轴6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平面15,所述的转向节3与销轴6通过限位块14和限位平面15限制相对转动角度。所述的转向节3与销轴6的可相对转动角度为90°。所述的转向节3的下部连接有减震机构。减震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前轮单侧的摇臂13,摇臂13的前部连接在转向节3上,摇臂13的后部通过减震器连接到车架。转向时,转动方向把,方向把通过方向柱7和十字万向节8将扭矩传递转向拉杆9,转向拉杆9再将扭矩依次传递给阻尼器10和转向臂12,则转向臂12通过转向节3驱动前轮转向,从而实现转向功能。当前轮上下震动时,由于各个横向设置的转轴,横向设置即垂直于方向柱7、转向拉杆9的纵向方向,震动通过转向节3传递到转向臂12,则转向臂12与阻尼器10通过U形叉2和转臂转轴11发生相对转动,阻尼器10又通过拉杆转轴I与转向拉杆9发生相对转动,并且阻尼器10本身可以微量伸缩,转向拉杆9弧度设置,因此上下方向的行程转换为转向拉杆9的前后摆动,绝大部分的冲击力被阻尼器10和转向拉杆9吸收,传递到方向柱7上的冲击力非常小,可以有效地保证方向把部位的平稳状态,改善方向把部位的震动。十字万向节8则可以有效地调节车架本身的焊接及加工误差,确保方向柱与前轮始终保持中心共面,避免方向柱7中心和前轮中心不共面产生的操纵不适感,改善整车操纵性能。转向限位是通过转向节立轴5内的限位块14与销轴6限位平面15实现,由于限位块14与限位平面15的设置,使得转向节立轴5与销轴6的相对转动角度只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限制在90°即±45°内。本专利技术将转向机构出离出来实现转向功能,车身的减震功能则主要由连接转向节的减震机构来实现,另外转向机构还能改善方向把部位的震动,与现有技术中的前叉加直筒式悬架或前叉加下连杆式悬架结构是完全不同的结构,本专利技术中的转向臂单侧设置,则对转向机构的结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专利技术将转向机构单独分离出来实现转向功能,并且结构设置合理,在实现转向功能的同时能将路面对前轮的冲击力最大程度的吸收与释放,从而减轻方向把与车身的震动,提升车辆驾驶的舒适性和操控性。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转向装置,包括前轮和连接前轮的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节连接转向臂,所述的转向臂只设置在前轮单侧,所述的转向臂的上端铰接阻尼器,所述的阻尼器的上端铰接转向拉杆,所述的转向拉杆的上端通过十字万向节连接方向柱,所述的方向柱的上端连接方向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摩托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尼器倾斜向前设置,所述的转向拉杆倾斜向后设置且转向拉杆设有弧度。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摩托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拉杆的下端横向设置有拉杆转轴,所述的阻尼器的上端固定连接一 U形叉,所述的U形叉的两端分叉分别连接拉杆转轴的两端,所述的转向臂的上端也横向设置有转臂转轴,所述的阻尼器的下端通过转臂转轴连接转向臂。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摩托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节向外凸出设有转向节立轴,所述的转向节立轴为中空结构,转向节立轴内部设有限位块,所述的转向节立轴内铰接一销轴,所述的销轴的两侧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转向装置,包括前轮和连接前轮的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节连接转向臂,所述的转向臂只设置在前轮单侧,所述的转向臂的上端铰接阻尼器,所述的阻尼器的上端铰接转向拉杆,所述的转向拉杆的上端通过十字万向节连接方向柱,所述的方向柱的上端连接方向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正平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跃进机械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