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玻璃钢制品的脱模方法及成型模具,公开了一种玻璃钢管道和玻璃钢容器的制作方法及成型模具。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模具表面包裹瓦楞纸板;在瓦楞纸板表面再包裹聚酯薄膜;在聚酯薄膜表面成型玻璃钢内衬;待玻璃钢内衬固化后,玻璃钢内衬与模具形成一整体,将该整体在地上滚动,瓦楞纸板在重力作用下被压扁,玻璃钢内衬与模具的间隙增大;将模具从玻璃钢内衬中抽出,完成脱模;以玻璃钢内衬为基础成型玻璃钢管道和玻璃钢容器。该装置包括芯轴状模具本体,所述本体的表面包裹有瓦楞纸板,所述表面平板层的表面包裹有聚酯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玻璃钢管道和玻璃钢容器制作过程的轻松脱模,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成本低、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玻璃钢制品的制作方法及成型模具,尤其涉及一种玻璃钢管道和玻璃钢容器的制作方法及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玻璃钢管道和玻璃钢容器的制作方法一般是在芯轴状的模具表面涂刷脱模材料或包裹聚酯薄膜,再在其上采用手糊法或缠绕法成型玻璃钢玻璃钢管道或玻璃钢容器,待玻璃钢玻璃钢管道或玻璃钢容器固化后进行脱模。其中,脱模是成型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道工序,目前主要采用机械脱模法。玻璃钢管道固化成型后,与模具之间无缝隙,摩擦阻力特别大,所以通常脱模过程复杂,很多都采用牵引机牵引模具,同时还需要配备大规格液压装置顶动模具,才能将模具和玻璃钢管道分离开。这种脱模方法虽可安全稳定实现脱模,但需配置的设备较多,每一个规格管道还需配置不同卡环。此外,大规格管道或者厚壁管道脱模过程常常因阻力过大致使牵引机的电机或者液压设备损坏。玻璃钢容器桶身的脱模,虽然不用牵引机或者液压装置,但是需要大量的压缩空气进行充气,利用空气压力推动玻璃钢容器实现脱模。此种方法因为脱模过程中要受O.5Mpa左右的压力,所以需要制作的模具要有高精密度的平滑度和非常好的强度,还要有支撑模具的悬臂梁,这种模具的制作成本非常高,使用过程同样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来制作足额的压缩空气。此外,脱模过程极为危险,因为模具与玻璃钢容器分离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巨大的压缩气体空间,如果玻璃钢容器和模具之间出现粘结现象,不能与模具上分开时,极有可能发生玻璃钢容器爆炸或者模具变形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安全的玻璃钢管道和玻璃钢容器的制作方法及成型模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玻璃钢管道和玻璃钢容器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模具表面包裹瓦楞纸板,所述瓦楞纸板包括波浪形芯纸夹层和表面平板层,所述瓦楞纸板的厚度为2-4毫米;b.在瓦楞纸板表面再包裹聚酯薄膜;c.在聚酯薄膜表面成型玻璃钢内衬,所述内衬厚度为3-5毫米;d.待玻璃钢内衬固化后,玻璃钢内衬与模具形成一整体,将该整体在地上滚动,瓦楞纸板在重力作用下被压扁,玻璃钢内衬与模具的间隙增大;e.将模具从玻璃钢内衬中抽出,完成脱模;f.以玻璃钢内衬为基础成型玻璃钢管道和玻璃钢容器。瓦楞纸板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在步骤d中能支撑玻璃钢内衬的制作,但在步骤e中无力支撑模具的重量被压扁,这正和使玻璃钢内村与模具的间隙大大增加,从而使脱模变的非常轻松。此外,步骤C中先形成3-5毫米厚的玻璃钢内衬,较现有一次性成型至玻璃钢管道或玻璃钢容器所需厚度更易脱模。作为优选,步骤c中,成型玻璃钢内衬的方法为将玻璃钢纤维梳理为150-400毫米宽的玻璃钢纤维带,再将玻璃钢纤维带缠绕布满聚酯薄膜表面。使用较窄的玻璃钢纤维带缠绕多圈布满聚酯薄膜表面,与使用较宽的玻璃钢纤维带缠绕一圈布满聚酯薄膜表面相比,不易对瓦楞纸板作用力过大,使其与模具发生相对位移。 玻璃钢管道和玻璃钢容器的成型模具,包括芯轴状模具本体,所述本体的表面包裹有瓦楞纸板,所述瓦楞纸板包括波浪形芯纸夹层和表面平板层,所述瓦楞纸板的厚度为2-4毫米,所述表面平板层的表面包裹有聚酯薄膜。瓦楞纸板的波浪形芯纸夹层为脱模预留了一定空间。脱模时,将模具整体在地上滚动,瓦楞纸板在重力作用下被压扁,波浪形芯纸夹层预留的空间被释放,此时模具可轻松的抽出,完成脱模。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玻璃钢管道和玻璃钢容器制作过程可轻松脱模;无需牵引机和液位系统推拉模具,节约动力成本和设备维修成本;无需受压,制造简单,价格低廉,而且脱模过程不会卡住,避免了常规空气压力过大造成的封头爆炸或者模具凹陷现象,安全可行。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I玻璃钢管道和玻璃钢容器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模具表面包裹瓦楞纸板,所述瓦楞纸板包括波浪形芯纸夹层和表面平板层,所述瓦楞纸板的厚度为2-4毫米,所述模具的直径大于800毫米;b.在瓦楞纸板表面再包裹聚酯薄膜;c.将玻璃钢纤维梳理为300毫米宽的玻璃钢纤维带,再将玻璃钢纤维带缠绕布满聚酯薄膜表面,形成玻璃钢内衬,所述内衬厚度为3-5毫米;d.待玻璃钢内衬固化后,玻璃钢内衬与模具形成一整体,将该整体在地上滚动,瓦楞纸板在重力作用下被压扁,玻璃钢内衬与模具的间隙增大;e.将模具从玻璃钢内衬中抽出,完成脱模;f.以玻璃钢内衬为基础成型玻璃钢管道和玻璃钢容器。实施例2玻璃钢管道和玻璃钢容器的成型模具,包括芯轴状模具本体1,所述本体I的表面包裹有瓦楞纸板2,所述瓦楞纸板包括波浪形芯纸夹层和表面平板层,所述瓦楞纸板的厚度为3毫米,所述表面平板层的表面包裹有聚酯薄膜3,所述模具本体I的直径大于800毫米。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 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玻璃钢管道和玻璃钢容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模具表面包裹瓦楞纸板,所述瓦楞纸板包括波浪形芯纸夹层和表面平板层,所述瓦楞纸板的厚度为2-4毫米; b.在瓦楞纸板表面再包裹聚酯薄膜; c.在聚酯薄膜表面成型玻璃钢内衬,所述内衬厚度为3-5毫米; d.待玻璃钢内衬固化后,玻璃钢内衬与模具形成一整体,将该整体在地上滚动,瓦楞纸板在重力作用下被压扁,玻璃钢内衬与模具的间隙增大; e.将模具从玻璃钢内衬中抽出,完成脱模; f.以玻璃钢内衬为基础成型玻璃钢管道和玻璃钢容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玻璃钢管道和玻璃钢容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成型玻璃钢内衬的方法为将玻璃钢纤维梳理为150-400毫米宽的玻璃钢纤维带,再将玻璃钢纤维带缠绕布满聚酯薄膜表面。3.玻璃钢管道和玻璃钢容器的成型模具,包括芯轴状模具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表面包裹有瓦楞纸板,所述瓦楞纸板包括波浪形芯纸夹层和表面平板层,所述瓦楞纸板的厚度为2-4毫米,所述表面平板层的表面包裹有聚酯薄膜。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玻璃钢制品的脱模方法及成型模具,公开了一种玻璃钢管道和玻璃钢容器的制作方法及成型模具。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模具表面包裹瓦楞纸板;在瓦楞纸板表面再包裹聚酯薄膜;在聚酯薄膜表面成型玻璃钢内衬;待玻璃钢内衬固化后,玻璃钢内衬与模具形成一整体,将该整体在地上滚动,瓦楞纸板在重力作用下被压扁,玻璃钢内衬与模具的间隙增大;将模具从玻璃钢内衬中抽出,完成脱模;以玻璃钢内衬为基础成型玻璃钢管道和玻璃钢容器。该装置包括芯轴状模具本体,所述本体的表面包裹有瓦楞纸板,所述表面平板层的表面包裹有聚酯薄膜。本专利技术实现了玻璃钢管道和玻璃钢容器制作过程的轻松脱模,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成本低、效率高。文档编号B29C53/56GK102873856SQ20121038666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2日专利技术者姜先, 金佩程, 俞圣杰, 姚纪业, 许铮, 徐锋, 孙翌钊 申请人:杭州中环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玻璃钢管道和玻璃钢容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在模具表面包裹瓦楞纸板,所述瓦楞纸板包括波浪形芯纸夹层和表面平板层,所述瓦楞纸板的厚度为2?4毫米;b.在瓦楞纸板表面再包裹聚酯薄膜;c.在聚酯薄膜表面成型玻璃钢内衬,所述内衬厚度为3?5毫米;d.待玻璃钢内衬固化后,玻璃钢内衬与模具形成一整体,将该整体在地上滚动,瓦楞纸板在重力作用下被压扁,玻璃钢内衬与模具的间隙增大;e.将模具从玻璃钢内衬中抽出,完成脱模;f.以玻璃钢内衬为基础成型玻璃钢管道和玻璃钢容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先,金佩程,俞圣杰,姚纪业,许铮,徐锋,孙翌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环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