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轧生产带肋钢筋的生产系统,尤其是公开了一种四切分热轧生产带肋钢筋的生产系统,属于轧钢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轧制生产过程中,运行成本相对较低,设备投资成本相对较小,而且资金占用率相对较少的四切分热轧生产带肋钢筋的生产系统。所述四切分热轧生产带肋钢筋的生产系统包括顺序布置的粗轧机组、中轧机组和精轧机组,所述粗轧机组、中轧机组和精轧机组各自均分别包含至少两台轧机,每台轧机上均设置有轧辊,粗轧机组的每台轧机上布置的轧辊为无轧槽的平直轧辊,其轧制孔由每台轧机上相邻两根轧辊之间的径向间隙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轧生产带肋钢筋的生产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四切分热轧生产带肋钢筋的生产系统,属于轧钢设备
技术介绍
所谓四切分技术,是将一件钢坯通过轧机上的轧辊的轧槽构成的轧制孔,在轧制过程中同时切分成符合要求的四件棒材的一种轧钢技术。目前国内传统的Φ8ι πι C>16mm的热轧生产带肋钢筋的四切分生产技术,在粗轧和中轧过程中均采用有孔轧制。所述有孔轧制,即是在轧机的轧辊上设置有轧槽,由上下两根轧辊上的轧槽构成轧制孔的一种轧制方式。有孔轧制虽然具有料型尺寸控制精度高的优点,但是,由于每根轧辊均需要事先切制轧槽,从而造成了轧辊利用率较低,也由于生产线上的各台轧机的轧辊上的轧槽构成的轧制孔均不同,从而使粗轧和中轧过程中各台轧机必须对应的要有一定数量的备用轧机才能 保证生产,通常的备用轧机的数量为用一备三,即使用一台,备用三台。这样,就使得轧制生产的运行成本高,设备投资成本大而且资金占用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轧制生产过程中,运行成本相对较低,设备投资成本相对较小,而且资金占用率相对较少的四切分热轧生产带肋钢筋的生产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四切分热轧生产带肋钢筋的生产系统,包括顺序布置的粗轧机组、中轧机组和精轧机组,所述粗轧机组、中轧机组和精轧机组各自均分别包含至少两台轧机,每台轧机上均设置有轧辊,粗轧机组的每台轧机上布置的轧辊为无轧槽的平直轧辊,其轧制孔由每台轧机上相邻两根轧辊之间的径向间隙构成。进一步的是,中轧机组的所述多台轧机中,至少有一台轧机上布置的轧辊具有轧槽,所述轧槽构成的轧制孔与需要轧制的中轧坯料的横面尺寸相适应。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中轧机组包含六台轧机,靠近精轧机组一端的三台轧机上设置的轧辊均设置轧槽。进一步的是,精轧机组的所述多台轧机中,至少有一台轧机上布置的轧辊为无轧槽的平直轧辊,其轧制孔为轧机上相邻两根轧辊之间的径向间隙构成。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精轧机组包含六台轧机,其中与中轧机组相邻的一台轧机上布置的轧辊为无轧槽的平直轧辊。进一步的是,沿被轧制坯料的轧制输送方向,在精轧机组的六台轧机中,第三台轧机上布置的轧辊的轧槽构成的轧制孔和第四台轧机上布置的轧辊的轧槽构成的轧制孔均为四切分轧制孔。进一步的是,在粗轧机组与中轧机组之间以及中轧机组与精轧机组之间分别布置有飞剪机。进一步的是,粗轧机组包含的轧机为六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现有技术中,原来设置在粗轧机组中的带有轧槽的轧辊,改成没有轧槽的平直轧辊,而且其轧制孔由每台轧机上相邻两根轧辊之间的径向间隙构成。这样,由于粗轧机组中每台轧机上的轧辊均没有轧槽,从而使粗轧机组中的各台轧机可以互为替换,既提高了轧机的通用性,又节约了轧槽的加工成本,同时,还可以节约大量的备用轧机,减少轧辊的换辊时间,提高轧辊利用率,进而极大的降低轧机的生产运行成本。同时,由于粗轧机组中的各台轧机可以互为替换,从而可以大量的减少备用轧机,这样,也可以大量的降低设备投资成本,达到减小资金占用的目的。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四切分热轧生产带肋钢筋的生产系统的简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的平直轧辊及其构成的轧制孔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的轧辊上的轧槽构成的四切分轧制孔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粗轧机组I、中轧机组2、精轧机组3、轧机4、轧辊5、径向间隙6、轧槽7、轧制孔8。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图2以及图3所示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轧制生产过程中,运行成本相对较低,设备投资成本相对较小,而且资金占用率相对较少的四切分热轧生产带肋钢筋的生产系统。所述四切分热轧生产带肋钢筋的生产系统包括顺序布置的粗轧机组I、中轧机组2和精轧机组3,所述粗轧机组I、中轧机组2和精轧机组3各自均分别包含至少两台轧机4,每台轧机上均设置有轧辊5,粗轧机组I的每台轧机4上布置的轧辊5为无轧槽的平直轧辊,其轧制孔由每台轧机4上相邻两根轧辊5之间的径向间隙6构成。通过上述将现有技术中,原来设置在粗轧机组I中的带有轧槽7的轧辊5,改成没有轧槽的平直轧辊,而且其轧制孔8由每台轧机4上相邻两根轧辊5之间的径向间隙6构成。这样,由于粗轧机组I中每台轧机4上的轧辊5均没有轧槽7,从而使粗轧机组I中的各台轧机4可以互为替换,既提高了轧机4的通用性,又节约了轧辊5的轧槽7的加工成本,减少轧辊5的换辊时间,提高轧辊5利用率,进而极大的降低轧机4的生产运行成本,同时,还可以节约大量的备用轧机4,极大的降低设备投资成本,达到减小资金占用的目的。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无轧槽的平直轧辊即无轧制孔的轧辊轧制钢坯,也叫无孔轧制,与有孔轧制相比,具有轧件变形均匀、能耗低、轧槽及轧辊4寿命高、轧辊车削简单等优点。但是,由于轧辊4上没有控制钢坯变形的由轧槽7构成的轧制孔8,所以也具有料型宽度控制难度较大的缺点。造成料型宽度控制难度较大的原因主要是,与有孔轧制相比,因为无孔型侧壁的限制,轧件的宽展为自由宽展,因此宽度控制难度较大。当经过粗轧机组2轧制的钢坯的宽度变化太大后,会增加后序有孔轧制的难度、加大有孔轧辊的轧槽的磨损以及对最终轧成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为了减小所述的影响,需要在中轧机组2中通过有孔轧制的轧辊进行调整,这样,在中轧机组2的所述多台轧机4中,至少有一台轧机4上布置的轧辊5具有轧槽7,所述轧槽7构成的轧制孔8与需要轧制的中轧坯料的横面尺寸相适应。为了减小精轧机组3中的轧辊5的磨损,提高输入精轧机组3的钢坯的中轧质量,中轧机组2设置为六台轧机4,并且在靠近精轧机组3 —端的三台轧机4上设置的轧辊5均设置轧槽7。这样便可以保证输入精轧机组3的钢坯的中轧质量。同时,与现有的生产线相比,上述的生产线中,由于中轧机组2中与粗轧机组I相邻的三台轧机4上带有轧槽7的轧辊5,也改成没有轧槽的平直轧辊,其轧制孔8由每台轧机4上相邻两根轧辊5之间的径向间隙6构成,这样,当中轧机组2中所采用的轧机4的型号和粗轧机组I中的轧机4的型号一致时,则中轧机组2中的无孔轧机也可以和粗轧机组I中的轧机互为替换,进而,达到进一步提高了轧机4的通用性,节约轧辊5的轧槽7的加工成本,减少轧辊5的换辊时间,提高轧辊5利用率的目的。当然,中轧机组2内部的上述各台无孔轧机也可以互换和替换。进一步的,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运行成本、最大限度的减小设备投资以及最大限度的降低资金占用,再结合精轧机组3的实际情况,将精轧机组3的所述多台轧机4中,至少有一台轧机4上布置的轧辊5也设置为无轧槽的平直轧辊,其轧制孔为轧机上相邻两根轧辊5之间的径向间隙6构成;并且将包含在由六台轧机4构成的精轧机组3的,与中轧机组2相邻的一台轧机4上布置的轧辊5为无轧槽的平直轧辊。由于钢坯经过中轧机组2的后三台轧机4上的轧制孔8的轧制调整,其截面几何尺寸均达到了较好效果,这样,在钢坯进入精轧机组3时,并不需要较大的调整轧制钢坯的截面形状,所以将精轧机组3的与中轧 机组2相邻的一台轧机4上,布置的轧辊5为无轧槽的平直轧辊。从而保证既降低运行成本、减小设备投资,又保证轧制质量的目的。结合现有的轧制生产线的布置特点,在沿被轧制坯料的轧制输送方向上,将精轧机组3的六台轧机4中的,第三台轧机4上布置的轧辊5的轧槽7构成的轧制孔8,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切分热轧生产带肋钢筋的生产系统,包括顺序布置的粗轧机组(1)、中轧机组(2)和精轧机组(3),所述粗轧机组(1)、中轧机组(2)和精轧机组(3)各自均分别包含至少两台轧机(4),每台轧机上均设置有轧辊(5),其特征在于:粗轧机组(1)的每台轧机(4)上布置的轧辊(5)为无轧槽的平直轧辊,其轧制孔由每台轧机(4)上相邻两根轧辊(5)之间的径向间隙(6)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鹏,兰钢,刘宗文,彭望,魏星,王锋,喻素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内江市川威特殊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