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清理颗粒表面的装置,比如清理铸沙表面的装置,它包含有一个容纳颗粒的箱体(1),箱体内装有叶片(2)和研磨石(3),上述叶片和研磨石可作相对运动并互相邻接。(*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理颗粒,如铸沙表面的装置。铸造工业所用的各种铸沙和混凝土工业所用的石沙常带有不需要的物质附着在其表面,因此就造成了下文所述的许多困难。铸造用的原沙常在其表面粘有粘土,这在使用中会妨碍气体的排出。海沙的表面常附着盐粒,给灌注好的混凝土带来有害影响。表面带有棱边的原沙在沙模成型中成型性能较差。此外,这类颗粒一般同一种有粘性的化合物一同使用,用后的原沙如再次使用会损害被铸产品。因此,现已有多种用以清理颗粒,如原沙和使用过的沙的表面的装置。例如,日本技术SHOWA50-50808披露一种装置,它通过一空气喷咀将铸沙喷出,使之猛列碰撞在一撞板上,以此来清理沙表面。另一日本专利SHOWA57-109540披露一种带有旋转叶片的装置,将沙输入旋转叶片间,利用叶片的离心力使沙粒互相猛烈碰撞以达到清理表面的目的。该专利还披露一种带有旋转箱的装置,将砂装入箱中使之互相摩擦。另一种清理沙粒表面的常用装置是利用挥发的方法,即燃烧表面附着的树脂和其他物质。还有一种常用装置是通过水洗将沙粒表面附着物洗去。然而,上述几种装置都有如下缺陷。通过空气喷咀喷沙使之碰撞在一个碰撞体的装置,其碰撞体磨损很快因而缩短了装置的寿命。带有旋转叶片的装置,由于沙子的碰撞速度太快会引起很多沙尘。将沙装入旋转箱使之互相摩擦的装置很难除去沙粒棱边,因此经过如此处理的沙粒在做沙模时成模性能不佳。通过燃烧将沙表面树脂和其他类似物挥发的装置一般不能除去沙粒棱边,同时在燃烧过程中有时还会出现沙粒燃烧。利用水洗除去沙表面附着物的装置对非水化物质作用不大,也不能除去沙粒棱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能克服现有装置缺点的装置,它可以有效地清除颗粒即沙粒表面的多余附着物和棱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清理颗粒表面的装置包含有一个用来装入颗粒的容箱,箱内装有一个叶片和一个研磨石。本专利技术所述装置的特征在于叶片和研磨石可以相对(即互相独立地)运动并互相邻接。本装置的性能和效果如下所述。将诸如沙粒的颗粒装入箱内并置其于相邻的叶片和研磨石之间。由于叶片和研磨石可以互相独立地旋转,颗粒可被旋转的叶片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并不断地重复碰撞研磨石。凭借上述功能,装入箱体内的颗粒可以有效地碰撞研磨石,颗粒表面的多余附着物质和棱边便可以被清除。同时,通过调整叶片和研磨石的相对速度,或通过方便地控制装置的工作时间,颗粒表面不同类的附着物都可以达到上述效果。清除下的物质和棱边可通过在装置上连接一个普通的吸尘器很容易地从装置中取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清理颗粒表面的装置的最佳实施例将参照附图在此说明。图1是装置的部分正面剖视图,体现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清理颗粒表面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图2是图1所示分离室中的分离装置的透视图。图3是图1所示清理颗粒表面装置的部分侧面剖视图。图4表明颗粒正同研磨石表面进行研磨的情况。图5是表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清理颗粒表面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图。附图1和3说明本装置的整个结构,该清理颗粒表面的装置基本上包含有一个装置体A,一个吸尘器9用来将研磨下的表面附着物和碰撞下的颗粒棱边从装置体A中取出。在装置体A的最上部有一个出口10与吸尘器9连接,在出口下有一个分离室11,用来将细小的杂物同颗粒分开。从附图2的放大图中看到,在分离室11中可以安装分离装置。该分离装置包含有两对与分离室的内壁相接并互相对置的平板21,22,以及两根支撑平板21,22的圆棍23,23。平板21、22相互垂直对置,其间形成一空间,以便杂物由此从下部移向出口。安装该分离装置的优点是,可将进入吸尘器9的颗粒和尘埃旋转升高,使较重的颗粒落下而使轻而小的杂物以高速继续上升进入吸尘器9。这里须注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清理颗粒表面装置所用的吸尘器可以是任何一种集中式吸尘器。分离室11的下部有一个研磨石3,它由嵌入旋转轴4的许多研磨石片3a,3a……组成,此外还安装有许多叶片2,2……与研磨石3邻接并呈放射状。研磨石3不一定由许多环状的研磨石片组成,一个单个圆柱体即可,叶片2也不必按图3所示的那样与研磨石3外表面垂直装入。具体说就是叶片2不必与研磨石3外表面构成直角,而可以构成锐角或钝角。叶片2的底端指向其旋转轴,与研磨石3相连并通过诸如插销件(图中未示)的紧固装置将一个研磨助板29安装在紧靠研磨石3的地方,而不是叶片2的上部。在运行中,当颗粒被叶片2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并随之旋转时,颗粒在叶片之间移动并同研磨石3的表面碰撞,研磨助板29的作用是通过控制移动速度增加颗粒和研磨石表面的有效碰撞率以加强研磨效果。此外,该研磨助板29还有助于稳定叶片2的旋转。也就是说,当叶片2高速旋转时,会出现所谓的部分研磨现象,即叶片的不规则旋转阻碍了颗粒同研磨石表面的正常碰撞,从而造成颗粒的部分研磨。研磨助板29可有效地防止这种现象。同时,该研磨助板29可通过调整紧固装置的不同部位调节与研磨石3的远近距离。如图3所示,在叶片2的外端部可以连接一个由橡胶或类似物制成的弹性件24。该弹性件24填充了叶片2的外端与箱体1内壁间的空间。其优点是防止了该空间的研磨。从图3可看到叶片2的外端头按一预定的角度弯曲。但这并不是必须的,也就是说,外端头也可以是直的,从而简化了叶片的加工。叶片2的侧边(图1中的右边和左边)上有环形板6,6,其整体构成一个旋转鼓形体。因此,在每个叶片2间形成一个与研磨石3表面相连的空间。研磨石3和叶片2是同轴的,以便有一个相同的旋转轴心。研磨石3由安装在装置体下部的电动机12起动,而叶片2由安装在装置体下部的另一电动机(图中未示)起动。旋转鼓形体下面有许多叶片2,2……,两个鼓形体由滚柱19,19,19,19分别支撑,滚柱分别安装在鼓形体前后(图1中的左、右方向)。(图1中只标有安装在前后的两个滚柱,为了清楚起见,图3未示)。如上所述,由于两个不同电动机分别带动研磨石3和叶片2,可以方便地使研磨石和叶片相对旋转或以不同的速度旋转,因而可以根据所处理的颗粒种类加强研磨效果。总而言之,研磨石3的研磨部分最好由碳化硅,铝及比所处理的颗粒硬度高的物质构成。旋转轴4的两端各有一个平衡调节板5,可通过一平衡块加以调整的平衡板还可作为紧固螺丝。旋转轴4的两端通过支承座18与支承装置体A的箱体1的工作架17相连。参照图3,分离室11下箱体1的一个侧面有一个颗粒入口8,在另一面有一个用来观察颗粒研磨情况及研磨石表面损耗的观察口。颗粒由入口8装入后由各个叶片2将其分成小的部分,然后进入箱体1集聚起来并落下至研磨石3的表面。由于研磨石以恒速旋转,一组组的颗粒便不断落下,研磨石3的表面便进入有效的研磨,从而使颗粒得以清理。图4表明在上述条件下装入的颗粒14表面通过碰撞研磨石表面13正进行清理。经过同研磨石表面13的碰撞,颗粒14基本成为球形,除去了杂物16。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磨,颗粒14经一个由气缸26控制的盖25及箱体1底部的出口15取出。实验证明经过如此处理的颗粒表面上,基本无多余附着物并可形成无棱边的球体。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是按一个批量工作设计的。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仅限于此。例如,该装置也可做成连续工作的装置,即不断从研磨石3的一面装入颗粒,而从位于研磨石另一面稍低的出口取出颗粒。这里只需将装在观察口7下的护板27移开并将连接箱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理颗粒表面的装置,它包含有一个容纳颗粒的箱体(1),箱体内装有叶片(2)和研磨石(3),上述叶片和研磨石可作相对运动并互相邻接。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86-5-20 117000/861.一种清理颗粒表面的装置,它包含有一个容纳颗粒的箱体(1),箱体内装有叶片(2)和研磨石(3),上述叶片和研磨石可作相对运动并互相邻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理颗粒表面的装置,所述的研磨石(3)安装在所述箱体(1)内的下部。所述的叶片(2)同所述的研磨石(3)可作相对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理颗粒表面的装置,它还可包含一个与所述叶片(2)相邻接并指向箱体(1)的另一个研磨石(3b)。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理颗粒表面的装置,箱体(1)可以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理颗粒表面的装置,其叶片(2)为两个以上且可以旋转。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理颗粒表面的装置,其研磨石(3)和叶片(2)同轴安装且每个叶片(2)之间由一个研磨石(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猪野富夫,
申请(专利权)人:久保田铁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