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93376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行驶装置,具有:平板元件(4);至少一个可围绕第一转动轴(12a)转动地安装的第一车轮(12);手柄支承杆(6),其具有远离平板元件(4)并支承手柄(8)的远端部(6a)和接近平板元件(4)的近端部(6b);与第一车轮(12)相邻的折叠铰接件,其使手柄支承杆(6)的近端部(6b)与平板元件(4)能够围绕第一摆动轴(23)摆动地相连接,使得在工作状态下手柄支承杆(6)相对于平板元件(4)的角度优选约为直角或接近直角,并因此使手柄支承杆的远端部(6a)相对于平板元件具有最大距离,而在静止状态下使手柄支承杆的远端部(6a)相对于平板元件具有最小距离;以及至少一个可围绕第二转动轴(20a)转动地安装的第二车轮(20),其设置在平板元件(4)的与第一车轮和折叠铰接件的布置间隔较远的端部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第二车轮(20)还附加地围绕基本沿行驶方向(A)延伸的第二摆动轴(21)可摆动地设置在平板元件(4)上,并通过机械机构(28,30)与手柄支承杆(6)相耦接,该机械机构将手柄支承杆(6)相对于平板元件(4)围绕第一摆动轴(23)的摆动运动转换为第二车轮(20)围绕第二摆动轴(21)的摆动运动,使第二车轮(20)的第二转动轴(20a)在静止状态下相对于平板元件(4)的角度大于在工作状态下的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行驶装置,其具有平板元件;至少一个可围绕第一转动轴转动地安装的第一车轮;手柄支承杆,其具有远离平板元件并支承手柄的远端部和接近平板元件的近端部;与第一车轮相邻的折叠铰接件,其将手柄支承杆的近端部与平板元件能够围绕第一摆动轴摆动地相连接,使得在工作状态下手柄支承杆相对于平板元件以优选约为直角或接近直角的角度取向,并因此使手柄支承杆的远端部相对于平板元件具有最大距离,而在静止状态下使手柄支承杆的远端部相对于平板元件具有最小距离;以及至少一个可围绕第二转动轴转动地安装的第二车轮,其设置在平板元件的与第一车轮和折叠铰接件的布置间隔较远的端部上。
技术介绍
这种可行驶装置通常设计为滑板车、踏板车、踢板车或顶推车,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操控技术和不同数量的轮子来运行。如果使用可行驶装置,则车轮在工作状态下应位于交通路面或其他的基面上,由此,平板元件能够以一定的间隔保持在交通路面或其他基面的上方,并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大致水平取向。在该状态下,平板元件用以充当使用者的脚步,使用者同时抓住在工作状态下抬起的手柄支承杆的上方远端部上的手柄。多数情况下,手柄支承杆还可以同时用于转向,并为此被设计为转向杆或与相应的转向机构耦接。这种可行驶装置的推动可以选择通过使用者的身体实现,在此,使用者用脚撑在交通路面或其他的基面上;或者也可以借助于通常装配在平板元件上的电机来实现,这种电机通常由小型电动机或内燃机构成。在专利文献WO 2008071798A1中公开了一种上述类型的可行驶装置,其中,在手柄支承杆上装配有行李件(GepackstQck)。在这里,可行驶装置和行李件有利地组成一种如同可行驶的行李件形式的装置,其在踏板(Trittbrett)上翻的状态或静止状态下可以作为常规的轮式箱体使用,而在展开状态或工作状态下作为踏板车使用,从而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容易地跨越较长的距离。为了实现在保存时节约空间或运输简单的目的,可以使手柄支承杆和平板元件关于它们的相对位置和相互取向从工作状态进入节约空间的静止状态。在工作状态下,手柄支承杆相对于平板元件展开并优选以约成直角或接近直角的角度取向,其中,手柄支承杆的远端部相对于平板元件或与第一车轮和折叠铰接件的布置远距离间隔开的平板元件的端部具有最大的间隔。与此相反的是,在静止状态下将手柄支承杆和平板元件彼此设置为,使手柄支承杆的远端部相对于平板元件或与第一车轮和折叠铰接件的布置远距离间隔开的平板元件的端部具有最小的间隔,并因此而有利地彼此并置。在使用如专利文献WO2008071798A1所述的具有行李件的可行驶装置时,优选将行李件装配在手柄支承杆的面向踏板的一侧,并将折叠铰接件设置为,使踏板在静止状态下被上翻到背对手柄支承杆的行李件的侧面上并基本贴靠在该侧面上,手柄支承杆和踏板由此将行李件包围在它们之间
技术实现思路
虽然以上述方式使可行驶的装置进入静止状态已经形成不可小视的节约空间的布置和保存,但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前面所述类型的可行驶装置在静止状态下的节省空间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一种可行驶装置得以实现,该装置具有平板元件;至少一个可围绕第一转动轴转动地安装的第一车轮;手柄支承杆,其具有远离平板元件并支承手柄的远端部和接近平板元件的近端部;与第一车轮相邻的折叠铰接件,其将手柄支承杆的近端部与平板元件能够围绕第一摆动轴摆动地相连接,使得在工作状态下手柄支承杆相对于平板元件以优选约为直角或接近直角的角度取向,并因此使手柄支承杆的远端部相对于平板元件具有最大距离,而在静止状态下使手柄支承杆的远端部相对于平板元件具有最小距离;以及至少一个可围绕第二转动轴转动地安装的第二车轮,其设置在平板元件的与第一车轮和折叠铰接件的布置间隔较远的端部上,其中,第二车轮还附加地围绕基本沿行驶方向延伸的第二摆动轴可摆动地设置在平板元件上,并通过机械机构与手柄支承杆相耦接,该机械机构将手柄支承杆相对于平板元件围绕第一摆动轴的摆动运动转换为第二车轮围 绕第二摆动轴的摆动运动,从而使第二车轮的第二转动轴在静止状态下相对于平板元件的角度大于在工作状态下的角度。借助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可以获得最佳的并因此而提高在静止状态下节约空间的效果。换句话说,已经证实安放在与第一车轮和折叠铰接件的布置间隔较远的平板元件的端部上并因此形成后轮的第二车轮提供了对静止状态下节省空间的效果进行优化和改善的潜力。因为为了在可行驶装置的工作状态下使平板元件以一定的间隔保持在交通路面或其他基面的上方,后面的第二车轮需要从平板元件的底面相应地突出。但是这样在静止状态下(此时手柄支承杆和平板元件折叠在一起并可以因此说平板元件的底面构成了整个装置的外面)会使第二车轮向外伸出或突出。这是很麻烦的,尤其是当第二车轮相对于整个装置的尺寸有相对较大的空间要求时。类似的还有如专利文献WO 2008071798A1中所述的可行驶装置,在静止状态下突出的第二车轮相对于整个装置的尺寸有相对较大的空间要求。尽管当第二车轮直径较小时可以减轻这一问题,但仍然会因此在驾驶以及驶过较小的障碍物时承担风险。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使第二车轮还附加地围绕基本上沿行驶方向延伸的第二摆动轴可摆动地设置在平板元件上,并通过机械机构与手柄支承杆相耦合,该机械机构将手柄支承杆相对于平板元件围绕第一摆动轴的摆动运动转换为第二车轮围绕第二摆动轴的摆动运动,从而使第二车轮的第二转动轴在静止状态下相对于平板元件的角度大于在工作状态下的角度。当在静止状态下手柄支承杆相对于平板元件偏转时,根据本专利技术设置的机械机构使根据本专利技术围绕基本上沿行驶方向延伸的第二摆动轴可摆动地设置在平板元件上的第二车轮围绕第二摆动轴从工作位置偏转进入静止位置。由此可以说,第二车轮在静止位置上被折合或折叠,并因此不再干扰性地从平板元件向前突出。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种结构,可行驶装置在静止状态下将采取与现有技术相比更节省空间的形式,并因此明显地优化了静止状态下的节省空间的效果。在手柄支承杆展开并因此在可行驶装置从静止状态转入工作状态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械机构用于再次退回第二车轮的在静止状态下的摆动位置,并使第二车轮再次回摆到其工作状态下的行驶位置中,从而使可行驶装置可以再次执行其行驶功能。优选的实施方式和扩展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适宜地,应使第二车轮的第二转动轴在静止状态下以相对于平板元件大约为90°的角度而在工作状态下以相对于平面元件大约为0°的角度取向,从而使第二车轮在工作状态下在行驶期间例如是直立的,并在静止状态下大约位于平板元件的平面上,从而不再干扰性地突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机械机构具有推拉杆(Zug-Schub-Stange),其通过与折叠铰接件间隔开的铰接件铰接在手柄支承杆上,沿着平板元件被引导并与设置在平板元件上的传动装置相耦合,该传动装置将推拉杆的纵向运动转换为第二车轮围绕第二摆动轴的摆动运动。由于该铰接件并因此使推拉杆的铰接点在手柄支承杆上与折叠铰接件间隔开,故而在手柄支承杆围绕折叠铰接件摆动运动期间,各个铰接点与第二车轮之间的间隔会发生变化,这将引起所提及的推拉杆的纵向运动。在此将传动装置设计为,将与传动装置相耦合的推拉杆的纵向运动转换为第二车轮围绕摆动轴的 摆动运动。为了尽可能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莱哥·冯俾斯麦
申请(专利权)人:瑞斯恩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