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成型的鳍片式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93195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鳍片式散热装置用于安装空间受限制的电子装置内,当鳍片式散热装置的片状接合区藉由接合材料固接于一电子元件上时,自接合区两侧水平延伸的皱折区具有的多个皱折可增加鳍片式散热装置的散热面积,有效将电子元件在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带走。接合区以及皱折区以导热金属一体成型制成,且皱折区可配合所接合的电子元件周边的元件分布而相对接合区产生适当的弯折变形,使鳍片式散热装置不需要另外加工即可使用于各种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成型的鳍片式散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散热装置,尤指一种用于薄型化电子产品的一体成型薄型化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电子元件而言,例如电脑装置中的显示芯片或微处理器,平面电视中的控制芯片、各种功能模组的芯片…等,在运作时特别容易产生高温,此时散热器便扮演重要的角色。一般而言,在空间较不受限制的电脑装置中,散热器为许多散热鳍片的组合,并且搭配一风扇,以强制将散热鳍片上的热源带走。然而在整体为扁平化的平面显示器(如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液晶电视等)中,则无法使用一般使用在电脑装置中的立体散热装置,亦无法搭配使用散热风扇。因此目前在空间受限制的电子装置中,通常多直接在易产生热能的电子元件上,直接粘贴一片金属导热片,以将电子元件上的热能带走。然而这种单一片状的金属导热片受限于其尺寸大小所具有的导热面积,导热效果有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一体成型的鳍片式散热装置一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散热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图1的散热装置第一实施例固接于一电子元件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散热装置一第二实施例固接于一电子元件的侧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2鳍片式散热装置10接合区20皱折区21第一皱折区22第二皱折区30接合材料40绝缘片50电子元件51晶粒60电路板211、221皱折L1,L2,D1,D2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成型的散热装置,在有限空间中,针对发热的电子元件提供绝佳的散热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体成型的鳍片式散热装置,包含有一接合区以及一皱折区。该接合区用来固接于一电子元件以传导该电子元件产生的热能,该接合区为沿一水平方向延伸的片状结构且具有一接合面积,该接合面积不小于该电子元件内的一晶粒的面积。该皱折区沿与该水平方向平行的一轴自该接合区的两侧延伸,且该皱折区的部分可与该轴产生一位移而产生变形。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鳍片式散热装置相较于已知片状散热片,在有限的空间限制下,具有足够大的散热面积,可有效将电子元件在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带走。其一体成型的结构可节省散热装置的材料成本以及加工成本,而薄型化的片状结构以及皱折区亦可配合所接合的电子元件周边的元件分布而适当的弯折变形,使散热装置不需要另外加工即可使用于各种场合。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以及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一体成型的鳍片式散热装置1一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鳍片式散热装置1的侧面示意图。鳍片式散热装置1用于传导在运作中的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能,以达到散热的效果。为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鳍片式散热装置1较佳地为铜质或铝质的金属材料。在本专利技术中,鳍片式散热装置1由薄型片状的铜片或铝片一体成型制成,因此仅需要进行简单的机械加工程序,可省下将多个子元件组装固定为一散热器的材料以及组装成本。如图1所示,鳍片式散热装置1包含一接合区10以及一皱折区20。接合区10为沿着水平方向(如图中的L1L2方向)延伸的片状结构,且接合区10具有接合面积A。在图2中,皱折区20则沿着水平方向(如图中的L1L2方向)自接合区10的两侧水平延伸,且具有多个皱折211、221。本实施例的这些皱折211、221的弯折形状为ㄇ字型,其弯折的样式一部分与其延伸的水平方向垂直,一部分与水平方向平行;而皱折211、221的弯折高度取决于鳍片式散热装置1所安装的环境。由于皱折区20由接合区10两侧向着L1L2方向延伸的片状结构弯折而成,因此当鳍片式散热装置1因所安装的环境而具有特定的尺寸时,鳍片式散热装置1的皱折区20所具有的多个皱折211、221可显著地增加鳍片式散热装置1的散热面积,从而较迅速地将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能带走。请继续参考图2。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鳍片式散热装置1的皱折区20包含一第一皱折区21以及一第二皱折区22,其中第一皱折区21自接合区10一侧沿着水平方向向L1方向延伸,第二皱折区22自接合区10相对另一侧沿着水平方向向L2方向延伸。由于第一皱折区21以及第二皱折区22由接合区10两侧向着L1L2方向延伸的片状结构弯折而成,因此第一皱折区21以及第二皱折区22的多个皱折211、221与接合区10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厚度。在本专利技术中,制成鳍片式散热装置1的薄型片状铜片或铝片的厚度较薄,因此可允许皱折区20相对于接合区10沿着垂直方向(或图中的D1D2方向)轻微移动变形。换言之,假设皱折区20沿与水平方向平行的一x轴自接合区10的两侧延伸,则皱折区20的部分可与该x轴产生一位移而产生变形,使得皱折区20配合该电子元件周边的元件分布,而沿垂直方向微幅向上或向下变形(如图2中以虚线显示的第一皱折区21即沿着D1方向微幅向上变形),以避免元件间的接触;举例而言,当鳍片式散热装置1安装于需散热的电子元件时,在接合区10两侧的皱折区20可视需要微幅向上(D1方向)或向下(D2方向)弯折变形,以避开其上或其下的其他元件。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皱折区20亦可仅包含第一皱折区21或第二皱折区22,亦即鳍片式散热装置1的皱折区20可仅在接合区10的其中一侧水平延伸,使散热装置具有更弹性的应用。请参考图3,图3为鳍片式散热装置1固接于一电子元件50的侧面示意图,电子元件50则为电路板60上其中一需要散热的元件。在图3的实施例中,鳍片式散热装置1另包含一接合材料30,其可为双面胶或热固性胶。接合材料30先固定于接合区10上,再粘贴于电子元件50欲散热的表面,使接合区10固接于电子元件50上以传导电子元件50在运作时产生的热能。在电子元件50中,其主要产生热能的为其中的晶粒51,因此藉由接合材料30而接合于电子元件50上的接合区10的接合面积A在实务上至少不小于晶粒51的面积(透过接合材料30直接接触于电子元件50的晶粒51上方)。较佳地,接合区10的接合面积A可涵盖电子元件50的面积,以完全覆盖电子元件50,使电子元件50的热皆能经由接触接合区10而被传导出去。换言之,图1中的接合面积A即为接合材料30使接合区10以及电子元件50相固接的面积。特别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鳍片式散热装置1由接合区10与电子元件50接触导热,皱折区20则自接合区10向外水平延伸而未与电子元件50接触。请参考图4,图4为鳍片式散热装置2一第二实施例固接于电子元件50的侧面示意图。其中在鳍片式散热装置2的皱折区20一侧(在图4为面对电路板60的一侧)另设置一绝缘片40,如此一来,可确保鳍片式散热装置2在固接于电子元件50时,延伸于接合区10的皱折区20受到绝缘片40的阻隔而不会与电路板60上其他的电子元件互相接触而发生短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鳍片式散热装置用于安装空间受限制的电子装置内,当鳍片式散热装置的片状接合区藉由接合材料固接于一电子元件上时,自接合区两侧水平延伸的皱折区具有的多个皱折可增加鳍片式散热装置的散热面积,有效将电子元件在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带走。接合区以及皱折区以导热金属一体成型制成,且皱折区可配合所接合的电子元件周边的元件分布而相对接合区产生适当的弯折变形,使鳍片式散热装置不需要另外加工即可使用于各种场合,并可有效避免元件间的干扰。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专利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体成型的鳍片式散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成型的鳍片式散热装置,包含有:一接合区,用来固接于一电子元件以传导该电子元件产生的热能,该接合区为沿一水平方向延伸的片状结构且具有一接合面积,该接合面积不小于该电子元件内的一晶粒的面积;以及一皱折区,沿与该水平方向平行的一轴自该接合区的两侧延伸,且该皱折区的部分可与该轴产生一位移而产生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成型的鳍片式散热装置,包含有:一接合区,用来固接于一电子元件以传导该电子元件产生的热能,该接合区为沿一水平方向延伸的片状结构且具有一接合面积,该接合面积不小于该电子元件内的一晶粒的面积;以及一皱折区,沿与该水平方向平行的一轴自该接合区的两侧延伸,该皱折区具有多个皱折,且该皱折区的部分移动变形以配合该电子元件周边的元件分布,其未与该周边的元件接触以避免干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片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接合材料,设置于该接合区以及该电子元件之间,以将该接合区固接于该电子元件,该接合面积为该接合材料使该接合区以及该电子元件相固接的面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鳍片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接合材料为双面胶或热固性胶。4.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忠安
申请(专利权)人: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