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3190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工件,包括金属本体;所述金属本体上具有在第一条件下形成的至少一个微孔,其中,通过所述微孔进行所述金属本体两侧的气体流通和/或气体交换,同时,液体无法通过所述微孔从所述防水工件的一侧流动到另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水工件,降低了工件的制备成本,制备的工件既拥有很好的散热性能,又具有轻薄的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所述防水工件的电子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工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及其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笔记本电脑类产品轻薄便携的要求不断增加。客观上这种需求压缩了了内部元器件特别是散热模组的整体设计空间。这就要求在系统平台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散热模组的工作效率要以更快的速度提升。目前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设计主要采用被动散热方法,既使用热管将CPU产生的热能传导至散热鳍片。风扇转动通过下进气口吸入气体并将气体经散热鳍片吹出出风口、降低散热鳍片温度。这种设计要求笔记本放置在一个较为坚固的水平表面以保证下进风口进风不受阻。如果使用场景换为膝上或者床上等柔软表面,进风口将会被部分遮蔽从而降低散热效率。这样用户会感受到掌托部分表面温度快速升高伴随着笔记本性能的严重下降。在风扇上方的键盘铝箔上开口(通风口)能部分解决散热问题,但是使得风扇和键盘以及内部CPU等硬件的防水性能大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工件,降低了工件的制备成本,制备的工件既拥有很好的散热性能,又具有轻薄的优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工件,包括:金属本体;所述金属本体上具有在第一条件下形成的至少一个微孔,其中,通过所述微孔进行所述金属本体两侧的气体流通和/或气体交换,同时,液体无法通过所述微孔从所述防水工件的一侧流动到另一侧。优选的,还包括在所述金属本体上由防水涂料固化形成的防水层。优选的,所述第一条件为激光雕刻。优选的,所述微孔的直径为0.03~0.15mm。优选的,所述防水工件的具有防水层的一侧的表面接触角为100~1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用于支持所述电子设备的运行,产生热量;壳体,所述电子元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具有至少一个开口;防水工件,固定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处,覆盖所述至少一个开口,且处于所述电子元器件上方;所述防水工件上具有在第一条件下形成的至少一个微孔,其中,通过所述微孔进行所述金属本体两侧的气体流通和/或气体交换,同时,液体无法通过所述微孔从所述防水工件的一侧流动到另一侧。优选的,所述电子元器件至少包括风扇;所述防水工件上在第一条件下形成的至少一个微孔的区域与风扇对应。优选的,所述风扇通过电子元器件控制能够实现第一方向旋转、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旋转;风扇的转动方向由所述开口的空气流动方向决定。优选的,还包括,键盘模组,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处,且固定于所述防水工件上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用于支持所述电子设备的运行,产生热量;壳体,所述电子元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的第一部分区域具有在第一条件下形成的至少一个微孔,其中,通过所述微孔进行所述金属本体两侧的气体流通和/或气体交换,同时,液体无法通过所述微孔从所述防水工件的一侧流动到另一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工件,包括,金属本体;所述金属本体上具有在第一条件下形成的至少一个微孔,其中,通过所述微孔进行所述金属本体两侧的气体流通和/或气体交换,同时,液体无法通过所述微孔从所述防水工件的一侧流动到另一侧。相比较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水工件在金属本体表面设置了微孔,由于是金属表面,表面张力比较大,所以液体滴在表面上不会平铺,而是团聚成液滴,所述微孔设置在金属表面,所以微孔的表面张力依然大于液滴,所以液体无法通过微孔从防水工件的一侧流动到另一侧。既能够拥有很好的防水效果,又不用在金属本体上设置粘结剂以及用粘结剂粘结的防水膜,满足了对防水工件轻薄的要求。另外,由于不适用防水膜,所以降低了防水工件的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两种电子设备,均使用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水工件,第一种电子设备中,防水工件单独存在,而第二种电子设备是所述电子设备壳体的一部分,这两种电子设备由于均使用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水工件,所以防水效果好,且能够满足轻薄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滴与物体表面之间表面张力与表面接触角之间的关系图;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水工件图;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本专利技术防水工件的键盘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要求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工件,包括:金属本体;所述金属本体上具有在第一条件下形成的至少一个微孔,其中,通过所述微孔进行所述金属本体两侧的气体流通和/或气体交换,同时,液体无法通过所述微孔从所述防水工件的一侧流动到另一侧。相比较现有技术,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水工件是由金属本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金属本体上的至少一个微孔2构成,所述金属本体优选由至少一层金属箔构成,所述金属箔优选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铝箔、银箔、铁箔或镁铝合金箔等质轻且导热良好的金属箔,本专利技术更优选为铝箔。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防水工件的厚度优选为0.1~0.15nm,更优选为0.12~0.15mm。所述微孔的直径优选为0.03~0.15mm,更优选为0.045~0.1mm。本专利技术微孔的个数与防水工件散热区域的大小有关,本专利技术不做限定,所述微孔之间的距离优选为0.1~0.5mm,微孔间距离过小会造成防水工件在使用过程中变形。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金属箔的个数与厚度本专利技术不做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防水工件,在室温、标准大气压下,在所述防水工件上淋洒液体,所述液体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在所述防水工件表面团聚成若干液滴,所述液滴中直径最小的液滴大于所述至少一个微孔中直径最大的微孔,例如,大于0.15mm。当满足如上条件时,所述液体无法通过微孔从防水工件的一侧流动到另一侧。按照本专利技术,如图2所示,优选包括在所述金属本体上由防水涂料固化形成的防水层3。所述微孔贯穿所述防水层。所述防水涂料优选为含氟防水涂料,更优选为聚四氟乙烯涂料。聚四氟乙烯涂料防水效果好,固化后的防水层厚度薄,能够满足防水工件轻薄的要求。由于在实际应用当中,防水工件表面可能会受到压力和温度的影响,致使防水工件上的微孔扩大,液体会流过微孔,所以本专利技术在防水工件上涂覆四氟乙烯涂料,增加防水工件表面的表面张力,使微孔处的表面张力更大,液体流过微孔的几率更小。换句话说,液体洒下后形成的液滴几率变大。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聚四氟乙烯防水涂料的中聚四氟乙烯的浓度为0.1wt%~0.2wt%。所述防水层厚度为20~40nm,更优选为25~30nm。按照本专利技术,涂覆有防水涂料后的防水工件有防水层的一侧的表面接触角为100~110°。表面接触角是表征物体表面张力的性能参数,将一液体滴到一平滑均匀的固体表面上,若不铺展,则将形成一个平衡液滴,其形状由固液气三相交界处任意两相间之夹角所决定,通常规定在三相交界处自固液界面经液滴内部至气液界面之夹角为平衡接触角,以θ表示。接触角与三个界面张力之关系为如下所示的方程:γs-g-γs-l=γl-gcosθ式中γs-g、γs-l、γl-g分别为固-气、固-液和液-气界面张力。由上式知,只有当γl-g>γs-g-γs-l时才有明确的三相交界线,即有一定的值;而γl-g=γs-g-γs-l时,θ为零;γl-g<γs-g-γs-l时不存在平衡接触角。该方程也称为润湿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水工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水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本体;所述金属本体上具有在第一条件下形成的至少一个微孔,其中,通过所述微孔进行所述金属本体两侧的气体流通和/或气体交换,同时,液体无法通过所述微孔从所述防水工件的一侧流动到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本体;所述金属本体上具有在第一条件下形成的至少一个微孔,其中,通过所述微孔进行所述金属本体两侧的气体流通和/或气体交换,同时,液体无法通过所述微孔从所述防水工件的一侧流动到另一侧;还包括在所述金属本体上由防水涂料固化形成的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20~40nm;所述防水工件不含防水膜和粘结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为激光雕刻。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的直径为0.03~0.15mm。4.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工件的具有防水层的一侧的表面接触角为100~110°。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用于支持所述电子设备的运行,产生热量;壳体,所述电子元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具有至少一个开口;防水工件,固定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处,覆盖所述至少一个开口,且处于所述电子元器件上方;所述防水工件上具有在第一条件下形成的至少一个微孔,其中,通过所述微孔进行金属本体两侧的气体流通和/或气体交换,同时,液体无法通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宁尤德涛江光军吴冰洁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