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探测器及包括该探测器的燃料棒氧化膜厚度测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涡电流传感器测量核燃料元件的燃料棒包壳(cladding)上形成的氧化膜厚度的装置,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在测量燃料棒的氧化膜厚度的装置上,具备可沿上下、前后、左右进行驱动的工具,并包括用于检测燃料棒组件内部燃料棒的包壳的探测器与用于检测最外围燃料棒的包壳的探测器的装置。
技术介绍
核反应堆运转期间,将各核燃料组件上配置的核燃料棒浸入位于核反应堆核心的冷却剂/慢化剂中。在使用核燃料棒用的锆或锆合金包壳管的轻水反应堆中,由于使用水的冷却剂/慢化剂与包壳管内的锆之间的反应,积聚至大约100μm以内厚度的锆氧化物形成于核燃料棒上。从燃料棒包壳管向冷却剂/慢化剂进行热传导的过程中,由于锆氧化物的逆作用以及导致包壳结构完整性方面的损伤的金属损失,使得包壳壁的厚度越来越薄,因此各燃料棒上容许的氧化物的最大量存在限制。一旦达到该限定值,则必须更换燃料棒。因此,氧化层的厚度测量对于核燃料棒的热态水压性能、燃料棒运转限制的推测及燃料棒寿命期限的正确评价非常重要。一般对于燃料棒氧化物厚度的测量采用涡电流检测法,对于燃料棒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130)包括涡电流传感器(131)及燃料棒传送区域(132),其在上下移动的同时连续地对燃料棒组件最外围燃料棒的包壳进行检测。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08 KR 10-2011-00677271.一种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130)包括涡电流传感器(131)及燃料棒传送区域(132),所述探测器在上下移动的同时连续地对燃料棒组件最外围燃料棒的包壳进行检测,其中,燃料棒传送区域(132)形成有半圆形槽,所述探测器还包括传送支撑区域(134),其具有在长度方向上比燃料棒传送区域(132)更长的半圆形槽,并与位于氧化膜检测对象燃料棒左右的各个燃料棒相接触,引导探测器上下驱动时不脱离线路,所述传送支撑区域(134)设置在所述燃料棒传送区域(132)的两侧,所述燃料棒传送区域(132)处于中央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130)包括:装载有涡电流传感器(131)的燃料棒传送区域(132);位于所述燃料棒传送区域(132)上部的传送滚轴(133);以及位于所述燃料棒传送区域(132)两侧的传送支撑区域(13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130)具备沿长度方向形成半圆形槽的传送区域,为了与最外围燃料棒表面相接触,装载有涡电流传感器(131)的燃料棒传送区域(132)处于中央位置,沿燃料棒传送区域(132)长度方向延伸的上部位置上具备有传送滚轴(133),在位于燃料棒传送区域(132)两侧包括传送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慎重喆,禹尚均,金龙赞,金成珉,林采俊,
申请(专利权)人:韩电原子力燃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