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壳装置及服务器。机壳装置供选择性地设置不同尺寸的第一电子组件与第二电子组件,机壳装置包括:主机壳,其包括两侧板、顶板组件与底板,两侧板、顶板组件及底板界定第一容置空间及使第一容置空间与外部相连通的开口,第一容置空间供收纳第一电子组件,顶板组件具有第一定位部及挡止部,底板形成对应第一定位部下方的第二定位部;以及支架模块,其包括支架本体及卡掣件,支架模块藉支架本体设置于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卡掣件卡掣于挡止部而可分离地定位于顶板组件与底板之间并且将第一容置空间分隔成两可供收纳第二电子组件的第二容置空间,卡掣件受挡止部挡止,让支架本体无法往开口的方向位移。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将三种架构整合于一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壳装置及服务器,特别是指一种双倍机架単位服务器的主机壳。
技术介绍
公知的一种双倍机架単位服务器的机壳具有两种设计,其中ー种设计是用来容纳12个3. 5英寸的硬盘,其设计的技术特征在于将机壳区隔12个容纳区域以分别置放每ー个硬盘。另ー种设计则是拆除其中四个容纳区域间的支架隔板,如此ー来,打通的四个容纳区域可以用来置放一光盘驱动器(ODD)的模块或是ー磁带(Tape)的模块。 这样的双倍机架単位服务器的机壳需通过两种不同的机壳设计以满足三种不同架构,其缺点在于,三种架构无法在同一个机壳中使用,特别是在使用者需要同时使用I个光盘驱动器(或磁带)及8个以上的硬盘时,势必需要购买两种不同的机壳,造成购买的成本过高,以及运用上的不便。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机壳装置及服务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将双倍机架単位服务器的三种架构整合于一体的机壳装置及服务器。于是,本专利技术的服务器包括一第一电子组件、一第二电子组件以及ー机壳装置。该第二电子组件与该第一电子组件具有不同的尺寸;该机壳装置包括一主机壳以及一支架模块。该主机壳具有两间隔伫立的侧板、一设置于该等侧板之间的顶板组件与一位于该顶板组件下方的底板,该两侧板、该顶板组件及该底板界定ー第一容置空间及ー使该第一容置空间与外部相连通的开ロ,该第一容置空间供收纳该第一电子组件,该顶板组件具有一第一定位部及ー挡止部,该底板形成一对应该第一定位部下方的第二定位部;该支架模块具有一支架本体及一设于该支架本体的卡掣件,该支架模块藉该支架本体设置于该第一定位部及该第二定位部,该卡掣件卡掣于该挡止部而可分离地定位于该顶板组件与该底板之间并且将该主机壳的该第一容置空间分隔成两第二容置空间,任ー该第二容置空间可供收纳该第二电子组件,该卡掣件受该挡止部挡止,让该支架本体无法往该开ロ的方向位移。较佳地,该第一定位部包括一形成于该顶板组件的第一定位槽,该第二定位部包括一形成于该底板的第二定位槽,该支架本体伸入该第一定位槽与该第二定位槽而介于该等侧板之间。更佳地,该顶板组件具有一两端分别连接于该两侧板顶端的顶板及两由顶板往下延伸并且彼此相间隔的定位板,该两定位板的间隔界定出该第一定位槽。更佳地,该顶板组件还包括一介于该顶板与该底板之间的分隔板,该分隔板具有多个贯穿的定位穿孔,该第一定位部还包括多个分别形成于每一定位板的卡钩,部分该等卡钩穿过部分定位穿孔勾设于该分隔板并且配合界定出该第一定位槽,该支架本体包括一直立部与ー相对于该直立部横向延伸的横向部,部分该等卡钩勾设于该横向部。更佳地,该支架本体具有两彼此固定接合的支架板,每ー支架板具有一直立板体以及均相对于直立板体呈横向延伸的一上分隔突起及多个中央分隔部,该卡挚件枢设于该等支架板之间并且可弹性的往上凸出该等支架板。更佳地,该支架模块还包括一设于该等支架板之间的偏压弹簧,该卡掣件受该偏压弹簧偏压并具有一可弹性往上伸出该等支架板之间并卡掣于该挡止部的卡掣部。更佳地,每ー支架板还具有ー顶抵第一定位槽的上卡掣凸起 及ー顶抵第二定位槽的下卡掣凸起。更佳地,每ー支架板设有ー穿孔,该等支架板的穿孔相对应连通,且该卡掣件藉该等穿孔外露,通过该等穿孔施カ于该卡掣件,使该卡掣部缩入该等支架板之间。更佳地,该卡掣件一端枢设于该等支架板之间,该卡掣部位于该卡掣件的另一端。更佳地,该卡掣部形成有一 L形缺ロ,供该挡止部嵌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将双倍机架単位服务器的三种架构整合于ー体的机壳装置。该机壳装置供选择性地设置不同尺寸的一第一电子组件与一第二电子组件,该机壳装置包括一主机壳以及一支架模块。该主机壳包括两间隔仁立的侧板、ー设置于该等侧板之间的顶板组件与一位于该顶板组件下方的底板,该两侧板、该顶板组件及该底板界定ー第一容置空间及ー使该第一容置空间与外部相连通的开ロ,该第一容置空间供收纳该第一电子组件,该顶板组件具有一第一定位部及ー挡止部,该底板形成一对应该第一定位部下方的第二定位部;该支架模块包括一支架本体及一设于该支架本体的卡掣件,该支架模块藉该支架本体设置于该第一定位部及该第二定位部,该卡掣件卡掣于该挡止部而可分离地定位于该顶板组件与该底板之间并且将该主机壳的该第一容置空间分隔成两第二容置空间,任ー该第二容置空间可供收纳该第二电子组件,该卡掣件受该挡止部挡止,让该支架本体无法往该开ロ的方向位移。本专利技术的功效在于提供一设置有一可抽离的支架模块的机壳装置。当支架模块安装于主机壳内时,机壳装置可收纳多个第二电子组件,移除支架模块之后,机壳装置可收纳多个第二电子组件及ー个第一电子组件,如此ー来,即可将双倍机架単位服务器的三种架构整合于一体。附图说明图I是一本专利技术服务器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ー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施例服务器的机壳装置与一第二电子组件的设计;图3是ー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施例机壳装置的顶板组件的设计;图4至图5是ー侧面示意图说明本实施例支架模块的动作设计;图6是ー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施例机壳装置的支架模块的设计;图7至图8是ー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施例支架模块移入机壳装置;图9是ー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施例机壳装置的第二容置空间;以及图10是ー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施例支架模块相对机壳装置的移动。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服务器220卡掣部 20第一电子组件221固定臂 30第二电子组件222抵接臂 40机壳装置23偏压弹簧 50第一定位部223L形缺ロ60直立部231—端70横向部232另一端 1主机壳3、3’侧板2支架模块31支撑肋21支架本体4顶板组件211支架板41顶板 212直立板体43定位板213穿孔431卡钩 215上分隔突起432第一定位槽 216中央分隔部44分隔板 218下卡掣凸起45挡止部219上卡掣凸起5底板22卡掣件51第二定位部511第二定位槽104第二容置空间61定位穿孔Hl第一高度 101第一容置空间H2第二高度102开ロ Wl第一宽度103收纳空间 W2第二宽度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附图的ー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參阅图I与图2,本专利技术服务器10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第一电子组件20(如图7所示)、多个第二电子组件30及ー机壳装置40。第一电子组件20与每ー第二电子组件30的宽度并不相同,第一电子组件20可为ー磁带模块或为一光盘驱动器模块并具有一第一宽度Wl与一第一高度Hl,第二电子组件30则为3. 5英寸的硬盘,具有一第二宽度W2与一第二高度H2,第一宽度Wl为第二宽度W2的两倍,第一高度Hl亦为第二高度H2的两倍,换言之,第一电子组件20无论宽度或高度,均为第二电子组件30的两倍。机壳装置40包括一主机壳I及一支架模块2。主机壳I具有四个彼此左右间隔仁立的侧板3、3’、一固定在其中两侧板3’间的顶板组件4及一分别连接于每ー侧板3、3’底端的底板5。顶板组件4具有ー顶板41,顶板41连接每ー侧板3、3’的顶端,其中两侧板3’彼此距离第一宽度Wl而与顶板组件4及底板5配合界定出一第一容置空间101与ー连通第一容置空间101与外界的开口 102,每一侧板3’位于顶板组件4及底板5之间的高度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壳装置,该机壳装置供选择性地设置不同尺寸的一第一电子组件与一第二电子组件,该机壳装置包括:一主机壳,该主机壳包括两间隔伫立的侧板、一设置于该等侧板之间的顶板组件与一位于该顶板组件下方的底板,该两侧板、该顶板组件及该底板界定一第一容置空间及一使该第一容置空间与外部相连通的开口,该第一容置空间供收纳该第一电子组件,该顶板组件具有一第一定位部及一挡止部,该底板形成一对应该第一定位部下方的第二定位部;以及一支架模块,该支架模块包括一支架本体及一设于该支架本体的卡掣件,该支架模块藉该支架本体设置于该第一定位部及该第二定位部,该卡掣件卡掣于该挡止部而可分离地定位于该顶板组件与该底板之间并且将该主机壳的该第一容置空间分隔成两第二容置空间,任一该第二容置空间可供收纳该第二电子组件,该卡掣件受该挡止部挡止,让该支架本体无法往该开口的方向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重兴,谢德雄,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