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晶显示器,其自入光侧至出光侧依序包括:背光源、第一TAC膜、第一PVA膜、双光轴补偿膜、液晶层、第二TAC膜、第二PVA膜以及第三TAC膜。该双光轴补偿膜通过调整厚度以及调整该光线在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方向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折射率、第二折射率以及第三折射率以提供第一相位差值及第二相位差值。第二TAC膜通过调整厚度以及调整光线在第一、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分别所对应的第四折射率、第五折射率以及第六折射率以提供第三相位差值。液晶显示器依据第一相位差值、第二相位差值以及第三相位差值控制其漏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尤指一种具有双光轴补偿膜的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液晶显示器轻薄短小的特性,已经使液晶显示器逐渐成为主流的显示器。目前市场上各种电子装置, 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计算机屏幕、笔记本电脑屏幕等,几乎都采用液晶显示屏幕作为其显示屏幕。液晶显示器包括设置有液晶层,通过施加于该液晶层的电场变化,改变该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转动方向,进而调整通过该液晶层的光的透射率。液晶材料具有双折射的特性,亦即沿着分子长轴方向和分子短轴方向的折射率彼此不同。因此,线偏振入射光经过液晶层的不同路径从而在其偏振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相位,因而偏斜视角处以及正视处的色彩特性和透射率会有所不同。因为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双折射率会随观察角度变化发生改变,所以随着液晶显示器的观察角度增大,画面的对比度不断降低,画面的清晰度下降。为了在一定视角内能大幅度提高画面的对比度,并有效降低暗态画面的漏光,现有技术是提出在液晶面板上附加补偿膜。该补偿膜是通过补偿不同方向的光的相位差来进行修正,让液晶分子的双折射性质得到对称性的补偿。然而,采用双层补偿膜补偿,虽然能有效的减少暗态漏光并同时提高大视角的对比度和清晰度,但是它的价格比较昂贵,不利于降低成本。而采用单层补偿膜补偿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但是存在暗态漏光增加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单层补偿膜的液晶显示器,其通过调整TAC膜的厚度或是折射率来调整其相位差值,使得使用单层补偿膜的液晶显示器也能减少暗态漏光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揭露一种液晶显示器,所述种液晶显示器包含一背光源;一第一三醋酸纤维素酯片基(triacetate cellulose,TAC)膜;一第一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膜;一第一相位差补偿膜,其通过调整所述第一相位差补偿膜的厚度以及调整所述光线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折射率、第二折射率以及第三折射率以提供一第一相位差值以及一第二相位差值;一第二相位差补偿膜,其通过调整所述第二相位差补偿膜的厚度以及调整所述光线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分别所对应的第四折射率、第五折射率以及第六折射率以提供一第三相位差值;一液晶层;一第二 PVA膜;以及一第三TAC膜。所述液晶显示器依据所述第一相位差值、所述第二相位差值以及所述第三相位差值控制其漏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液晶层由(ne-no) Xd决定的相位延迟值,是介于342. 8 361. 4 nm之间,其中ne和no分别表示所述液晶层的非寻常光折射率和寻常光折射率,d表不所述液晶层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相位差值是依据所述第一折射率、所述第二折射率和所述第一相位差补偿膜的厚度决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相位差补偿膜的第一相位差值是介于45. 6 85. 8 nm 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二相位差值是依据所述第一折射率、所述第二折射率、所述第三折射率和所述第一相位差补偿膜的厚度决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相位差补偿膜的第二相位差值是介于152 286nm之间。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预倾角(pretilt angle)介于85 90度之间,但不包含90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三相位差值是依据所述第四折射率、所述第五折射率、所述第六折射率和所述第二相位差补偿膜的厚度决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二相位差补偿膜的第三相位差值是介于Y1 ηπΓΥ2nm 之间,其中 Y1=O. 0052854x2-3. 15264x+502. 64 以及 Y2=-O. 0064882x2+l. 85x+57. 78,x 表示所述第二相位差值。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相位差补偿膜是一双光轴补偿膜,所述第二相位差补偿膜是一第二 TAC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器另包含一第三相位差补偿膜,所述第一相位差补偿膜贴合于所述第二相位差补偿膜,所述第一相位差补偿膜是一双光轴补偿膜,所述第二相位差补偿膜是一第二 TAC膜,所述第三相位差补偿膜是一第四TAC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三相位差补偿膜,其通过调整所述第三相位差补偿膜的厚度以及调整所述光线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分别所对应的第七折射率、第八折射率以及第九折射率以提供一第四相位差值;其中所述液晶显示器依据所述第一相位差值、所述第二相位差值、所述第三相位差值以及所述第四相位差值控制其漏光。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使用单一双光轴补偿膜的液晶显示器,当液晶层的相位延迟值在342. 8 ηπΓ361· 4 nm(波长=550nm对应的相位延迟值)之间且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预倾角在85 90度之间(但不包含90度)时,只要将第一相位差补偿膜的第一相位差值Rob控制在45. 6^85. 8nm之间,且第二相位差值Rthb控制在152 286 nm之间,且所述第二相位差补偿膜的第三相位差值是介于Y1 ηπΓΥ2 nm之间,其中Y1=O. 0052854x2-3. 15264x+502. 64以及Y2=-O. 0064882x2+1. 85x+57. 78,x表示所述第二相位差值,则液晶显示器在-暗态的最大漏光值会小于传统使用单一双光轴补偿膜的液晶显示器。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可以有效的增加大视角(非水平垂直方位角)的对比度和清晰度。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文。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和图3分别绘示液晶层的相位延迟值在342. 8 nm以及361. 4 nm的条件下,液晶分子在不同预倾角和不同双光轴补偿膜的第一相位差值Rob和第二相位差值Rthb时,第二 TAC膜的第三相位差值RthT与漏光值的关系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的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之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水平」、「垂直」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I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10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液晶显示器10包含一液晶层(LC cell) 16、一第一偏光片(polarizer) 12、一第二偏光片14以及一背光源18。背光源18是用来产生光线,而液晶层16是利用压敏胶(pressure sensitiveadhesive, PSA) 2黏合在第一偏光片12与第二偏光片14之间。第一偏光片12与第二偏光片14是用来偏折入射光,且第一偏光片12的第一光轴垂直于第二偏光片14的第二光轴。第一偏光片12包含一第一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膜121,夹在第一三醋酸纤维素酯片基(triacetate cel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含一背光源用来发出光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三醋酸纤维素酯片基(triacetate?cellulose,TAC)膜;一第一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膜;一第一相位差补偿膜,其通过调整所述第一相位差补偿膜的厚度以及调整所述光线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折射率、第二折射率以及第三折射率以提供一第一相位差值以及一第二相位差值;一液晶层;一第二相位差补偿膜,其通过调整所述第二相位差补偿膜的厚度以及调整所述光线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分别所对应的第四折射率、第五折射率以及第六折射率以提供一第三相位差值;一第二PVA膜;以及一第三TAC膜,其中所述液晶显示器依据所述第一相位差值、所述第二相位差值以及所述第三相位差值控制其暗态大视角漏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志聪,海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